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孙氏武学中的三大基本原理——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6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116 views 次

中和原理、先后天相合原理、动静合一原理。

中和来自冲突,但冲突并不能导致中和,由冲致和,其中有窍,其窍甚简、甚朴,又甚微、甚精。法侣师地缺一不可,非想当然者所能得。

用逻辑语言讲,冲突是中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法侣师地。

未经拳术锻炼下的最舒服的姿势不能导致真正意义下的中和。

站着就有先后天之分,不知其意者,从外形上似无区别,知其意者,自是天地之别。先后天之道,只在无为二字。

我的目的同样是提醒孙氏拳的爱好者们不能套用其他拳派的理论去理解孙氏拳的技术。否则将会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为犬。
起因是最近常有爱好者向我电话咨询拳理,故有此虑。于是发几贴以告戒同道。一些人受其他拳派理论的影响以为是金科玉律的东西,其实对于学习孙氏拳而言则是似是而非的东西。故需提醒之。

从文化大脉上讲,孙老先生不可能使自己的学说与此隔缘,相反,孙老先生是对传统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总结、凝练和升华。来源于斯,并非等同于斯。
换言之,我们并没有去改变别人的东西,但至少我们应当知道自己的东西。知道彼此的区别。

三大原理需要与现代科学接轨,并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不断挖整、实践和总结。

三大原理是互补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合道的含义是拳术要以内劲为统驭。
中和是相对于状态的。静止状态下达到了中和,在运动状态下未必就还能达到中和。匀速运动状态下达到中和,在加速状态下未必就还能达到中和。此外,低速与高速也是不同的状态。最后在任何运动状态下达到中和,未必在相互作用状态下也还能达到中和。
所以,要用动静合一来补充中和的相对运动状态的原理和技术。并要用先后天合一来补充中和的相对作用状态的原理和技术。
上述这些认识及三大原理是孙老先生在其五部拳著中做出的空前的武学成就。而且,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奥。无论是李小龙还是王芗斋、卢忠仁,他们的拳术理论都远远不及孙门的三大原理完整、系统、深刻。
所以迄今为止,孙氏武学是武学理论和技术的珠穆朗玛峰。
不读童先生的《五大贡献》和《内劲论纲》就很难去理解孙门的三大原理及拳与道合的真正含义。
中和是原则,所产生的效果是内劲。但要使这一原则适用于技击并产生最佳的成效,就需要研究在技击状态如何达到中和状态的技术和理论,于是就需要补充动静合一的技术和原理以及先后天合一的技术和原理,而后面这两大原理的基础就是中和原理。这是三大原理及其拳与道合之间的逻辑关系。
与我对孙氏武学理论的理解相同!

三大原理是建构完善的劲力图式的理论基础。完善的劲力图式就是完善的适应机制,由三大要素构成:
1、整体功能的协同即整劲:鞭、架劲的合一结构。先后天合一原理。
2、功能转换的规律即变则:劲力变化自然、整顺。动静合一原理。
3、自动调整的功能即自洽:自动调节的反馈机制。中和原理。
以上三大原理构成孙氏武学中劲力构成的理论基础。

--------------------------------------------------------------------

zwqe言:整劲中是否还有一 张弓射箭劲
此为周身顺逆共用之瞬间松紧转换。划劲.鞭劲.弓劲原理易悟
只是晚辈们功夫不到,证不来
还需时日勤练
现在能蒙童前辈指教
已是大幸了
拜谢拜谢

童旭东先生回复:是理。划劲就是翻浪劲,所谓起钻落翻。翻浪过程所借形式若能使鞭、架合一,则是孙氏拳的基本劲性。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