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禄堂祖师文章 > 正文

孙禄堂武学思想研究——张 凯 万会珍

2012年02月10日 孙禄堂祖师文章 ⁄ 共 315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053 views 次

  孙氏武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8年),是孙禄堂先生运用易理与《周易·参同契》等内丹学,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式太极拳而形成的。
  由于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五部著作及《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两篇文章之中,故本文作者曾多次认真研读《孙禄堂武学著作大全》,并在此基础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篇名、关键词和摘要中分别输入“武学”“武学思想”“孙禄堂”“孙式太极”“形意拳”“八卦掌”“武术与传统文化”等进行搜寻,发现研究武学方面的文章307篇,研究武学思想方面的文章9篇,研究孙禄堂方面的文章17篇,研究孙式太极方面的文章42篇(图解和图谱占11篇),研究形意拳方面的文章163篇,研究八卦掌方面的文章161篇,研究武术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333篇,涉及到孙禄堂武学思想方面的文章6篇。另外,笔者还对河大图书馆和上海体院图书馆进行检索,发现涉及孙禄堂武学方面的博士论文两篇。可见尽管孙氏武学对武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研究孙禄堂武学思想方面的文章仍十分有限。当然,这并非一定涉及学者们的工作态度与研究能力,而只是表明了我们对此问题的忽视或者轻视。有许多文章虽然没有明确写孙禄堂武学思想,但对本文的研究仍十分有益,如孙式太极、形意、八卦、武术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因为孙禄堂武学思想包涵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且本文还涉及到文化渊源方面,要研究孙禄堂武学思想必须把它放到整个传统文化的大系统中去进行研究。
  在检索到的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中,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拳与道合”是孙禄堂先生独特的武学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完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理论和修为体系。
  在孙剑云《孙式太极拳简介》中指出,孙禄堂深通黄老、易学、丹经,并博学百家,习武修文,故能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武技于一体,提出“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完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理论和修为体系。
  王乃虎等在《“内三合”理论与孙式太极拳的养生属性》一文中说孙禄堂先生曾明确指出:“拳术的本质是拳与道合。”何为拳之道,即人体“中和”之气的顺、逆、合、化。在运作状态上,以“顺中有逆,逆中用顺”为法则,统驭“起、钻、落、翻”之义;在运作心理上,以无为养神为主,虚中以求“中和”为用,达致“不求胜人而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之能。可见王乃虎等认为的孙禄堂武学思想也是“拳与道合”,并进一步指出何为“拳之道”以及训练中的法则。
  童旭东的观点与孙剑云和王乃虎等的观点无甚多差异,只是对其武学思想进行了更全面深入的论述。在其《不朽的武学思想,划时代的武学宗师——纪念孙禄堂先生逝世70周年》一文中谈到,孙禄堂在武学技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1、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体系,率先提出拳学修习的目的在于完备人的良知良能,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技术体系。2、创立了以《易》学为核心的武学基本理论,即:(1)先后天八卦相合理论;(2)明、暗、化三步功夫进阶理论。3、创立了以中和内劲为核心的三拳合一的技术体系。4、提出了“空而不空,感而遂通”,“不勉而中、从容中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和“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等拳学体用的道艺标准。5、提出拳术能体物不遗及文武一理互补兼融的体育思想。在童旭东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孙禄堂先生对武学的五大贡献》中还总结出孙禄堂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体系包括如下五个组成部分。(1)确定了内劲是武术修为的核心,使武术具有完善身心的功能和目的;(2)规范了武术修为的最高境界,开示其进阶之梯;(3)拳与道合的准则是中和;(4)升华了武术的功能,使其拓广为一种教育体系;(5)使武术成为一门能与传统文化互补相承的文化体系。且不论童旭东总结的孙禄堂先生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体系合理与否,但从该文中对孙禄堂武学思想体系的详细论述可以看出,童旭东对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自成体系,对于笔者从事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
  另外,李志明在其博士论文《孙禄堂拳学的教育观》一文中论及孙禄堂拳学之身心教育的思想,认为孙禄堂被称为一代宗师的主因在于其著书立说,阐发“以武入道”,习拳与修道相合之理,提出“拳学”的观念,说明拳术之习练,有哲学思想作为动作之指导原则,拳术动作可作为哲学之实践。并进一步指出,孙禄堂拳学为格物致知之学,无论从拳术的创意、命名、目的哪一方面来看,孙禄堂对形意、太极、八卦三种武术的认知,都是建立以拳术动作进行格物致知,养气复性的观念。
  卢东镐在其博士论文《20世纪创新拳学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孙禄堂以分流归类的形式,以内丹学和易理为理论指导,融会贯通了所谓内家三拳,创立了“拳道合一、以易阐拳”为特点的拳学技术体系,在扩大拳术理论领域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武术理论的数理形式化与神秘色彩。该文认为孙禄堂拳学的主要特征是拳学和道家内丹学的结合。他将练拳的步骤与内丹学“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层功夫境界紧密联系,追求了“太虚同体”的拳学境界。
  孙剑云还在《孙式太极拳的修为机理》中谈到达到“拳与道合”的方法。该文认为孙式太极拳是一种修为和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孙式太极拳遵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从无为而始以达至无不为。孙式太极拳是通过提高人体身心系统的稳态水平来渐臻完善人体身心系统的适应能力的。当人之身心真正能达到恬淡虚无——无欲这种自然状态时,人体系统的稳态则与宇宙场之基本稳态同一,从而导致人之身心的适应能力达至完善。其父所讲的“与天地并立,与太虚同体”,就是此等境界,此时则拳与道合,无为无不为。
  由于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武学思想的实体证明,所以对孙式太极拳进行研究,将对总结孙禄堂武学思想大有裨益。特别是有关孙式太极拳特点方面的研究将对本文的研究提供更确切的参考依据。孙剑云先生指定的孙式太极拳掌门人孙永田认为,孙式太极拳的核心是求得中和,“中和”二字是孙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特点,孙禄堂先生曾经说过“拳术一道,首重中和”。内劲生于中和,中和源于内外相合。所以,孙式太极拳是把形意拳的内外合一、八卦掌的动静合一,融合到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中和是它的最根本的特点。
  还有的文章涉及到孙禄堂武学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乔风杰老师在其博士论文《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中指出,“复归于无极”,是传统武术家们的理想归属。因此,虽然传统武术家们在具体实践中对各种技战术与武德规范等的学习与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传统武术家们却从不敢忘记“为术以悟道为最终目的”,力争在“为术”中达到“无”的境界而体悟“道”的智慧。拳家为术的最高境界,是以无为有,无中生有。就传统武术而言,最高明的术就是道,道才是传统武术所崇尚的最高级的术。另外还指出孙禄堂先生关于拳术与丹道及整个练养技术的关系的论述非常精辟,以此可窥见传统武术融合道教练养术之一斑。该文还多次引用孙禄堂先生的文章对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述。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尽管孙禄堂先生对武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研究其武学思想方面的人及文章十分有限。因此本人会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并对其武学思想的文化渊源进行详细的论述,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了解孙禄堂先生的武学思想,为武学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当今流行的太极拳的六大流派之一的孙式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做出贡献。当然这对于普及与发展太极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王 涛 《中华武术》2006年第05期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