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功夫与趣味——童旭东

2012年02月13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41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152 views 次

当今传统武术的练习者一般都打不过散打运动员,有人找了很多的理由来解释这一想象,经常听到的说法是,传统武术的技术落后了,不实用。而反对派则不承认,他们认为主要是选材问题,好的苗子都被专业散打队选走了。这些议论多少都有点道理,但都没有说到根本处。很多教授传统武术的师傅,不知道是受什么影响,他们把一拳、一腿的功夫排除在传统武术之外,在他们那里很少教,更很少研究一拳一腿的功夫,而事实上,一拳一腿的功夫才是传统武术中最基础的功夫。
据我所知,过去孙氏拳在入门前的初级阶段,其训练方法与当今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方法非常地相似。从练习一拳一腿开始,冲拳、踢腿、跑步、用手指做俯卧撑、下蹲练习等,这阶段很考究每一拳、每一腿的劲道和质量,并且要求每天冲拳、踢腿数千次,俯卧撑、下蹲数百次,变速跑5到10里,并要求一柱香要打出多少拳、踢出多少腿。冲拳是从定步崩拳开始,踢腿从弹、踹腿开始,既有质量上的要求,也有数量和频率上的要求。此外还有蹦坑、捏椽子、拧筷子、拉条子、抖杆子等等一些辅助练习。这些东西没有达标,老师是不教无极式、三体式、劈拳等拳术入门的功夫的。到了剑云老师教我们时,剑云老师由于年纪大了,明确告诉我,就是健身、修身,所以,我不是从一拳一腿学起的,因此,我没有掌握孙氏拳技击方面的本领。
因此真正的传统武术的训练至少作为孙氏拳原来的训练体系,在其最初的阶段与现代散打的训练并不矛盾。
然而,传统武术家忽视这些基础功夫的练习由来以久,这是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的。武术在中国的地位一直很低,在清末的中华文化分类细目中根本没有武术的条目,武术还不如算命、杂技等,连下九流都没有进入。民初,武术能够步入大雅之堂,是由于孙禄堂先生对武术文化体系的改造、提炼与升华,以及通过一批文化人的认同和宣传才逐步实现的。但是文化人学习和研究武术,大多是为了体验其中的道理,不是为了打人。所以,那个时候教文化人拳术,就主要是让他们能够感到理趣,教他们那些能够比较明显地呈现出拳中的道理的技术。因此这些文化人宣传的武术自然也是这种东西,于是在社会上趋之若骛的也就是这种武术。久而久之,这种专门为了教文化人体味理趣的拳技,就成了传统武术的代名词,而那些传统武术中最初步的基础功夫反倒渐渐地失传或被阉割了。
当年孙存周师伯去南方,因技击独步,一时从之者众,他们大都是些文化人或军政界的人物。你要他们练一拳一腿的东西,他们才不练呢。所以,孙存周师伯就用给他们喂手讲解的方式,让他们体会他们所学的太极拳的道理。如郑佐平、施调梅、刘子明、刘子扬、叶大密等人,都属于这种情况。他们虽然从学于孙存周师伯,但严格地说他们并没有得到、更没有掌握孙氏拳的技术体系,他们是通过对孙氏拳的管窥蠡测来体认拳理。
今天情况也是如此,都知道散打的技术更适合于技击,但是练散打的人比练太极拳的人少多了。趣味与功夫不可等同。
近代作为被文化人热衷宣传甚至可以说被拔高并追捧的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极拳。有人说太极拳就是绵张短打,以论证太极拳本来是很能实战的,但是把太极拳等同于绵张短打的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只是一种猜测而已。事实则是近代以来的历次徒手擂台赛,那些所谓纯粹太极拳家们从未获得过好成绩。当年,孙禄堂祖师之所以要改造原有的太极拳,创造孙氏太极拳,也正是为了使太极拳不仅能够体认道理,而且能够成为实战效率超胜的拳系,从而使拳中的道理体现得更加充分、完备。孙禄堂祖师为此创立三拳合一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近代以来历次徒手擂台赛的成绩表明这个体系是非常成功。但是由于这个体系的最基础部分的训练也是极为艰苦、枯燥的,所以这个体系还是没有被广泛传播。
功夫与趣味终难两全。
作为大的拳系发展如此,作为具体单项能力训练也是如此。前几年很多人热衷发力,弹吧,抖吧,上墙吧,挂画吧,文人们的形容词真是引人入胜。殊不知,最上乘的发力是没有发力。如孙存周师伯平淡的出手一摸,就能摧毁对手的内脏。齐公博师伯探手一伸,就使对手不能抵挡。举手投足从容、自然、平淡,完全看不出发力。但却效力神奇,手到功成。这样的功夫都是要从平实中来,才能在平实之中效果超凡。而当今的人所追求的发力,表现的成分多于实用,弹抖震颤,华彩眩目,却难以运用从容。看看当代国内外顶尖水平的搏击、散打比赛,在那些顶尖高手们的出拳出腿中,可有那些弹抖震颤式的发力?我是没有见到过,我见到的同样是比较平实的挥拳踢腿。他们之间水平高低体现在时机的把握以及力度和速度上。再看看我们一些所谓当代名家演示的发力,经常是在那里表演弹抖震颤,更有一些人为此鼓噪、喝彩。所以,就连对发力这种单项基础能力的追求上,当代的人们也往往是取华而弃质。因此,今天的传统武术练习者又怎么可能适应实战搏击呢?!
那么弹抖震颤真的没有吗?如果没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还在练?
这个问题,如同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口口声声说追求实战的功夫却要迷恋什么所谓原传、秘传的太极拳是一样的。
弹抖震颤式的发力有些用,如同练习原传、秘传的太极拳对技击多少有些用是一样的。这里的关键是对抗强度,对于高强度的对抗,弹抖震颤式的发力可以运用的机会就很少,几乎没有。这就如同在高强度的对抗中,太极拳的沾粘连随可以产生效力的机会很少是一样的。所以有用与否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是要看什么样的技击体系的制胜效率最高,所以,技术体系要平实、简约、自然、完备。所以有了孙氏武学。

---------------------------------------------------------------------

孙存周师伯晚年讲:“孙氏拳让我带到棺材里去了。”这话,剑云老师跟我说过不止一遍。剑云老师还对我说:“象齐公博、崔老玉、李老丹那样的功夫,现在哪儿都没啦。”所以,当代在世的人中能够对孙氏拳的高深造诣进行现身说法的人,不仅在孙门中我没有见到过,在其他门派中,我也没有遇见过。孙氏拳的技击造诣已成绝响。现实就是如此。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