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武术、道艺武学、竞技武术、休闲武术、科学化。
武术是一门传统文化,相传源于狩猎和格斗,并随着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活动而不断演化与发展。随着火器的出现,武术在军事实用上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但是随着几千年的传延,武术自身的技术体系在不断完善,至清末民初,孙禄堂先生建立的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更使武术升华为修身育德、完备人的良知良能的一门实学。孙禄堂先生首次从理论上和技术结构上使武术的功能从军事实用领域全面升华到具有修身功能的精神领域中。成为了一门名副其实的体育显学。这是武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
自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体育的引入,武术特有的体育价值更集中地体现在其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修身的功能方面。突出的修身效果是传统武术能够适应于时代的变化而得以存在、得以发展之本。这也就是当今民间武术所以能够独立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内因。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传统武术应该如何发展?我以为必须在继承传统武术文化精粹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时代特征,坚持传统武术修身的文化本位是武术得以发展的灵魂。拓展、开掘传统武术的修身功能,形成教育的武术。
2、接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使武术发展获得新的动力。精心运营,开发文化亮点,构筑市场,形成产业的武术。
3、内涵来源于传统,形式适应于时代,发展武术的休闲功能是武术得以流行和普及的方向。个性化的休闲的武术将是21世纪的武术普及的主要形式。
4、正视传统武术对现代科学的挑战,同时坚持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传统武术,即科学化是武术发展的基础。
科学的武术是武术走向未来的基石。
教育的武术、产业的武术、休闲的武术、科学的武术将构成21世纪武术文化的四维发展空间。那么每个空间的发展将如何实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将分别予以阐述:
1、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坚持武术修身的文化本位?
自上世纪初,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经》、《丹经》及儒释道诸家学说首次构筑了以修身为目的的道艺武学体系以来,道艺武学已经成为东方哲学思想的一种表达和体验的方式。但是《易经》、《丹经》及儒释道诸学中的内容对今天的人来讲,已经变得非常遥远了,如何领会其中的文化精粹?尤其是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伦理的学说,绝不是仅靠说教就可以使当代人产生认同的效果的。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必须结合切身实践的效果,才可能对传统文化中的精粹获得真正的认知。所以,为了有助于提高现代人的道德素质,就需要通过拓展和利用传统武术的修身功能,借此来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早在20世纪中叶,孙存周先生曾根据自己的研修和切身体悟提出了“中国武术精神”的基本概念,即:凛然无畏、诚中形外、从容中道、自强不息、圆融中和。孙存周先生指出:凛然无畏不同于匹夫之勇,习道艺武学者之凛然无畏是非礼勿动之勇,其勇在公义,勇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而非好勇斗狠之私斗之勇。张之江先生认为:武术家遇不平之事若不能拍案而起、拔刀相助,就有如不能兑现的支票。中国民族性格中最需要通过武术来铸造的首先就是个勇字。
笔者认为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讲,传统武术的研修除了应该继承其修身的内涵。同时还应该给出合乎时代精神、符合现代科学的哲学理念。也就是说,对于传统的武术技术体系及其锻炼效果,在继承传统武术技术标准的同时,还要给出新的、结合时代理念的哲学解释。
那么,什么样的武术才能够承载这样文化使命呢?显然并不是任何一门体育、任何一门武术都能够承载这样的文化使命。更不能牵强附会地硬性地把武术锻炼与修身联系在一起。能够使练习者的人格精神产生变化的武术,其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必然要完全合乎人体内外机能的生化之理,能使练习者的身心机能日臻完善,人们通过这门武术运动的实践改善了身心机能,才可能由此得到启发,进而改善人格精神。因此这就要求这门武术的技术体系要完全合乎改善生理机能的生化规律。中国的武术先哲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最终由孙禄堂先生建立的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完备了这样的功能。孙禄堂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对传统武术的技术系统进行了总结,发现合乎改善生理机能的技术原则,通过去伪存真、科学提炼,建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体系。即道艺武学体系。因此为了拓展、利用传统武学的德育效果,研究开拓以孙氏道艺武学为代表的传统武学的修身功能是21世纪武术基础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一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使道艺武学能够进入学校教育,成为义务教育中修身育德完善人格精神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并且产生终身自我修悟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项研究几乎没有专业人员参与,自上世纪初孙禄堂先生的研究成果之后,就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出现。这项研究需要政府长期投资,需要三类高尖人才的共同参与: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人才、现代科学的研究人才、传统武术的高深造诣者,和对三者皆通的综合性领导人才。这是一项涉及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建议政府部门应设置专门机构和专款来有计划的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2、如何接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使武术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作为古老艺术的武术如何与现代竞技体育接轨,这里要强调的是五化:运营市场化、包装艺术化、审美现代化、内涵哲理化、理念科学化。
竞技武术市场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目前的散打擂台赛已经初露生机。而现行的套路比赛和表演已经越走越窄。总体上讲,目前竞技武术的开展远远没有体现出武术文化所应具有的魅力,缺乏富有远见的规划和具有文化底蕴的创意。
就对抗性的竞技而言,从分类上讲应有单人徒手对抗、单人短兵对抗、单人长兵对抗,单人马上兵器对抗、团体徒手对抗、团体步战器械对抗、团体马上对抗、团体马步混合对抗等多种竞技形式。
就套路比赛而言,不仅在评价套路的规则上需要进行符合武术内涵的深层次的研究和改革,就武术表演形式本身而言,还有广大的空间没有开发,如马上武技的表演、团体战阵的演化与相关武技的表演。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武术运动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对于这一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认真研究,需要踏踏实实地请有关专业的专家一道参与,共同研究开发与发展的计划。而不能急功近利地搞伪民俗、伪传统。
蹴鞠在中国传延了几百年,但是始终就没有能发展成为现代足球。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们这个民族是有沉痛教训的。希望21世纪不要再在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展与利用上留下更为沉痛的遗憾。
3、什么是休闲武术?如何开展休闲武术?
21世纪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或者说可以被大多数人乐意接受的武术,必然是武术的休闲功能。这是21世纪武术普及的一个新的形式。也是21世纪武术普及的方向。
休闲武术的定义:休闲武术就是以练习者的个性伸张、自我意志的表达为特征,以符合武术技术基本元素为基础,具有健身效果和技击意识的动作或动作组合。如现在的一些健身桩式、木兰拳、各派的8式、13式、16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三星太极拳、东岳太极拳等都属于休闲武术的雏形。但是所以这些拳术在推广方面还不够普及,尤其不能在中、青年中普及,是因为对武术的休闲要素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和深刻。武术的休闲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技术要素、精神要素、文化要素。休闲武术的技术要素主要由两个系统构成:其一是运作要则。其二是运作范例。
所谓运作要则系统,如武禹襄先生的身法八要、孙禄堂先生的修拳三害九要、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十要、郝月如的身法十三要等都是拳术运作要则系统的典范。
所谓运作范例系统,即各类经典拳式等,如陈、杨、武、吴、孙等传统太极拳拳式。
运作要则与运作范例都是为了使练习者达到身知,掌握拳术运作的基本规律,从而能够产生健身、修心的效果。因此,技术要素是休闲武术的基础要素。
休闲武术的精神要素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从练拳中获得的修心效果和对精神气质的改善。其二是在熟练掌握技术要素之后,通过自创的拳术形式更为充分地表达自我,借此伸张个性化的精神。这是休闲武术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这种创造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传统的拳式,也不是为了创造一种更具技击实效的拳术,而是为了以拳术的形式表达自我,伸张个性。其成立的技术基础只是这种拳式具有健身、修心效果和初级的技击功能而已。
休闲武术的文化要素体现在传统的哲理内涵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传统的哲理内涵体是以“中和”观的理念作为拳术的最高规范。多元的表现形式体现在作为休闲武术的表现形式即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还可以是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相结合。其作用是使休闲武术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健康的时尚。
那么如何开展休闲武术呢?其一是规范各派传统拳术运作要则,并研究其科学基础。其二是准确保留各派宗师的传统拳式,形成传统拳式的经典图文系列。其三是按照休闲武术的三大要素,开展休闲武术的理念传播和培训普及。休闲武术的传播形式必然是多元的和时尚的。这里的核心是对武术休闲功能的认识。
4、什么才是科学的武术,武术科学化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才是科学的武术呢?首先是在武术的研究中引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而不是硬性地在武术研究中套用某一门或某几门的科学定律。科学的武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正视武术作为人体科学的一个分支对现有科学学科的挑战性。其二是必须将科学的方法论引入到武术研究中来。因此在武术的科学化的进程中要注意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其一是在没有足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生搬硬套地用一门或几门现有的科学学科的概念去曲解武术的技术和效果机理。其二是顽固地把武术研究独立于科学方法之外,错误地认为武术研究与科学方法是格格不入的。
因此对于传统武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内劲、意、气等的客观性及其功能特征,即不能轻易地去否定其客观存在的可能,也不能在没有科学实验依据的情况下,肆意地去夸大其本来的功能。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审慎地确定事实、研究机理。
比如:对于人体经络客观性的认识,如果根据解剖学和西方医学的研究成果长期以来无法确认人体经络存在的客观性,但不能因此就否认经络的客观存在。直到上世纪80年代,通过对人体生物磁场的研究,才最终确认了人体经络系统区别于神经系统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性。所以,不能由于某几门现代科学的成果不能证明某个可能存在的功能系统的客观性,于是就轻易地否定其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于武术中的内劲及其意场、气场的客观属性,在没有被科学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就不要轻率地作为即定事实来进行引伸和应用。更不能在没有科学实验证明的情况下,就顽固地认定武术中的某些功能现象根本就不可能被现代科学所解释。
因此武术科学化首先是在武术研究中要注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论,其次是进行确定事实的研究,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多学科的、极耐心的、具有客观心态的研究工作,最后是要在确认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机理研究和理论研究。
武术科学化是一项严肃的研究工作,这将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极大的耐心,同时这项工作又是武术运动发展的基础。
以上,笔者简要地勾勒了21世纪武术运动发展的四维空间,以及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说明教育的武术、产业的武术、休闲的武术和科学的武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童旭东 2004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