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先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武术家,他不仅技击绝伦,武功绝顶,他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超越。谓之博大,因其体物不遗,开放包容。谓之精深,因其穷理尽性,寻本究元。谓之超越,因其升华道德,超越自我。然能得其意者极少,尤其作为武术家,能够窥其十之一二者已属凤毛麟角,近世以来,学者中有马一浮、胡朴安、梁漱溟、陈微明等能略窥其意,政要中有李烈钧、张之江、钮永建、蔡元培等推崇其说,而现代武术家中唯李小龙的武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孙禄堂先生武学思想的承续者,其核心部分几乎可以说是在现代语境下对孙禄堂武学思想某种注解。
孙禄堂先生生于1860年,而李小龙先生生于1940年,两人年龄相差80年,孙禄堂先生仙逝7年后,李小龙先生出生,因此两人不可能有任何直接的接触。但是从目前所能看到的李小龙先生的笔记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其思想是对孙禄堂武学思想的一种承续。在以下五个方面李小龙用现代语境对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做了一定程度的解读,尽管李小龙的认识尚未达到孙禄堂先生武学思想的高度,但在现代武术家群体中已属凤毛麟角之列:
1、
孙禄堂先生认为武学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复性、修身,所谓“志之所期,力足赴之。”“成为一全知全能之完人。”
李小龙认为武术的作用主要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2、
孙禄堂先生武学理论的核心是与道合一、博综贯一,达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境界。
李小龙的武学理论强调空的作用和博采众长。
3、
孙禄堂先生的技击理念是“不勉而中”、“感而遂通”——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李小龙的技击理念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未涉及到“感而遂通”的深度。
4、
孙禄堂先生的技击修为原则是“极还虚,致中和”。
李小龙的技击训练特征是极限法,甚至借助机电刺激。没有还虚的认识和技术法则。
5、
孙禄堂先生指出拳术之德乃内外合一、生生不已。最终将超越任何内外的形式,将一切形、意、拳派体系皆化为虚无,突破一切人为的制约。
李小龙倡导创新精神,认为一切代表技术体系的形式最终都必须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