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天津是国术重镇,各种级别、规模的国术团体甚多,本文只简略介绍天津地区的三家国术馆:河北省国术馆、天津市国术馆、天津县国术馆。这三家同在天津的国术馆属于省、市、县三个不同级别的国术馆。
1928年3月24日国术研究馆在南京成立,由国民政府直辖管理,同年7月改称中央国术馆,根据中央国术馆的章程各省及特别市成立分馆,隶属中央国术馆,江苏省国术馆为最先成立的省级国术馆(1928年5月筹备,7月1日成立),此后全国各省国术馆相继成立。
河北省国术馆成立于1928年12月,河北省国术馆设立在天津,馆址在天津东马路,在天津各国术馆中规格最高、规模和影响也最大。馆长为商震,副馆为张荫梧,教育科长为李星阶。董事有:李景林、傅作义、崔廷献、曾延毅、高志仁、贺芝生、蒋馨山、郭铸山、张宪、霍双立、刘善菁等,其中不乏军政要员和商界巨贾。顾问为:孙禄堂、于风顺、马贵、冯俊义、居庆元、叶潜国、门宝珍、李梦瑞、脱鸿逵、刘庆福、张古尘、于殿鳌、刘印梁、毛维才等,其中有武学宗师、国术大家。教员有:姬凤祥、张辅臣、张式涛、何金奎、尹金玉、尹成章、尹玉章、李秋轩、刘斌、程有信、毕爵、杜汉升、修显、梁忠慎、卢书魁、阮玉书、于环、何忠麒、黎雪樵、刘殿臣、王丹林、李性和、武承烈、杜之良、孙传桂、高星樵、郑玉亭、居文耀、高克兴、贾宝华、董文修、刘宝琦、孙梦麒、张德荫、唐煜南、谢燕南、郭向荣、黄沛庭、于继瑞、于继璋、李金科、盛启辉、张国栋、严元生、蔡国英、陆启明、于家凤、卢明亮、杨卓华、俞辉如、沈达文、宫金祥、于升阶、韩世勋、许泰征、李振如、张芾南、刘西川、沙云祥、王景孟、孙锡坤、何寿康、何寿堂、王少田、张恒、王镜清、张子连、王席珍、张宝鼎、王沐堂、王景山、邱式俭、田庆升、田凤鸣、史文瑞、钱茂林、刘来考、张宝善、刘益三、王才臣、张宝年、王景安、李午山、张西川、赵积善等。其中不乏当时国术名家。
天津市国术馆成立于1928年9月,馆址在社会教育办事处内。馆长为马良,副馆长为王毅夫,教务主任是郭汉之。1930年1月迁址到河北区金钟桥旁大王庙内。后由刘丕同担任馆长。设有练习班:初级班6个月毕业,中级班1年毕业,高级班2年毕业,师范班6个月毕业。教员:王毅夫(劈卦)、胡维昆(五子拳)、许卓然(太极拳)、郭汉之(形意拳)。课程内容:形意拳、八卦、太极、五子、劈卦、少林、通臂、摔跤、刀、枪、棍、剑等。
另有天津县国术馆,规模较小,天津县国术馆成立于1929年4月1日。馆址:东马路东门南公安局运动场旁。馆长由李某(县长)担任。名誉馆长:曾廷毅。副馆长:任香谷。后选举高志仁为馆长。任香谷、薛颠为副馆长。整理委员:梁兆亭、高志仁。教务主任:薛颠。教员:张若愚、张东生。专务主任:张春生。设有普通班,3年毕业。速成班半年毕业。简易班由学员自择课程。内容:形意、八卦、游身、太极、连环掌、卫身柔术、剑术、少林,各项长、短拳、花拳、刀、枪、棍、戟等器械。
天津中华武士会解体后,天津地区有影响的武术团体还有很多,如天津武术馆、中华武术俱乐部等。河北省国术馆和天津市国术馆成立之后,对天津地区的武术团体的成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后各派拳师相继创办了23家国术馆及武术社。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国术馆,分布在全市各处,传授各种不同的武术拳械套路。此外还有天津特别市国术研究会、通臂拳术社、风云国术社、修武国术社、国术研究社、道德武术社、思诚里武术馆、青年国术社、国术健康社、英武国术社、海京国术社等武术社团的相继建立,对天津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因篇幅所限,有偏离主题之嫌,对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近年来有人一个劲地吹嘘薛颠,其实当年薛颠只是在天津地区最低一级的县国术馆中主持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