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冲重抖透四劲浅说——童旭东

2012年02月11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257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253 views 次

冲是最简朴的发力,南北少林、心意六合、形意皆能体现此劲。这是基础劲性,道理简单,上身却不是很容易。做出质量来,就更需明确规矩,下大功夫。其中的有体用,体之核心,在乎蹬纵、转研、束展三者同步一致。用之核心,在乎突、疾、稳的启动能力。每一项要求都有明确的合格标准,要想达标,即使知道了其中的规矩,也需要下一翻大功夫才有可能。冲法是运动战的基础。
重就需要骨节脱开,说拳头重,其实是肩、肘关节松开了,腿上的劲能送到拳头上了,拳就重了。没有桩功的基础,没有握拳的方法,没有一定数量的单操,拳头的份量是重不了的。拳头乃至小臂重了,才谈得上抖劲。人们常说李玉琳的胳膊太重,所以被称为铁胳膊,一般人抬不起他的胳膊。据说当年在天津,有位自称是郭云深弟子的某拳宗师和李玉琳握了一下手后立即改称李玉琳为师兄。重就是功夫。
抖是短劲、冷劲,还需要方法。抖不是浑身到处一起抖,而是有关窍,肘尖要永远指向地,小臂滚抖,张烈师兄能手和肘不动而中间的小臂滚动,这是抖劲的基础。其劲之体也是源自丹田,起于脚,形于手臂。其劲之用则是临界态之意。其窍为内开外合。有了抖劲就不怕对手力大猛快,他来力大,打他出去就远,他若来力小,打他出去就近些。冲劲为尺劲,抖劲为公分劲,即三寸劲。需要单式操练反复体会。
透是无形之劲,孙存周、孙振岱只要一沾上对手,未见其形,其劲就自己往对手身体里钻,沾对方的手臂,劲一下子钻到对手内脏里,虽有拍打功,也受不了这一沾,这就是孙门无形透劲。遗憾的是自孙存周、孙振川、孙振岱三位去世后,这种透劲在武林中几乎已经失传。近来与成都吴兴与先生通话多次,知道吴先生经过自己20年的摸索,自己找到了这种透劲。透劲与八卦步合用,则实战威力极大。沾人前,自己完全虚无松着,故自身变化自如,一旦沾人,对方则来不及变化,沾即胜出。传说中的三位孙先生是如此。吴先生亦是类似此说。所以,得劲需要反复实践、反复摸索。吴先生博参多家,坚持不懈数十年,终有这等收获。
冲,既是劲,也有法!
最容易体会的劲是冲,最难达到标准的劲似乎也是冲。
最容易用的劲是冲,最难用的劲也是冲。
说容易,一个消息全凭后脚蹬,就能把冲劲做出来六、七成。但剩下的那三、四成劲就难了,要想再提高,把冲劲做到圆满,规矩、功夫加悟性。很多拳师怕是一辈子也难达到。
这是说体冲。要说用冲,似乎没练过拳的人也会用,人人天生就会的东西。但是要用好,没练出鸡腿力,一辈子休想能用好冲。什么是鸡腿力?观察一下生活中鸡单腿独立的情景,鸡单腿独立和双腿站立时一样,中轴不歪斜,而人就很难做到,因为鸡的脚有个后指在起作用。人脚的这个后指就是足跟,坐满足跟,这是练出鸡腿力的要求。如果中轴由静到动时一歪斜,不仅造成劲力分散,而且未动先露其机,因此这是明显的破绽。所以有的拳派不主张动,因为他们不具备运动时不露其机又劲力完整的能力。因此冲即简单又复杂,即容易上手又难以深入。所以别小看了冲,其用之广,其效之彰,需认真体味,逐次深入,辅以四正八柱,则得硬打硬进之能。据前辈介绍,刘伟祥、尚云祥、李书文、朱国福都是冲法高人。冲之可贵由此可知。
前面有朋友提起鹤,一下子让我想起福建的纵鹤拳,其技术特点就是震抖劲,他们形容为狗纵身,就是狗把身上的水抖落下去的状态。抖劲就是找这个状态。抖劲不同于鞭劲,鞭劲要把意送出,是长劲,抖劲的意要回圆,是短劲。鞭劲、抖劲都是有形的劲。因此不仅有意气方面的要求,还要有外形上的规矩。此外手臂不重,无论鞭劲、抖劲,威力都要大打折扣。所以要站三体式。怎么站三体式才能把手臂站重呢?其一就是要多站,把骨节耗开。其二是要懂内开外合的道理。通过腹腔压力的自然鼓荡使气血贯通涨落于手与腹腔,所谓放之则弥于六合的道理。三体式要站出内开外合的功效。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劲意。
我本人练拳太少,身上没有东西,道理略知道一点,仅供参考。
抖劲也有叫激灵劲的。自己一激灵好象打个冷颤,把对手打了出去。我友张西可先生的老师韩国珍先生把这个劲称之为精神速度。无论是鞭劲还是抖劲,无论短劲长劲,发劲的内在机理都是一个,只是用法上不同。然而与步法结合的最好的是无形透劲。所以在实际格斗中最实用也最具威力是无形透劲。无形透劲与冲、重、抖三劲不同,有质的变化。我的上一代中,据说只有孙存周、孙振川、孙振岱具有这种无形透劲。我的老师虽然提起过这种劲,但没有讲解过其中的道理。在与郑怀贤先生的弟子吴兴与先生通话时,吴先生对这种透劲有其心得,这是吴先生几十年孜孜不倦摸索到的。所以关于透劲,以后有机会要请吴先生介绍。
再说抖劲的用法,确有触人即出的效果,如同身上长出了弹簧,来的劲越实、越大,弹出的就越远。发抖劲时,劲往外弹,最喜欢对手实实在在地打来。当年韩国珍先生有这个劲,他在与王芗斋切磋前,知道王芗斋也有这个劲,所以韩国珍先生在与王切磋时,不是实实地打向王芗斋,而是钻空惊取王的脸,待王的手一回,韩国珍往回一带,利用自己力大,把王芗斋拉倒在地。所以抖劲不是万能的。吴兴与先生则善用软劈拳对付抖劲,效果也很好,使对方的力发不出来,两脚发虚。因此冲、重、抖、透都要具备,相互贯通而灵活使用,如此才能成为真正的实战家。
发劲如何避免拙力,避免造成局部肌肉叫力,需要用四情来引导,四情者喜怒哀乐。当我们处于喜怒哀乐时,绝对不是身上某一处叫劲,而是全身内外达到高度一致的状态。用四情引领发力,是内外相通的一个有效方法。宋书铭先生的名句“若得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孙存周先生也很喜欢这句话。一个人懂不懂内在的发力,从对这句话的解释上即可判别明了。就发力而言,喉头确实是个重要的关窍。
相对而言鞭劲与抖劲更容易结合,架劲与冲劲更容易结合,鞭劲与架劲需要借用一定的拳式才能逐渐过渡到自然结合。抖劲与冲劲和架劲的结合也需要借用拳式来帮忙。所以,拳式的锻炼是不能缺少的,这是认理,尤其是通过身体感知来认理的桥梁。遗憾的是某些有名的拳家竟然不明白这个道理。拳式与拳式有真有假,需加辩明,去伪存真,即使真传拳式也不是不可以丢,只是在丢弃之前能从中悟得其理,其理深矣。所以丢一个旧拳式就需要建立一个新拳式,目的是要把拳中新的道理寄存在拳式里。
规矩不可不知,也不可把规矩练死了。通过拳式规矩悟的是道理,故规矩不能刻板,刻板则滞。身在松顺,意在虚无,神在蓄,气在养。老生常谈,看似浅显,理深奥。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