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19日《新北平报》登载着一则“杜心五启事”共57个字,内容如下:
“鄙人年来多病,亟待修养。嗣后任何团体概不参加。凡有问道求技者,一律谢绝。倘有他人代收弟子,亦所否认。特此声明。”
看到这则启事,立即让我想起梁漱溟先生对杜心五先生的一段回忆:
“1928年10月间,我同友人陈证如(铭枢)自粤旅游京沪间;一日值中央国术馆(所谓国术即拳术武艺,馆长为张之江)举行全国性考试比赛,即偕往一观,且被邀登上主席台。台上孙禄堂氏为裁判长,位居中,其它裁判员数人列坐左右。孙氏身躯似不高,而长髯垂胸,气象甚好。适杜先生及其友文素松(原国民革命军总部军械处长,曾在广州相识)同在台上,因得把晤。杜先生借寓文家,相约再聚。文家住慕尔鸣路一百八十号,次日我即往访。
先时既知杜先生早已不谈拳术武艺而专志道家功夫,文则又从杜以学道者。我早晨往访,午饭后乃别去,谈话甚多,且颇有见闻,兹分条记之于下:
甲、杜先生谈,他学道功为医治一身宿疾内伤,皆种因于少壮时者。然其所抱人生观既走上好道学仙之路积有数十年矣。------”
由以上这两处记载可知,杜心五先生自少壮时留下的一身宿疾,虽经调养了数十年,仍难以痊愈。所以,身体的调养要从年轻时开始,年轻时不知调养,往往会成为终身的疾病,即使是武术名家也不例外。
我认为杜心五先生虽然宿疾缠身,但武功一定还是有的,但是有武功并不能抵消宿疾的折磨。同样的例子还有霍元甲先生,也是虽有武功,但身体的健康状况并不好。因此,习武者不仅要练出功夫,还要注意修养身体。两者是相互难以替代的。
至于习武与人的寿命是否有关,孙剑云老师说:“老先生(指孙禄堂老先生)认为,习武就要使人活得精神十足,练习孙氏拳果有造诣,能使人生则健,死则速。”我认为这是很有见地的生命观,影响寿命的因素太多,诸如包括遗传因素等,并非是个人所能决定的,因此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精神十足地活个六、七十岁比病病崴崴地活个八、九十岁要更有生命的质量。孙禄堂先生提出习武者重在追求生命的质量,追求生命的质量比追求生命的数量更有意义。而练习孙家拳则是提升生命质量之途径。
孙氏拳以提升生命的质量为主旨,并不刻意追求延长生命的长度。虽然如此,一些孙门前辈虽然历经刀山血海、沧桑磨难仍享有高寿,值得关注研究。
裘德元,生于光绪三年(1877),逝于1975年,无疾而终,享年98周岁。裘德元曾在北洋侦探局任职,多次剿匪立功,与黑道结怨甚深。曾被数十名响马追杀,而毙敌脱险。裘德元因武功高超,被誉为是孙门早期的五虎将,能得此称誉,必然是通过无数次的较量得来的。而这样的生活经历并没有影响裘德元活到近百岁。
贾绶卿,(1895——1992),无疾而终,享年97岁,是完县十八侠之一,文革时受到严重的冲击,仍然享高寿。
杨世垣,(1904——2000),享年96岁。文革时受到迫害,一条腿断了,晚年拄着拐杖练习太极拳。
此外,还有许多孙门前辈皆享年90岁以上。不一一而谈了。
我辈中当今健在者年龄最大的就是吕紫剑先生了,据说已经117岁。吕紫剑先生曾经师从丁世荣先生学习形意拳,丁世荣先生是孙禄堂先生早年的弟子。所以论起来吕紫剑先生算是我辈中的老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