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谈我所知道的孙门第三代中已经去世的高手:
1、董岳山,孙存周的弟子,解放前在张家口负盛名。曾单身一人徒手与持械的烟土贩子搏斗,而获胜利,轰动当地。可惜因意外原因早逝。
2、肖德全,孙存周的弟子,擅长击剑,曾获全国传统击剑亚军。
3、肖德昌,孙存周的弟子,擅长技击,曾击败数位武术大师级人物。
4、祖雅仪,孙存周的女弟子,因所败多为名家,隐其事迹。
5、张亚男,孙存周的女弟子,上世纪60年代,北京武术界后起之秀,事迹不讲了。
6、孙雨仁,剑云老师开门首徒,他的实战功夫,只要去趟定兴,就不用我多讲了。
7、李天骥,李玉琳之子,技击技术全面,大师级人物。
8、李成希,朱国福的弟子,上海国术大赛第11名,第二届国术国考拳术甲等之一。
以上仅是凭着印象,大略说上几个。
现在健在的第三、四、五代中善战者也有不少:
如:张烈、刘树春、牛胜先、张维忠、高晓光、于文水、张大辉、张西可等。实际上还不限于此。
当然说要一定达到孙存周先生的水平,那时可望而不可求的。按照台湾周剑南老人的评价:孙存周先生的武功确实是在他所见过的人的水平之上。
所以不能用孙存周先生作为标准,而应该用同时代的习武者的平均水平为评判高低的标准。如张西可先生,刚出道时也偶有失利。但是随着不断的学习与实践,目前他的技击水平在济南甚至在山东,绝对有一号。他正努力将形意拳的道理与心意六合拳的劲力和打法以及八卦掌的用法相融合,构筑一套简明实用的传统技击术。前途远大。
补言:孙门第三代传人中,在台湾的廖先生堪称一面旗帜。
上文只限于大陆内的传人。
对于去世的人还是暂且不说了。对于健在的人,因为可以验证,大略介绍一下:
现在练习传统武术的很多人,功夫没少下,但仍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实战以及如何对付散打。但是在浙江富阳的凌耀华先生哪里则不存在这种问题。凌耀华先生搞了两个训练系统,一个是孙氏武学系统另一个是张松溪、戚继光当年流传在浙江本地的拳术系统。凌先生认为这两个系统都很好用。在浙江的同道,尽可拜访验证。
牛胜先先生及其弟子的战绩,有目共睹,就不用我介绍了。
刘树春先生快50岁的人了,敢上台参加散打,在北京传统武术界确不多见。
张大辉的推手也是不多见。
当代孙氏拳研究者实录
自从我的老师孙剑云去世后,常有朋友问:“剑云大师之后,谁人能承其衣钵?”我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太严重,我即没有资格,也没有水平回答。”但是剑云大师去世后,根据我的见闻,对目前一些孙氏拳的研究者(不限于师承和是否拜师)做个简介还是必要的。以下几位先生对孙氏拳的研究,确实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介绍他们,是为了给各地关心孙氏拳的人,提供一点线索。
这几位先生是孙叔容、张烈、刘树春、章仲华、寿关顺、白普山、牛胜先、张西可、张大辉、凌耀华、史建华等。下面分别介绍:
孙叔容女士是武学大师孙存周先生的女儿。多年以前我就曾登门拜访过。知道叔容女士的弟子颇多,团结和睦。近日由叔容女士的弟子杨铮先生赠送我三盘叔容女士练拳的光碟,反复观瞻,由此更是佩服叔容女士,不仅谦和诚恳,而且确实对孙氏拳的规矩达到身知的境地。出手投足,规矩严明。叔容女士自幼喜欢拳术,因为父亲常年在南方,故那时没有机会经常得到父亲的指导。解放后,孙存周先生从南方回到北京,叔容女士常陪父亲去北海团城练拳,于是能够经常得到父亲的指导,技艺大进。对于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的拳械都能掌握其规矩要领。存周先生去世后,叔容女士又与其姑母孙剑云大师过从较密,曾协助剑云大师在月坛教拳。同时经常与剑云大师交流学习,进而也深得剑云大师的拳术心得。如今叔容女士已经87岁,精神爽利。正着手整理、准备出版孙氏拳系列光碟。以为武学文化存真。
张烈先生也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我曾在数年前写过“津门张烈”一文刊登在《武林》杂志上。这些年我与张烈先生时有来往,电话请益更是经常。张烈先生对拳术的规矩掌握的比较确切。不仅能练,而且善讲。张烈先生是位有一定知名度的电机高级工程师,因此张烈先生喜欢用科学语言和原理来解释拳理和拳术中的规矩。凡是得到过张烈先生指点的人,大多为他的热忱、率真所感染。张烈先生已经66岁了,不可能象年轻时那样热衷于任何对抗性的挑战。但是从武林同道那里,仍然经常听到有关张烈先生的传奇逸闻。张烈先生对拳术的训练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近闻将与天津体育学院合作传统武术的实验教学。希望能达成共识,促成此事。张烈先生的几位弟子的名气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如天津二宫有位刘金华先生,他的形意拳功夫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在天津二宫练拳、教拳多年,常有练家子前来切磋,据说刘金华至今没有遇到对手。刘金华就是张烈先生的学生。另外在山东济南有位张西可先生,天大硕士。自毕业以来,仅在1999年与河南某心意拳家切磋时,因当时阅历浅,不了解心意六合拳,故处下风。自此之后,总结经验,广泛学习,四年来,张西可与人切磋无所不胜。其中包括一些专业散打队员。在济南的民间武林颇有影响。张西可也是张烈先生的学生。张烈先生还有一些学生,大多学有所成。
在我还没有认识我的老师孙剑云之前,我就已经知道刘树春先生的大名。这是因为,那时我已经关注孙氏拳,而刘树春先生那时已经是孙剑云大师弟子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不仅经常在国内比赛中获得名次。而且是陪同孙剑云大师首次出访日本的唯一弟子。据我所知刘树春先生是剑云老师解放后收的首批弟子之一。也是对剑云老师所传拳械掌握的最全面的弟子。除了孙家的三套拳剑外,刘先生对八卦变掌、雪片刀、护手钩也都有研究。其护手钩更是得到普遍好评。刘先生不仅对孙氏拳的套路掌握全面,而且也擅长散手技艺。曾以45岁的年龄报名参加散打比赛。在北京民间武林真可谓少见。刘先生在民间交手获胜的事例很多,我师剑云大师曾用一个“滑”字来评价刘先生的散手特点。刘先生练拳喜欢动脑筋,对拳式的应用多有自己的见解。尤在八卦拳的走架与应用上多有心得。
章仲华先生是支燮堂先生的首徒,也是剑云老师时常提及的人。今年已经83岁了,身体相当硬朗。我曾去常州登门拜访章先生。老师兄很热情,亲自到车站把我接到他的家中。时章先生正在写他自己学习武术的回忆文章,本准备写10几个事例,当时已经写了几例,并拿给我看。其中有关孙存周、支燮堂两位先生与人交手的事例,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章先生讲形意拳的发力特点是劲要长。平时练拳就要将劲往远放。并给我讲了他亲眼目睹支燮堂与某名家交手,将某击出后,某竟将砖墙撞破,身体倒在隔壁的屋子里。章先生还讲了形意拳制人而不发人的方法,并不顾年迈当场给我进行了演示。其神明意扬,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章老师兄始终遵循孙氏拳只传有道缘者的规矩。虽然当地武术团体常有人请章先生出来教拳,但是都被章先生婉言谢绝。据说章先生教过几个人,功夫都很好。
寿关顺先生也是支燮堂先生的弟子,与章仲华可谓一前一后。章是支先生开门首徒,而寿是支先生的关门弟子。寿先生为人很热情,我第一次去拜访寿先生时,寿先生很客气地亲自把我从旅店接到他家。一同去的有练心意拳的马胜利先生和一位练吴式太极拳的徐先生,并在寿先生家中还见到寿先生的一位学生。寿先生的拳架有自己的特点,可能这与寿先生博学多门有关。寿先生说他最看重的还是支燮堂先生传给他的形意拳。看寿先生做动作很平实自然,但是要想模仿着跟着练,则不易做到,确实很吃功夫。据在场的人介绍,寿先生作过6年的职业武师,得过上海市的推手冠军。在全国八运会期间,北京某个素以实战拳学标榜的研究会的会长到了上海,经其上海的弟子介绍与寿先生相会在其宾馆,见面不久,双方即行散手切磋,该会长两次被寿先生打翻在地。随后即改称寿关顺为老师。寿先生教拳不保守,常说:就算我都告诉你,你下不了苦功,还得如数还给我。此外,寿先生还擅长正骨,据说很有些名气。
白普山先生是我的同事,相识20多年。白先生真正练功夫是在他大学毕业后,认识了尹派八卦的传人陈德清先生。陈先生的功夫很硬,练他的拳很吃功夫,一般人坚持不下来。白先生跟陈先生断断续续地学了近10年,白先生的散手大多得自陈先生。以后白先生又认识了汪永泉先生的学生曹德馨先生,曹先生与汪先生介于半师半友,在地坛公园,曹先生的推手功夫是一流的,是继刘晚苍和孙德善二位之后,地坛公园的顶尖好手。白先生的推手功夫主要得自曹德馨先生。以后,在我的引见下,白先生认识了孙剑云大师,于是又改练孙氏拳。这十多年,白先生几乎专练孙氏拳。因为白先生有尹式八卦和杨式老六路的基础,所以白先生对孙氏拳有自己的体会。白先生不仅能练,而且能教。目前清华大学有几位年轻人跟白先生学练孙氏拳。白先生为人随和,教拳不保守。《中华武术》杂志的记者曾对白先生进行采访,做过专门介绍。
牛胜先先生在武术界是大名鼎鼎,他不仅个人获得过全国太极拳推手冠军,而且做为北京队的推手总教练,曾带领北京队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太极推手的团体冠军。在推手方面堪称大师,有其独到的训练和经验。牛先生的推手训练是以孙传形意拳的三体式为基础,结合孙传形意拳劈拳的劲路并融入太极拳的手法。取得了很成功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一大批推手强将。而且他的形意拳、八卦拳、24式太极拳和武当剑都很有造诣。不愧是李天骥先生的得意高徒。目前牛先生正与同道一起研究传统武术的散打问题,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把传统武术的散打推向市场,走进良性循环。
张西可先生是《大众日报》社的记者,前面介绍了他是张烈先生的弟子。张西可先生练过很多种拳术。在天津上学期间,拜在韩国珍先生门下学习形意拳,以后在孙保安的介绍下,复拜张烈为师练习形意拳。毕业后,因1999年与河南心意拳某名家切磋,认识到心意拳的特点,于是又从心意拳家伊得生学习心意六合拳。经过数年的实践,张西可先生努力将心、形二拳有机结合,逐步摸索自己独到的打法。自1999年以来,张西可先生与各派好手(包括专业散打队员)切磋,无所不胜。张西可先生从不自满,好学不倦,经我介绍,又访寿关顺、史建华二位先生,得到二位先生的指点。尤其是史建华先生的刘派(刘凤春派)八卦掌,给张西可留下深刻印象。使张西可先生对于八卦掌的妙用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听到过不少有关张西可挫败名门名家的故事,但是更让我看重的是张西可先生的不骄不躁。张西可先生非常希望能与人进行广泛的对抗性切磋,以检验拳技。张先生如今年龄只有30出头,但功夫已经显露头角,其前途远大。
提起张大辉先生,凡是看过孙剑云老师写的《孙氏太极拳剑》这部书的人,可能会对与孙剑云老师推手者留下印象。此人就是张大辉。说起张大辉学拳还有一段来历。据张大辉先生亲述:“我投拜孙剑云老师是我外祖父卓老的嘱托。卓老在内蒙是有影响的蒙密专家,卓老的蒙密老师在内地多年,曾遍访当时的武术名家,晚年回到内蒙后曾对我外祖父讲:‘内地武学以孙、武两家最为精深,其中尤以孙氏武学最为完备。孙禄堂先生的武功艺冠当代,其武学成就空古绝今。’以后又多次嘱托卓老有机会去中原访孙禄堂先生。后因时局变化,未能实现。”因此当张大辉考入清华大学博士生后,卓老嘱咐张大辉一定要投拜孙剑云。这样张大辉先生在清华上学期间跟孙剑云大师学拳三年多。由于张大辉先生肯动脑筋也肯下功夫,因此得到孙剑云老师的悉心传授。张先生在推手上达到很高的水平,一般的人跟他推手,根本问不动他。前几日,张大辉先生曾来造访,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谈拳,得知张先生已在北京落脚,在原625所担任中层领导。期间张先生又谈起他外祖父对他的嘱托,并说通过这些年不断的研究,更为深信卓老当年所言不虚。
凌耀华先生是武术研究专业人员,祖上本姓刘,是武状元之后,有家传的武艺。以后随浙江名士黄元秀学习兵法和武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凌先生是传统武术挖整工作的负责人之一。经过长达数年的挖整,又经过多年的系统整理、比较、分析、研究,去伪存真,最后凌先生梳理出传统武术的两大正脉:其一是由孙禄堂先生总结、建立的孙氏武学体系。其二是由戚继光、张松溪等人流传下来的实用武学。于是,凌先生开始专心研究这两大武学体系,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教学与实验工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据凌先生讲:他的学生中绝不会有人对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产生怀疑。由于国内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尚不是很健全,故目前凌先生尚不准备公开他的研究成果。可喜的是浙江省富阳市的重点中学已开始推行凌先生的教学成果。希望凌先生的研究能结出硕果。
史建华先生是涿州的八卦掌名家,师从刘凤春先生之子刘文华先生。史先生受刘文华先生的影响,仰慕孙氏拳,故提出要拜剑云老师为师。但由八卦门论,剑云老师与史建华先生是同辈。因此剑云老师不同意,于是史建华先生自列为弟子。于是又得剑云老师的太极拳真传。然而剑云老师的弟子如我辈者是绝不敢把自己与史先生并列的。史先生跟从文华前辈30余年,深得文华前辈的衣钵,他的刘派八卦掌的造诣甚深。因此,史先生对孙氏太极拳也能有独到的领悟。经多年研修,史先生将自己所学的技艺已能融会贯通。他的八卦掌的内涵更为丰厚。堪称是当今少有的八卦掌明师,无论是体是用,皆有独到的心得。史先生为人随和而且谦虚,外柔而内刚。真是大家风范。
此外,尚有耳闻的国内的孙氏拳传人还有镇江的霍陪霖先生、四川的郑怀贤、朱国福、朱国祯一支的传人,武汉祁殿臣一支的传人、淮阴黄万祥一支的传人、南京金一明、许铸仁一支的传人。而台湾的廖白先生的武功更是大名鼎鼎。我与廖先生虽未曾谋面,但在网上却能经常交流,笔者本人更视廖先生为千里海外一知音。
拉杂写来,实不成文,仅供参考。
张西可先生不练太极拳。张西可先生是以张烈所传的形意拳、韩国珍所传的形意拳、伊德生所传心意六合拳和高氏八卦掌为主。
当代健在者中懂孙氏拳者不过数人而已,刘树春师兄为其中之一,堪称我师门下最全面者。张大辉我友也,善推手,能抬起一腿,单腿独立与壮汉推手,壮者东倒西歪,观者多奇之。
张烈师兄是当代孙门形意拳少有的明师之一,每与师兄请益拳艺,启发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