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漫谈练习太极拳的常见病——童旭东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4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525 views 次

无论哪派的太极拳对于健身无疑都有一些效果良好的例子。同样毋庸质疑,练习太极拳者也常常犯有一些常见病,从认识上到身体上到技击上。

病之一:以为就这口汤饱人

我有位朋友,擅长多种拳术,曾是职业跆拳道高手,对于咏春拳、散打也有很深的造诣,自称腿法、肘法在台湾第一,后拜在魏树人门下学习杨氏太极拳老六路,自以为功夫大进,便把魏树人及老六路吹上天,依他之意,老六路差不多算是天下最精妙的拳术了。其实他的这种认识不仅滑稽,而且本末倒置,如同一个人吃大餐,前面吃了许多菜,最后喝了口汤饱了。于是他就认为吃下去的那些菜对吃饱都不大管用,只有最后那口汤最管用,让他饱了。我本人与这位朋友接触了两、三次,我看重他的不是他的老六路,而是他长期作为专业拳师训练出来了职业功力和实战经验。早在二三十年前,在地坛公园我就接触过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如孙德善、赵洪普等,实事求是地讲,杨家的太极拳老六路并不能让我钦服其技。

 

至于魏树人先生,论在太极拳上的造诣尚不及孙德善、赵洪普他们二位。能让我的那位朋友佩服的如此五体投地,正是我的这位朋友本人某种潜在的心理诉求在起作用。众所周知,杨式、吴式太极拳都讲究玩劲、玩意,不真打,在俗成限定的对抗强度的范围内,这种玩法与杂耍相类似,不擅长者,自然被玩于股掌之中,因此这种玩法常常把一些人弄得神魂颠倒。以至使他们在认识上产生严重偏差,竟以为就这口汤饱人。

病之二:以丑为美,乐此不疲。

一些所谓的太极拳名师当他们展示功夫时,一定要有徒弟作秀。徒弟在老师面前不仅要表现的不堪一击,而且还要做出许多夸张的动作,如同着了魔法一般,一定要把自己糟践的不成样子,就差胡言乱语了。据说这才是学习老师功夫的途径,所谓听老师的劲。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奴才教学法。很多学习太极拳的人往往是带着某种信仰去的,于是太极拳老师成了学习者某种信仰的代表者。因此学习者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窘态来维护或宣扬他的信仰。所以,很多太极拳流派不可能具备实际的技击能力,它们更擅长的是作秀。现代脍炙人口的一些太极拳名师,在真正的擂台比赛中皆无骄人的战绩,如李雅轩在浙江擂台赛,吴图南、马岳梁在上海擂台赛皆小组未能出线,即遭淘汰。他们在徒弟面前与他们在擂台上的技术表现完全是判若两人。

病之三:永远是见光死

 

太极拳家的另一大通病就是所谓无敌的功夫永远都只是个传说,只要一上擂台就被打回原形。前面提到的李雅轩、吴图南、马岳梁是如此,吴公仪亦然。所以学习太极拳的一些人就只有吹牛了。早先田镇峰就发现了这个特点,田曾与李派太极拳的李子廉、郝铭、杜咸三,杨派太极拳的武汇川、张玉,陈式太极拳徐文柄等交流推手,其结果无不让田镇峰感到失望和无奈。失望的是他们的功夫,无奈的是他们的品行。当代的太极拳家也是如此,玩徒弟玩得溜溜转,上了擂台自己就成了拳靶子,只剩下挨揍了。当年吴图南形容某派的太极拳宗师:“XXX一身僵肉,不会推手,只会挨揍。”因此,太极拳家靠吹靠玩起家而不能实战的问题古已有之。

 

我所接触过的太极拳中,以孙氏太极拳最为精深、宏阔,并与实战技击结合得最为紧密。除此之外,陈氏太极拳的弹抖纵跃缠拿兼打、武氏太极拳的整劲与技击实战尚有联系,未尽脱节。李氏和赵堡的拳架中也尚有实战技击的痕迹。但杨、吴二派太极拳与实战技击脱节殆尽,只剩下玩玩推手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