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式极简而意极精,内涵极深,非各派所能及。当今习此艺者,能得一鳞半爪,已属难能可贵。三十年来,我游历各地,接触者何止百千,能全面继承者已无。比如,孙氏太极拳中蕴涵了踢打摔拿、腾挪闪赚各艺至精之要,谁人能全面示范之?仅就摔拿二艺,能得其皮毛者已寥寥无几。孙剑云老师告诉我:孙氏太极拳蕴涵的摔法,是孙禄堂先生对保定快摔技法做了凝练和提升,总结出十八个要诀,融入拳式中。孙氏太极拳拿法,则是孙禄堂先生对摘筋、卸骨、点穴诸艺进行提升后与踢打摔三艺凝炼一体,浑融于拳式中。为此,当年孙禄堂先生每日给学生们逐式逐项地喂手、体认、讲解,以使之得其一二。文革前,南京的金一明先生曾著有《孙氏太极拳与擒拿》一书,可惜该书目前已失。数年前,我去上海,经顾振宇先生相邀与史汉才先生见面,见面时,史先生欲将其写成的《孙式太极拳攻防方法》一书交我帮助他出版,我考虑史先生自有门徒,有所顾虑,当时答应先帮助联系一下,未拿走该书书稿。据史先生讲,该书中包括一些拿法之用。遗憾的是,不久史先生就去世了,而该书至今也未见出版。这只是举个例子。据说史先生因身体的原因,也只是擅长拿法。
当今练习孙氏太极拳者,能够把架子盘出孙氏太极拳的特点已属不易,只可惜,就是这样的人都难得一见。因此谁敢说自己懂孙氏太极拳呢?若有人这么说了,那么他一定是不懂。
孙氏太极拳的立论基础与其他各家太极拳不同,孙氏太极拳的立论基础是孙禄堂先生写的“太极拳名称”一文,该文定义了孙氏太极拳,也就是什么是太极拳,即其本体是中和真一之气的伸缩变化,其作用之理是圜研相合之理,其运用之机窍是动静交变之机。这是只有拳学造诣达到绝顶才能由身知中得出的前所未有的精辟之论。这是对整个太极拳系统的凝练与提升。因此在这个拳学的根本处,孙氏太极拳就已经超越于其他各派,首次揭示出太极拳的本质及其最高境界。同时极深刻地概括出宏观太极拳的理念。按此定义,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皆属太极拳。因此,孙氏太极拳是迄今为止太极拳发展的最高成就。所以当一些朋友劝我写一本系统解析孙氏太极拳技术的著作时,我都谢绝了,因为目前我还没有这个本事,顶多写点拾遗,已属勉强。在我准备出版的《中国武学之道》一书中有“孙禄堂武学体系体用拾遗”一章。感兴趣的将来可以到那里去看。
这里先介绍一些孙氏太极拳不同于其他太极拳的某些特点:
1、动静合一(动静的基础)
2、周身球劲(身劲的基础)
3、顺逆之则(运劲的基础)
4、四情八能(技法的基础)
5、取势五心(取势的基础)
6、用心若镜(心法的基础)
孙氏太极拳超越其他各派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就是动静合一。难道其他各派不追求动静合一吗?当然不是,其他各派太极拳也追求动静合一,但是没有法门,所以只能是水中捞月。那么,孙氏太极拳靠练什么功夫形成动静合一呢?孙氏无极式和孙氏三体式。既然这里冠以孙氏二字,说明与别家的无极式、三体式不同。具体内容可参见《中国武学之道》第八章。
那么什么是周身球劲?于内就是浑圆一气,于外就是单重和周身用力均匀。有人说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没有球劲这两个字,于是他就认为孙氏太极拳与球劲无涉。这种思维幼稚的可以。事实上孙禄堂先生在其著作中没有提到的东西多了,甚至没有提到三体式是桩功。难道三体式就不是桩功啦?孙禄堂先生虽然没有发明球劲这个词,但球劲的架构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孙氏拳架构中,从孙氏三体式到孙氏三拳无不如是。关于如何形成球劲,请参见《孙氏武学研究》的第25章。球劲是孙氏太极拳的劲力特点,其他各派的太极拳皆非球劲。
什么是顺逆之则呢?就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这就是顺逆和化之理。也是气与力合的要则,所谓运劲之道。对此顺逆之道我在《孙氏武学研究》第24章、第26章和第27章中皆有论述,在拙作《中国武学之道》的第8章、第9章中也将详细论述这个要则。常看到很多人盘架子与推手相脱节,练了几十年未见长进,往往问题就是出在不懂得顺逆之理,在他们盘架子和打轮中可以明显反映出来这方面的缺失。关于此顺逆之理,孙氏太极拳考究最精,其他各派太极拳皆未得其门。
什么是四情八能?四情是指喜怒哀乐,劲意技法以情引出,方为自然。
八能内容丰富:
以劲言之,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以意言之,有封、随、串、导、捆、搬、提、摧,
以技言之,有踢、打、摔、拿、轻功、点穴、摘筋、卸骨,
以法言之,有裹、翻、走、撞、闪、赚、腾、挪。
四情八能中,虽然就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言,其他各派也有此称呼,但是孙氏太极拳由这八者演化的内涵已与他们大不相同。相关内容参见《孙氏武学研究》第27章。
何谓取势五心?一种说法是重心、体心、形心、意心、神心。另一种是重心、形心、意心、神心、天心。其中重心、体心是关乎身体内的,而形心、意心、神心、天心都是关乎身体之外的。孙剑云老师说:“能够熟练掌握重心、形心、意心,对付一般人就够用了,动手时,别人很难伤害到你了。”重心是实的,在身体内,形心、意心都是虚的,在身体外,形心是当下点,意心是将去点。至于神心,身体练到空化,才能体味,此时身体要能自如变化,我身随时可以化为空,所谓移形换影。神之所照处,皆可为神心,随时可现我身,又称身外有身。至此,则神气浩然,变化虚灵,劲意闪战,开合自如,沛然莫御。所以,孙氏太极拳有控形制意与控意制形两种用法。控形制意,是以实制虚,打法用在将去处。控意制形,是以虚制实,打法用在当下之时,不得丝毫犹疑。孙氏太极拳不仅是运用身体本身来技击,而且讲究运用体外之势参与技击,体外之势有内外两圈,内圈是我与对手之间相互作用的可控空间,外圈是我可以移动变化的空间。在这内外空间的范围里,作用、变化的空间皆是球意。孙氏太极拳对敌有泰山压顶之效,其根由之一就是运用虚空之势所发挥的作用。五心取势为孙氏太极拳所独有之研究。
什么是用心若镜呢?在“孙门第二代的前五虎与后五虎
以上六者皆为孙氏太极拳的特点,但并非全部,仅为举几个例子而已。
对于学习孙氏太极拳的初学者,切切不要忽视对孙氏无极式的体认,要多站孙氏无极式,因为这是根基,此后站三体式、盘拳架子、打轮、打手、散手在神意上无不是虚无的状态,换言之皆是无极式之意的扩充。因此,若无极式没有体会出究竟,后面的一切都失去了根基和参照,进阶也就无从谈起。孙式无极式的功效因人而异,但基本效果是相同的:一是身体的中轴由此逐渐形成了,二是身体松空虚无的状态感知到了。天赋高些的,通过站孙式无极式还能出现轻功的效果,当进入无极状态后,身体能漂浮于空中。孙存周、孙振川、裘德元、齐公博、肖格清、崔老玉等先生皆轻功高超,皆有悬空之能。故金警钟先生将孙氏拳称为轻灵派之上乘。当然,不是每个人站孙氏无极式都能出现轻功的效果,因为这还与各人的根器有关。再者,孙氏拳练习轻功也并非仅此无极式一步。话题回到太极拳上来,孙氏无极式是使初习者体会到身体的中轴和松空虚无,这是太极拳的基础,以后的一切形态、功法、技能无不是以此为本,逐渐拓展而成。所以,孙禄堂老先生说:“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此乃大本也。至于其用,是以三体式为基础,而生万法。由此而成球劲,演化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