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孙氏三拳无极式的完备性——童旭东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355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6,495 views 次

一、

孙氏三拳无极式的完备性,一方面取决于由混沌——静心——心镜这种内在的演化状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身体外形姿势。两者缺一不可。
关于如何达到无极的内化状态的方法参见《中国武学之道》第8章。那么,作为符合无极式内化状态的身体最佳姿势是什么呢?
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无极状态作为其功用是针对拳术技击而言的。因此评价无极式的功用的优劣不仅要符合无极的状态,而且还要最大程度地合乎技击的功用。因此,形意的统一,变化的灵捷,运动的各项同性以及劲力的均匀就是衡量一个无极式是否优越、是否完备的标准。
我们说孙氏三拳的无极式是无极式的最佳结构根据也在于此。
孙氏无极式两脚跟相并、两脚成九十度、重心坐在足跟处,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形意的统一,变化的灵捷,运动的各项同性以及劲力的均匀等这些条件。下面证明之:
首先,身体的重力线位置一定要使身体的左右对称分布,否则,就不能满足各向同性的要求。身体的重力线位置要使身体左右对称分布,只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两脚跟相并、两脚成九十度、重心坐在足跟处。
第二种,两脚分立,重心坐在两脚连线的中点上。
第三种,两脚并拢,重心坐在两脚的交线上。
显然两脚分立的缺点是,形意不能充分的统一,步法也不够灵捷。因为,重心坐在两脚连线的中点上,要脚步移动前先要调整重心。两脚相离的越远,调整的过程就越长,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多。因此,意到,步需要调整后才能到。其最小值就是两脚相并。
那么为什么两脚并拢这个姿势也不是无极式的最佳姿势呢?
因为两脚并拢后,身体在潜在的运动方向上的劲力的均匀性差。比如在向正前的进步或正后的退步时,身体左右横向的平衡性极弱,容易在这个方面上失中。
而第一种无极式,即两脚跟相并、两脚成九十度、重心坐在足跟处的这种姿势,使上述两种无极式姿势(即第二种和第三种无极式)的缺点降低到其最小值。因为两脚跟相并,因此移动时,调整重心的距离最短,形与意统一的程度最高,形随意动得最快。又因为两脚分开成九十度,也就是任何一只脚与自己的正向都是四十五度,所以,无论是前进、后退,还是左右移动,或是转动,各向运动同性,消除了弱平衡的方向,因此无论在任何潜在的运动方向上都能做到劲力纵横均匀。
所以说孙氏三拳的无极式是无极式的最佳结构。
那么,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站孙氏无极式时重心要坐在足跟处而不是坐在脚心或前脚掌处呢?
因为为了形与意的统一和变化、移动的灵捷,重心坐在脚跟处时,调整的距离与时间最短。比如,若重心坐在脚心或前脚掌处时,身体在转动时则需要先将重心移到足跟处,然后才能转动。显然这就不如重心坐在足跟处更为灵捷、合理。
一个无极式看似简简单单地一个立正的姿势,却来不得半点含糊。因为只有当其最佳的外形结构与虚无的内心状态两者合一,才能形成拳中空而不空的起点,才能使空而不空中的那个空发挥出最佳的、极限的不空的功用。即极还虚之道。倘若无极式的外形结构有瑕疵,由无极式中的那个无或者空所发挥出来的功用就不是最佳的功用。
因此,练习孙氏拳,对于无极式的练习不可草草而过。而是要下一定的功夫去练习。即使有了一定的基础,每次在演习走架时,也要从无极式开始,认真体味其中的空而不空之义。
孙氏三拳的无极式是统一的,这是三拳合一之根。因此上面所述孙氏三拳无极式也就是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

 

二、混沌——静——镜

无极式站什么?于身为轴,于心为镜。

于身为轴前面已谈,这里只谈于心为镜。

从何入手?混沌。

何谓混沌?没有主导性的感知目标,将身体内外的一切感知同等化,无主导,于是浑浑鄂鄂,混沌一片,所感似霾似雾。

混沌是站无极式第一步要进入的境界,逐渐消除主导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心神逐渐进入静的状态。庄子说:“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因此,静不是通过内心的克服骚动而来的,克服骚动只会使内心更加焦躁。站无极式时,对内心生出的各种感觉要不拒、不留、不追,所谓入静。于是各种感知或实或虚,我心不加不减,故所感澄明,于是我心如镜——“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这是站无极式要进入的第二步境界。不仅站无极式要心静如镜,行拳也要心静如镜,技击实战时仍要心静如镜。所以,孙禄堂先生讲无极式是拳术之基础。淮南子说:“故圣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万化而无伤。其得之,乃失之;其失之,非乃得之也。”此镜反映的是此刻的世界,既不附加已过去的经验世界,所以能做出此刻最准确地反映,因此这是形成感而遂通这种能力的基础。所以说,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把中国传统武学的功能整体性地提升了。将当年吴殳所言的属于个体经验的“神品”,上升为一般性的技理,不仅发现了其所以然之理,而且构筑了获得“神品”的阶梯。

三、无极式的三层境界

关于三步功夫在《拳意述真》中已有论述,可谓经典。此外我在《孙氏武学研究》中也有相应的注解。本无需再行赘述。因近来站无极式、三体式,想起当年剑云老师曾讲三步功夫要历经三层境界,即松沉——轻灵——空明。无论站无极式、三体式,还是行拳走架,乃至技击实战都要经历这三层境界,孙氏拳只有到达空明的境界,才算登堂入室。

然而要达到每一层境界,都有很多误识,需要辨认。所以有三年内不可一日无师之说。比如关于练习无极式就有三忌。

站无极式忌讳者有三:一是意念假借,二是昏昏欲睡,三是身体怂恿。

既然是无极式,所修者是无意的状态,进入无意的状态为的是产生无意这种状态下的功能,所谓无意之中产生的真意。所以,任何意念假借都将使练习者远离这个目标。

无极式从混沌入手,目的是使练习者不要专意于某种意念,但决不是昏昏欲睡,而是观的状态,这个观不是用眼睛观,而是用全部身心观,即观身外,亦观体内,其意大略似那种由火车窗口观看窗外景色的状态,不是盯着某一物看,而是有什么,则见什么。因此,昏昏欲睡地站无极式则是错误的。

站无极式时,身体自发地会产生微调,这种微动全是无意的,不是通过大脑指使的,是由身体自动产生的,故不是有意让身体鼓弄。

因此,站无极式要知道有此三忌。

前面讲了练拳要经历三层境界:松沉——轻灵——空明,站无极式也是如此。以下根据已故支一峰师兄的讲述,做个简略介绍:

站无极式最初的效果就是松沉,整个身体如同衣服一样垂挂在身体的意轴上。

松沉的境界,不仅仅是自我的感觉,更是对别人产生的效果。自己不加一丝力,但别人却很难抬起你的胳膊,觉得非常沉,好象你的胳膊内灌有水银一般。练习无极式站出这个境界一般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每天坚持,站一次的时间不得少于2个小时。

站无极式有个从上轻下沉到上下一致犹如透空的过程,到了上下透空的阶段就是进入到轻灵的境界。同样这个轻灵的境界不仅仅是自我感觉,更是实际的效果。基本的效果就是举止轻灵,身体移动变化迅疾自如,身动而不自知,身法、步法的变化感而遂通。更进一步的能引发轻功,无须跳跃,身体能够飘离地面。

再进一步,就进入到空明境界,进入这个境界,前知(预知)能力大大提升,对体内身外的情况及现状与将要发生的情况都感应得清晰确切。如同通过透明玻璃看玻璃内外之事一般。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之意。

练习无极式,是从混沌开始,逐渐到空明的境界才能算合格。

练习无极式要贯穿修习拳术的始终,在这方面与练习三体式是一样的。

三、练习孙氏无极式、三体式常见错误举例

近日得知有同门出书,甚为欣慰,买回来一看,如梗在喉,该书中对于无极式、三体式之演示已失孙氏拳之真意。若自己另起炉灶也就罢了,然冠以孙氏拳之名,似有误人之嫌。鉴于其中很多错误多为常见错误,故将近年所见各类错误举例如下,提醒练习者注意之:

1、 无极式常见错误
1) 两脚跟没有相接,于是重心无法坐在两脚跟相接的切点处,成为了两脚分开站立姿势。这一站,把孙氏拳最精妙的内涵:开发自动调节机能——丢掉了。由道艺流变为俗艺。
2) 身体不能均匀放松,两手或两臂暗暗用劲。这一用劲,把虚无之意丢掉了,还谈什么无极?!
3) 挺胸收腹,三害之一,大忌。
4) 哈腰驼背,百会没有领起,全身就无法松开,身架成为一滩软泥。
5) 追求呼吸,追求呼吸必然导致憋气现象,大忌。
以上五点都是最常见的错误,犯其中任何一点错误都将使练习者远离孙氏拳的正轨,成为南辕北辙。
2、 三体式常见错误
1) 前脚内扣,若前脚有内扣之形,身劲中就丢掉了圜研相合、曲直相生之意。孙氏三体式之意丧失大半。
2) 伸臂探肩,孙氏三体式浑圆之意(球劲)顿失,于是劲力单薄,鼓荡劲出不来。
3) 前膝不顶,同上。
4) 扣膝见形,同上,此外伤害膝关节,久之不良于行。
5) 挺胸收腹,三害之一,大忌。
一些人练习孙氏拳却不知道孙氏拳特点的精妙,及其超卓于各派之处。于是他们往往从俗,暗自把孙氏拳的特点改没了,干些扔了金刚钻去捡玻璃的蠢事。可叹!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