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孙禄堂先生传
孙禄堂,讳福全,晚号涵斋,生于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1860年12月26日),逝于民国癸酉十月二十九日卯时(1933年12月16日)。河北完县东任家疃(今划属望都县)人。
孙禄堂幼从李奎元读书并兼修形意拳,继从郭云深深造,相随8年,期间又得白西园、宋世荣、刘奇兰、车毅斋等前辈指导,尽得形意拳真义。以后孙禄堂为了“阐《易》之义蕴,一一形之于拳术”,又访程庭华,从学八卦拳年余,尽受其术。程庭华对孙禄堂说:“吾授徒数千,从未见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不懈如汝者。汝生有宿慧始能达此。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可去矣,行矣。”于是,孙禄堂徒步遨游南北十一省,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至,与人切磋较技,未遇敌手。行程数万里,历时三年余,期间孙禄堂遇文始派隐真得其传授修道心法,又在容城从某公研修《易经》。于光绪十三年(1888年)冬返归故里,创建“蒲阳拳社”。时孙禄堂之武功已臻至诚至虚至空之化境,具有不闻不见而能感而应之之良知良能,神行机圆,无人能犯。民国元年(1912年)经友人介绍,孙禄堂结识太极拳家郝为真,相互投缘,交流后,郝为真惊赞道:“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嗣后,郝为真病危于京,经孙禄堂慷慨救助得以康复。郝为真为了报搭救之恩,得知孙禄堂正研究比较各家各派拳术,于是主动将其太极拳拳式理法相告。孙禄堂得传后,比较各派拳术,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三拳本为一理,三者在拳式理法上经改善可互补完备,构成所有拳术的技能基础。于是创立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理论,鼎革理法,完善三拳。此时孙禄堂经数十年对武学的研究实践,对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家拳学能穷其理而绝其术,宏通内外家各派拳术数百种,并通儒释道诸学,尤精黄老、《易》、《丹》、奇门遁甲诸学,使拳与道熔铸一体,体之于心,验之于身,达到拳与道合、体用无遗之境地。于是自1915年起,孙禄堂率先撰写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及一系列武学专著,创立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开创了武学研究新纪元。
孙禄堂之武学体系是以拳与道合之武学思想为总纲,以易经为理论并参儒释道之学,以孙氏鼎革、完善之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为基础,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开发、完备人之良知良能为目的之修习体系。孙氏武学体系首次历史性地使武术从一种搏斗技能升华为一门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开启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修身实学。同时,孙禄堂的武学体系也是对当时武学研究水平的一种超越。孙禄堂在武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武学思想方面:在继承前人“拳即是道”的武学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体系,率先提出拳学修习的目的在于修身育德,完备人的性德。
2.武学理论方面:提出“夫道一而已矣,在拳术曰内劲。”创立了以易、丹二经为基础的武学三大基本理论。首次提炼出内劲的本质和概念,将拳术的体用归结为对内劲的研习,使拳劲与生理运动规律完美融合一体。即:
(1)先后天八卦相合的内劲生成理论。
(2)明、暗、化三步功夫的内劲进阶理论。
(3)刚球、皮球、钢丝盘球三种劲性的内劲体用理论。
3.在技术体系方面:创立了以中和为宗旨,以内劲为核心,以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为基础,融通百家的技术体系。总结出中和体用的法则。其要点是,无极而太极,有无并立又有无不立,以三体式为本体,以九要为规矩,以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为总纲,通过对内外合一、动静合一、体用合一、天人合一的追求,来实现“不求胜人,而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和“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感而遂通”以及“实中、虚中、变中”的技击理念和技击效果。
4、在武学的功能方面:构建道艺武学一体、体物不遗的修身学说,使孙氏武学成为支撑、完善中国传统的验证根基。
5、倡导国术统一,引领武学的文化传播与普及。
孙禄堂创立的以中和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以动静合一为特征、以三拳合一为基础、以融通百家为旨归的技术体系,使技击艺术首次成为一个不断创新、开放的技术系统,并升华为修身育德、完善人格精神和身心机能的体育显学。使武学成为能体物不遗、完备良知良能、文武兼容互补的教育体系。
时孙禄堂之拳学令海内精技艺者无不望风倾倒,著名学者如马一浮、胡朴安、蔡元培、陈曾则、刘春霖、陈夔龙等对孙皆持弟子礼。
孙禄堂20余岁时其武艺已享盛名。肃王意公慕孙德、艺高绝,折节下交。1907年随徐世昌去东北,为徐之幕宾,曾被保知县、知州,孙淡于仕途,未临位。1909年,孙禄堂随徐返京,1910年,举家迁入北京。1918年,徐世昌当选民国大总统后,亲聘孙禄堂为总统府武承宣官。1928年3月24日,中央国术研究馆成立,孙禄堂被聘为该馆教务主任兼武当门门长。同年6月27日江苏国术分馆成立,7月1日,孙禄堂被聘为教务主任,后被聘为教务长、副馆长。孙禄堂在江南三年余,与李景林先后组织、主持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国术擂台大赛: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和上海国术大赛。孙禄堂任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副评判委员长和上海国术大赛评判主任。两次大赛的名列前茅者多为孙之弟子、学生。
孙禄堂自20余岁成名后,游历各地,闻有艺者,必访至,一生与人切磋较艺无数,从无一负,亦未遇可相匹者,技击独步于时。生前在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孙年近半百时曾击败俄国技击名家彼得罗夫;年过花甲时,曾轻取日本柔术高手板垣;古稀之年,又一举战胜日本5名格斗高手的联合挑战。国术名家李景林评价国术家时说:“余遍顾宇内,能集拳术之大成而独造其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1928年4月30日《申报》评价孙禄堂于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及剑术等皆臻绝诣。1934年2月3日《世界日报》称孙禄堂的武艺“竟臻绝顶”。《京报》评价孙禄堂是“中国太极拳术惟一名手。”在1935年出版的《近世拳师谱》中有关“孙禄堂”的条目里写到:“技击独步于时,为治技者冠。”“孙师一生术合于道,其武艺举世无匹。”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及一月,整个东北沦陷。孙禄堂对当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非常失望,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虑,毅然辞职返回北平,帮助其在北方军队中的弟子组织抗日。1933年9月,方振武、吉鸿昌的抗日同盟军被日军与中国政府军秘密联合剿灭。10月国民政府又迫于日本的压力竟然同意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并禁止一切抗日活动。孙禄堂这时对国民政府已经完全失去希望,深感有心讨贼而无力回天,于1933年10月底返回老家完县,预知自己仙化之日,不食者两旬,而每日练拳、习字、课徒无间,收县教育局长、画梅圣手刘如桐等18人。1933年12月16日孙禄堂无疾而逝,逝前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
孙禄堂的武功造诣极高,对武学的研究与贡献在历史上堪称独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禄堂名气越大,为人越低调谦逊。如若有人问起他的一些师、友武功如何,孙禄堂总是称赞他们比自己高明,时人评曰:“孙艺虽精绝,然遇同道罔不谦逊,如无所能者。”此外,孙禄堂多次赈济乡里,而救助同道更是不胜枚举。1934年1月28日《大公报》称赞孙禄堂“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称赞孙禄堂“忠义之心,肝胆相照,尤非常人可比。”清史馆篡修、学者陈微明写到:“微明游京师,遇完县孙禄堂先生,授以内家拳术,以为先生乃幽燕豪侠之流也;及其处之既久,乃知先生人品之高,道术之深,有非士大夫所能及者!盖先生兼通奇门数理,精于易,著有形意太极八卦拳诸书,其术大抵借后天之复先天,由有为以归无为,摧刚而为柔,揉直而为曲,内健外顺,体乾用坤,故能冲虚不盈,变动不居,随机制胜,时措之宜。尝曰:‘天下之理,同归殊途,一致百虑,大道无名,体物不遗,惟湛密者能睹其微,中和者能观其通,夫其神全者,万物皆备于我,其不相通者,必一曲一偏之士也。’微明闻有殊才异能,必访其人,然精于艺者,不能通其道,善为言者,不能证于行,或守一。先生之言,暖暖姝姝而自悦,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广,惟先生备然侗然,无成心,无私见,故能兼取众善而为我之用,无相拂之辞焉。自士大夫以至于百家技术之人,其为学以干禄者为多,惟先生轻利乐道,久而弥笃,负绝艺不自表暴,故能知其深者绝少。……微明游客京师,虽饔餐不继,而恋恋不忍去者,以感先生之德,意而欲略窥其门径也。今岁庚申冬月十五日,先生六十初度之晨,无以为祝嘏之献,仅略述先生行谊,以为寿言。夫以先生明大道之要,识阴阳之故,通奇正之变,解生胜之机,体之于心,验之于身,精气内蕴,神光外发,孟子所谓直养无害,塞乎天地之间者,先生勤而行之,服而不舍。”由此可想见孙禄堂超凡入圣的品学魅力。因此,孙禄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其成就和品行与老子、孔子一样具有极高的、永恒的人文价值。
孙禄堂一生讲学各地,弟子众多。弟子中鲜有好勇斗狠者,而多以修身养正气为诣归。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大多都有所成就并表现出较高的人格修养与品行。如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皆德艺兼备、气质超迈,在武术界久负盛誉。当年国内教学成绩最出色的几所国术馆的主要负责人和教学骨干大多出自孙门。如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朱国福、江苏国术馆几乎全体教员、浙江国术馆副馆长郑佐平、山东国术馆教务长李玉琳、湖南国术馆教务长朱国祯、上海国术馆教务主任靳云亭等。至于孙门造就的著名武术家、技击家就更多。如: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孙少江、孙伯英、孙国屏、肖又臣、肖玉昆、肖格清、肖汉卿、马承智、胡凤山、陈一虎、陈敬承、金一明、郝家俊、金淑英、张熙堂、阳铁生、宋长喜、徐铸仁、童文华、童麟珠、柳印虎、李墩素、顾汝章、窦来庚、李庆澜、阎善益、曹晏海、袁伟、湛祖安、张景琪等,都曾在省级以上的国术馆中担任过教授、教师等工作。解放前两次全国性擂台比赛和中央国术馆二次国术国考的成绩表明:上述几个国术馆的孙门弟子的教学成绩是最出众的。尤其解放前曾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武术表演、解放后曾任中国武协主席、成都体育医学院院长的郑怀贤,国家体委武术处的李天骥等孙门传人,对武术运动的研究、开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对普及武术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的还有陈微明(致柔拳社创办人)、肖格清(中华武学会创办人之一)、章启东(上海国术馆创办人之一)等孙门弟子,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孙氏武学对近代一批重要文化学者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一代儒宗马一浮、教育家蔡元培、朴学大师胡朴安、国学名家赵衡、画梅圣手刘如桐、著名古曲音乐家汪孟舒等,在此不一一枚举。总之,孙禄堂创立的孙氏武学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武术家,而且帮助了众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提升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独到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形意拳学》1915年初版,1919年二版,孙禄堂著,陈微明序。
2、《八卦拳学》1916年出版,孙禄堂著,陈微明序。
3、《太极拳学》1919年出版,孙禄堂著。
4、《拳意述真》1923年出版,孙禄堂著,陈微明序。
5、《八卦剑学》1926年出版,孙禄堂著,吴心谷序。
6、“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孙禄堂撰写,1932年发表在《国术周刊》。
7、“孙禄堂先生六十寿序”陈微明写于1920年冬。
8、“孙禄堂先生传”陈微明撰写,刊登在《国术统一月刊》1934年8月。
9、《大公报》1934年1月28日上刊登“孙福全传”。
10、1935年《完县新志》第四卷,孙禄堂条。
11、“孙福全履历”刊登在《江苏省国术馆十八年年刊》。
12、“孙禄堂先生游历纪”,刊载在《江苏国术馆十九年年刊》。
13、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国术史(续十八)中孙福全”一节,金一明撰。
14、清封文林郎孙府君墓志碑文,1934年立。
15、“孙禄堂先生行状”许龙厚撰写在《体育月刊》,1934年5月。
16、《孙福全轶事》余永微等1934年编篡。
17、《孙福全轶事》1934年1月31日至2月3日《世界日报》登载。
18、《当代武侠奇人传》第7卷,姜容樵撰写,1932年出版。
19、《太极拳讲义》“形意、八卦、太极合一说”姚馥春、姜容樵编著。
20、《浙省国术游艺大会集刊》1930年4月出版。
21、《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集刊》1934年出版。
22、《申报》、《大公报》1928年~1934年。
23、《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1934年。
24、《国术月刊》、《国术周刊》1929年~1935年中央国术馆出版。
25、《国术周刊》1~25期,天津道德武学社1935年出版。
26、《国术史》李影尘著。
27、《国技论略》徐哲东著。
28、《国技论丛》向恺然等编。
29、《求是月刊》田镇峰编。
30、《国术名人录》金警钟编。
31、《近世拳师谱》中国武德会编。
32、“杨世垣先生访谈录”。杨世垣(1904~2000)无锡人,1924年在天津拜在孙禄堂门下,1928年陪同孙禄堂南下。1998年逝于上海。笔者曾于多次采访杨先生,于是整理出了《杨世垣先生访谈录》。
33、“刘子明先生访谈录”。刘子明生于1898年,约逝于1986年。笔者经数次采访整理出了《刘子明先生访谈录》。
第二章 孙禄堂先生大事记
1860年,咸丰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时,先生诞生。①
1866年~1875年,先生七岁入私塾,并从吴某习内功、轻功、散手及暗器,后从保定形意拳名家李奎元习武,文武并修。乃父督责训勉,不稍宽假。先生亦生而嶷嶷,超绝常儿。未及弱冠,而学识宏富。于技击殆有天授。②
1875年,李师见先生于技击天赋非凡,恐误先生日后前程,遂将先生荐于李之师郭云深先生处。从此先生从郭深造。1878年,先生随郭云深迁往西陵。结识刘晓兰、宋世荣等。同年,河北大旱,饿殍载道。乃父慷慨好义,家虽不足,于乡里之危,有求必应,无不尽力。斯时,家窘滋甚,乃父更忧人之忧,疾愁而殁。其间,为使先生安心习艺,未告之家窘病疾之情。乃父殁后,先生方知,辞师返乡,愧悔交加,悲痛至极,于夜半在村外枣林自缢。清晨被路人救起,先生此时内功超绝,故能复生。遂之接母至保定投一亲友经商。翌年,城中举人张瑞先生看中先生禀赋超凡,定为门婿。帮助先生抚养其母,劝先生返郭处深造。先生遂返郭处。③
1880年,先生随郭云深往白西园处,得白西园传赠形意拳拳谱。并得白西园传授武医之道。由是,先生欲参《易》修拳,以发明光大此拳谱之奥蕴。
同年,先生随郭赴晋访车毅斋、宋世荣等。在晋期间,先生与门内外同人广泛交流切磋,未尝负之。郭云深赞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1881年,宋世荣邀先生再往晋论拳。不久先生持信访晋,得宋讲论炼神还虚之法并论及内外家之别。由是,先生内功进至虚境。之后,先生再返郭云深处,与郭云深共同研究形意拳理法,遂得出形意拳之三步功夫、三层道理、三种练法。
1882年,先生为深究拳与《易》之关系,经郭云深举荐,先生赴京城,从程庭华研习八卦拳。先生从学郭云深前后8年。
1883年,南方某武师北上京城,专访各派名师较技,所向披靡。后访至程庭华,程之门人与南人较,皆不敌。时先生到程师处不久,仅研习转掌数月,未被程师列入门墙,故未请先生。然先生自愿要求代程师与南人一较。比试中,先生一出手即将南人由屋内击出窗外。南人深服之。程师亦大喜过望,遂授先生八卦拳理法及点穴、轻功、八卦剑、七星杆等绝技。因先生之形意拳已臻化境,故仅习数月,先生即得八卦拳之精微。由是,先生感悟出形意拳与八卦拳其理相通。
1884年秋,先生已通悟八卦拳。切磋较技,未遇其匹。程师遂劝先生效当年董公海川访游天下,以臻至境。程曰:“汝生有宿慧始克臻此。余意,汝之技黄河南北已无敌手。禄堂前途珍重,可去矣!行矣!”
1885年,先生开始云游。途经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十一省,其间游行郡邑乡野并曾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先生不辞远蔽、险阻,必访至。不服与较,先生未尝负之。先生喜攀缘绝险奇峰,涉大川幽谷。曾遇异人,乃一云游隐道,俗姓张。授先生修心养气之法,该法能自然辟谷,清净腹藏气血之杂物。先生将此融入形意拳、八卦拳修习之中。后又于蜀中从一高僧研修《易经》。并于武当山与一陈姓隐道一同结庐,闻其讲论丹经。先生遨游方外,登云天、造九极,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侠奇事极多,曾多次遇匪鏖战,独斗群枭,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记载。历时三年余,先生融会所学,使技击合于道,功臻造极至境。其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于是,先生返里。
1888年秋,先生返回保定。因先生声誉日隆。欲拜师者甚众。当地拳家甚忌之。群谋暗算先生。彼察得先生有去某店饮茶之习。一日,二十余人暗伏该店内外。候至先生入店揭帘转身之瞬,伏者前后夹击,猛不可挡。先生于不意之中,从容应对,前点后蹬,使前后偷袭者皆昏扑于地。暗中埋伏者皆惊恐不已,伏地请罪。时先生于武技已臻至空、至虚、至诚之化境,能有不闻不见之知觉,虽骤临不测,亦能从容应变,感而遂通。此事发生后,至先生处求教或猎奇者甚众,每日不绝。先生苦之,不久返归故里,同年,创蒲阳拳社。于是先生每日潜心玩味神化不测之功用,研究《易经》、黄老、奇门遁甲等学,并兼教乡人文武两道。教授弟子裘德元、张玉峰、张玉山、崔老玉、李老丹等。
1889年,完县县令拜于门下。同年先生与张昭贤女士完婚。
1890年,先生得长子。其间,先生受命于朝廷作为武技主试官去各地招考武庠生。于是常与南北各派武林高手进行较量,比武切磋,先生技冠群雄,神乎游刃。例如先生曾轻取北方武术名家、被时人尊为武圣人者——武林志。
1893年,先生得次子。不久,经友人孙绍亭之邀前往定兴。时绍亭与当地某拳家有仇。某邀集北五省武林中之铮铮者百余人前来与绍亭决斗。绍亭仅邀到先生一人即与彼等不期而遇。绍亭见彼等人众且皆持器械,转身即逃。先生无奈,独自应战。伤彼数十人,余作鸟兽散。而先生未遭一伤。此后讼事由绍亭办理。此事传出后,人言先生为“平定兴”。
1897年,先生得长女。同年先生赴京城探望老师程庭华。二人朝夕相处,意甚洽。数日后先生返。同门张玉奎等问程师:“禄堂师兄技竟何如?”程庭华叹曰:“神乎哉!神乎哉!独步绝伦矣!”
1898年,郭云深在去世前,把集其一生习武心得写成的《解说形意拳经》一书交与先生。以示先生为郭之衣钵传人。
1899年,先生得季子。并于定兴收孙振川、孙振岱为徒。
1900年,庚子之乱。先生不安,再入京城探望程庭华。时程已牺牲。先生遂返。
1900年~1907年,先生继办蒲阳拳社,探究儒释道与拳学互证、互通之理。教授出齐公博、任彦芝、陈守礼等一批弟子。
1907年~1909年,徐世昌慕先生武艺绝伦,聘请先生前来东北为其内巡捕。期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奉天,经俄公使馆提议,彼得洛夫与先生进行一场比武。先生应邀前往,比试中,交臂间,先生轻取彼。于是先生名震海外。之后,徐曾保先生为知县、知州。先生婉谢之。
1909年,先生随徐世昌返京。不久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战英国拳家奥皮音,特邀先生同往,为其压阵。先生预言,彼必不敢接战。至海上,果真如此,霍信服之。
1910年,先生举家迁入北京。此时因先生武名极隆,访先生请益或较艺者每日不绝,无不叹服先生武功绝伦,遂在当时武林中,先生赢得“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1910年~1911年,先生从徐世昌游。
1912年,经友人介绍,先生与太极拳大家郝为真相识。初,相叙投契,继而先生请问太极拳之意,遂作切磋。搭手间,郝为真顿觉不支、自叹弗如。郝叹曰:“异哉!吾一语而子通悟胜专习数十年者。”后郝氏病困于京,经先生救助,得以康复。郝为真感先生之恩无以为报,得知先生正研究比较各派拳术使之合一,遂将所习太极拳之心得理法相告。先生极重德行,遂折节持弟子礼。
同年,先生次子亦效先生当年,身背黄包袱,独杖南游。
1912年~1914年,先生经徐世昌邀请,随徐往返青岛、北京。其间于青岛,先生收剑术家潘赞化于门下。
不久,先生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先生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界。①
其间,先生与京津各派名家共议形意、八卦、太极、通背四门合一,欲建立统一的武术技术体系。后因师友之故,先生与通背名家张策较技,先生艺胜一筹。②时先生与张策较量大枪,二人本为盟兄弟,先生知张策不仅精通背拳而且擅太极拳,先生遂以自己所悟太极之意用于枪法中,使张策大枪落地、踉跄险跌。于是,先生善太极始为人知。
1914年夏,先生得小女。
1915年,先生经数十年研修,总结道艺武学统一的原理和技术结构。撰写出版《形意拳学》一书。该书为公开出版有关形意拳之第一部专著。先生参儒道两学,合丹经、易理重构形意拳法、理,建立形意拳理论及技术体系。提出以中和为体用,诚中形外,一以贯之,至大至刚之理。先生参八卦、太极之精义融入形意拳中,创立孙氏形意拳。
其间,先生在法政学校教授武术。孙乾、龚剑堂等拜于先生门下。不久陈法可、靳云亭等带艺投师,拜于先生门下。
其间,文人学者陈微明、吴心谷、刘春霖等拜于先生门下。
1916年,先生撰写出版《八卦拳学》一书。该书是有关八卦拳之第一部专著。先生论拳,参丹经、合易理,提出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提出先后天相合之技理系统,授以天人合一、神化不测之功用。总结八卦拳之理论与技术体系。
同年,应同门刘纬祥之邀,先生赴保定小察院与刘会面。因刘长一辈(然刘比先生小四岁),先生谦之再。然刘纬祥定要与先生切磋,于是试技,先后试之三次,先生三次皆胜刘。于是刘纬祥感谓曰:“难怪郭先生把拳经传给你。”刘纬祥者,人称“刘二彪子”,乃华北形意巨匠也。
同年,北京体育研习所许禹生请先生去该所讲授太极拳。该所多有善太极者,经切磋,众人对先生之太极技、理,莫不钦服。于是人称先生之太极为孙氏太极。时海内各派武林名家访先生请益者甚众,北京之四民武术社、天津之中华武士会亦常请先生去讲授拳学,然先生常感谓曰:“吾言虽详且尽,犹虑能解者,百人中无一二人。”
1918年,先生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后易之数,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系统创立孙氏太极拳之理法。
同年,开始撰写《太极拳学》。
同年,应徐世昌亲聘,先生入总统府任武承宣使。
同年,名士陈宝泉、徐树铮及定兴朱国福等投拜门下。
1919年,先生出版《太极拳学》一书。该书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著作。先生在该书中指出太极拳之本质不过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形意拳、八卦拳亦如此。一气者即中和真一之气,由无极而生。故拳学莫不是自虚而始再还于虚。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用法不同,各有侧重,然其理则一也。于是揭示出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学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技术体系上的互融、互补性。
同年,完县一带大旱,先生倾家资大洋千余元赈济乡里。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钦命武士、全日本柔术冠军阪垣前来中国向先生挑战。先生在家中接待阪垣,并依阪垣之法与阪垣试技。先生轻取之。阪垣深服,愿出两万块大洋投拜先生为师。先生婉拒之。
1922年,先生离开总统府。时去中山公园行健会讲授拳学。
同年,先生丧季子。
1923年,先生撰写出版《拳意述真》。先生在书中阐发拳与道合之理并论述通过修拳而至炼虚合道之亲身体悟。进而揭示出由拳悟道之进阶之梯。从而使拳学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体验体系和组成部分。
同年,北京名拳家“神鹞子”陈魁、“京西刘”刘正邦等投拜门下。
同年,马良等在沪举办全国武术表演大会,特邀先生前往助兴。先生因鄙其为人,未行。
1924年,先生应宋世荣之邀赴晋。宋世荣称赞先生曰:“禄堂仁棣,学于后,空于前,后来居上。独续先宗绝学。”其间,当地宋世荣之得意门人董秀生等挽留先生数月,从先生学拳。先生为董宅题名“养性轩”。
同年,先生之次子看报时,不慎被其盟兄误伤左目。
同年,北京之郑怀贤、高道天、海桂元,天津之李玉琳、李敦素、朱国祯、杨世垣等投拜门下。
1925年,先生开始撰写《八卦剑学》一书。先生在该书中阐发剑学真谛,创立由拳剑而生慧剑之法理。使剑合于道。直隶督办、剑术名家李景林特邀先生会晤,交流后,李深服之。之后,李重金礼聘先生帮助其整理武当剑法,故李之武当剑吸收先生之八卦剑、纯阳剑部分精义。先生亦认为李之武当剑多有独到之处,故在先生所创太极剑中亦吸收部分武当剑之内容。
1926年,先生得道友关某(失其名),每日二人同处一室,闭门修习,一同合道修真。其法,不传六耳。
1927年,先生之《八卦剑学》出版。
1928年,先生被聘为中央国术研究馆主任兼武当门门长。参加中央国术研究馆开课典礼,居中而坐。嗣后因忌之者众,先生厌于人事纠纷,改就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
同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办首届国术国考,经数轮比试,先生之弟子朱国福、朱国祯等居最优等之列。
同年,肖汉卿、顾汝章、胡凤山、曹晏海、柳印虎、湛祖安、金一明、金仕明等投拜先生门下。
1929年,先生发表《论拳术内外家之别》一文,谈及48年前,赴晋访宋世荣,讨论内功及内外家之别之事。
同年3月,马承智、李庆澜、袁伟、童文华等投拜先生门下。同年5月,先生参加“致柔拳社”创立四周年庆典。其间,与会太极拳名家纷纷向先生请益太极推手,于是先生分别与彼等试手,彼等莫不惊服之。
同年11月,浙江省举办国术游艺大会。先生为副评判委员长。先生之学生、弟子在本次比赛中表现出众。在最优等前十名中,先生之学生、弟子占据半数。
同年12月,上海举办国术大赛,先生被聘为评判委员会主任。先生之弟子曹晏海、马承智、张熙堂分获冠、亚、季军。袁伟获第八名。
1930年,江南水灾。先生以古稀之龄参加赈灾义演。先生表演形意明劲杂式捶。表演中,先生之发力雄浑绝伦,神光四射。内气直贯毫发,以致须发尽皆直立而起,观者莫不叹为观止。主办者以“龙马精神、热忱匡助”之锦旗赠与先生。
同年,日本又选派六位格斗高手前来中国,向先生挑战。先生决定以一对五。时先生平躺于地,命五位日人以任意方式固压自己,另一日人喊三下,以试先生在三下之内能否起身。当日人刚喊至两下时,先生腾然而起,五位日人皆被发出数丈之外,扑于地,一时竟不能起。日人遂惊服先生为神拳。次日,日人又至,愿出20万大洋,请先生东渡日本,教授拳术。先生婉拒之。此后,日人遂奉先生为文武两道三大雄。
1931年,先生欲寻慧达之人继承自己之拳学。于是登报招收弟子。此前先生曾寻天赋慧达者数十年,始终未遇。唯海桂元天赋尚可。可惜,1928年5月海桂元随张作霖出关时被炸死(海是张作霖的贴身秘书)。先生此番招徒条件有三:1、本人酷爱武术,三年之内不准备从事其他事业者。2、大学文化程度。3、面试合格。仅一周,报名者已达两千余人,先生从中择出三人,认为条件尚可。决定使三人各承自己一门拳学。然而同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人心惶惶,其时,已不具备潜心修武之环境。于是先生抱憾中断传授。于同年10月辞职返京。
1932年,先生发表《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一文。指出:“拳术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无元妙也。”
时,北平国术馆副馆长许禹生多次请先生出山,先生未允。其间,尚云祥、邓云峰、刘彩臣、许禹生、马贵、恒寿山、刘斌、马步周等常到先生家中向先生请益。切磋中,众人莫不惊服,叹先生技高不可测也。
1933年,先生预言自己驾鹤之日。夫人大惊,遂命其女带先生去德国医院(今北京医院)作全面体检。先生笑曰:“吾身体无恙,去何医院。只是到时将有仙佛接引,吾欲一游耳。”家人疑而不信,坚持要先生去检查。先生无奈,只得由小女陪伴去做体检。检查后德国医生史蒂夫说:“孙先生的身体无任何不良迹象,比年轻人的身体还要好。”归后,夫人又请名医孔伯华来家中为先生检查。把脉后,孔曰:“孙先生六脉调和,无一丝微瑕。这么好的脉象,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家人遂安。同年秋,先生归故里,不食者两旬,而每日习拳练字无间。至12月16日早上(夏历十月二十九日卯时),先生对家人曰:“仙佛来接引矣。”遂命家人去户外烧纸。于六点零五分,先生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户内,嘱家人勿哀哭并曰:“吾视生死如游戏耳。”一笑而逝。遗有《八卦枪学》一书初稿。
先生逝后,国民政府行政院及中央国术馆、江苏国术馆、浙江国术馆、上海国术馆等数十家武术团体在上海功德林为先生举行公祭。京津河北山东各武术团体亦相继为先生举行公祭。天津之《大公报》评价先生“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技术者皆望风倾倒。……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北平之《京报》评价孙禄堂先生是“中国太极拳术惟一名手。”《世界日报》评价孙禄堂先生:“其艺竟臻绝顶。”北平国术馆副馆长、太极拳名家许禹生感谓:“孙君禄堂气质超迈、功力弥深,以禹生所躬遇而目睹者,南北拳家固未见其匹也。”山东国术馆之教务长、形意拳家田振峰,一向以反孙闻名,亦曾感叹道:“孙禄堂先生这一去,把形意拳的真谛都带走了,从此已没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形意拳了。”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八卦掌名家姜容樵评价曰:“孙禄堂的八卦掌早已入了化境,为同辈人所望尘莫及。就是形意拳也极尽其妙。所以,无形中也就推他为斌字辈之魁首。孙禄堂的技艺无一不精,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所以南北驰名,差不多要压倒那些老前辈。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武当剑名家黄元秀亦曾曰:“近世之拳术,以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最为精妙,习者众,通者寡,穷一生之力能精其一者,已属难得。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独能皆臻化境,除勤学善悟外,实有天赋异质、上根利器耳。”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副处长、甘凤池第四代嫡传金一明在其编写的《国术史》中评价孙先生曰:“禄堂先生之为人,其技击因已炉火纯青,其道德之高尚,术与道通。若先生者,可谓合道、术二字而一炉共冶者,世有挟技凌人者,应以先生为千秋金鉴。”形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曾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能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独孙禄堂一人耳。”国术名家李景林于民国二十年(1931)出任山东国术馆馆长时,曾谓:“环顾宇内能集拳术之大成而独造其极者,唯孙禄堂先生一人。”①
1934年8月在《国术统一月刊》第二期上刊有“孙禄堂先生传”,内中记载道:“先生道德极高,与人较艺未尝负,而不自矜,喜虚心研究,老而不倦,所诣之精微,虽同门有不知者。盖先生于武技,好之笃、功之纯,出神入化、随机应变,而无一定法,不轻炫于广众,故能知其深者绝少。”
中央国术馆学员吴江平先生评价先生时写到:“孙禄堂先生武功独步当时,并创立武学理论,其五部拳著可谓是武学中之无上绝学。”②
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首任会长、梁式八卦掌传人李子鸣评价孙禄堂先生:“综观孙先生之武艺,对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内家拳术均能造其极。本其心得而创造发展,成为孙氏形意、孙氏八卦、孙氏太极,并创三家合一之说。惟孙先生能将三门拳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体用完备,集内家拳术之大成,为一代名家大师,创宗立派者。”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