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培林老师今年75岁,他依然精神矍铄,精力过人。这是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的财富,也是孙氏武学财富,更是我们孙氏门人的骄傲。霍培林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传播孙氏武学实属不易。
1)少年习武,千里寻师。
霍培林老师是江苏镇江人,他自幼酷爱武术,在镇江练武时,就经常听说孙禄堂及其家人弟子在镇江江苏省国术馆工作的故事。青年时,他走遍多个省市,四处寻访明师。他先是师从于镇江著名的武术家张祚玉先生(1906-1984)。后来为了恢复孙氏武学在镇江市的传承,1979年起他往返奔波镇江北京二十余次,历经近两年,终于在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54号找到了孙剑云先生。1984年孙禄堂墓碑在其家乡河北保定落成,在落成仪式上,霍培林老师正式拜师孙剑云先生,进入孙门。
1980年孙剑云先生(中)来到镇江,左一为霍培林老师。
1984年霍培林正式拜师孙剑云先生,左雷世泰,中任兰芬,右霍培林。
孙剑云先生在镇江霍培林家中传授武艺
2)不计功名,辛勤耕耘。
拜入孙门后,霍培林老师,不计名利,放弃优厚待遇,辛勤耕耘四十年,一直在最前线传承和发扬孙氏武学。他陪着孙剑云先生多次走访镇江各地,恢复了孙氏武学在江苏省的传承,坚守了江苏省国术馆在镇江的历史。孙剑云先生去世后,霍培林老师每年清明节都率领弟子去北京祭拜恩师。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镇江成为了孙氏武学爱好者参访问道的圣地,霍培林老师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400多名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为孙氏武学传承传播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1985年孙剑云先生主持成立镇江孙氏太极拳研究会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恬淡虚无,渐修静悟”;“言语要平和,行动要自然”;这些是孙氏武学修炼的要领,也是霍培林老师日常为我们所做的表率。他经常说,一言一行都是功夫,行走坐卧都是修炼。如今霍培林老师虽然年过七旬,但做事情仍然亲力亲为,一丝不苟,在孙氏武学传播一线辛勤耕耘。
在这里我们也对孙禄堂武学在江苏以及江苏省国术馆的历史做简单的介绍。
“国术馆”时期(1928-1937)是中国武术辉煌灿烂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开始。在江苏省有两大国术馆:即南京中央国术馆与江苏省国术馆(镇江)。当时孙禄堂老先生年近七旬,已经完成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家融合,并在中国武术历史上首次系统出版了五部武学专著,在武林界德高望重。他全程参与了国术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央国术馆聘请孙禄堂任武当门门长。在江苏省国术馆,凭借时任江苏省主席钮永建的支持,更是完整实现了孙禄堂与钮永建的武学与教育理念。因此我们从孙禄堂武学说起:
1. 孙禄堂武学在江苏总述
孙禄堂武学源起于河北保定,发展于江苏镇江。我们这次来介绍孙氏武学的重要发展地江苏省及江浙沪地区。1928年孙禄堂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处长,并率领其子女及弟子在江苏国术馆工作、传艺多年,从此孙氏武学与江苏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使孙氏武学在整个江浙沪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江苏省国术馆是继南京中央国术馆之后,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省级国术馆。当时南京是国都,江苏省的省会为镇江,所以江苏省国术馆设在镇江。介绍江苏省就不得不提及孙氏武学在上海的发展。因为过去上海属于江苏省,而且孙存周当时长期住在上海。他1912年出道,效仿其父游历江湖。当时杭州望族郑氏、刘氏争相聘请其为武师,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1857-1948)闲居上海,亦聘请孙存周为其拳师,于是早期他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参与了众多江浙沪武术活动,并往返国术馆代父传拳授课,期间也结识了许多江浙沪人物。
1918年孙禄堂融汇形意八卦太极创立“太极拳学”,开始撰写《太极拳学》。1918年孙存周亦从上海返回北平一年左右的时间与父亲研讨武学。
1919年孙存周从北平回到上海后与其在太仓中学教拳的三弟孙务滋经常在一起研究武术,促进了上海及周边地区太极拳发展初期的萌动。当时全国也正在流行新兴事物,北方有天津中华武士会,南方有上海精武会等很多新型的武术体育社团出现,他们都希望振奋尚武精神,强民强国。1921年6月孙禄堂的《太极拳学》正式出版。1925年陈微明建立“致柔拳社”,太极拳在上海才逐渐兴盛起来。所以太极拳进入上海以孙存周1919年与父亲孙禄堂研习《太极拳学》后回到上海,带回《太极拳学》为开始(这一点支燮堂后来的回忆也提到:上海一埠初不知有太极拳,太极拳的著作我最初见到的是于1919年出版的孙师禄堂先生著的太极拳学,附有铜图)。
致柔拳社创始人陈微明(1881-1958)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文举人。1915年,他师从孙禄堂学形意、八卦,后又从太极名家杨澄甫学太极拳。
2. 国术馆简介与国术比赛
国术馆时期(1928-1937)是近代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在这期间孙禄堂老先生和当时武术界的有识之士一起为中国武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8年4月,孙禄堂受张之江、李景林之聘,任南京中央国术研究馆武当门门长,从天津乘船途经上海,受到上海武术界的热烈欢迎,当时随行人员有朱国祯、李玉琳、杨世垣等。参加中央国术研究馆开课典礼孙禄堂居中而坐,由此可见其德高望重。
其中杨世垣在1990年后孙剑云先生再度出山推广孙氏武学时还在世。他曾叙述孙禄堂年轻时“赴四川峨眉山访知真和尚,途经湖北巴东县周家坪境内,夜宿荒庙,忽来群匪,击退众匪,夺得一剑,其形式古特,寒光逼人,柄铸有“朝虹”二字,实名剑也。禄堂公常配之以自卫,剑之去向,或云赠友,或云被盗,至今不明。”
1928年6月28日江苏省国术分馆成立,馆长是江苏省主席钮永键,7月聘孙禄堂先生担任教务长并兼任副馆长实际主持江苏国术馆工作。当时钮永建与孙禄堂主持的江苏省国术馆主要有两个工作方向:一个是横向,即面向全民健身,推广普及武术;再一个是纵向,即注入现代精神,培养国术人才。
上图为江苏省国术馆师范讲习所学员习练太极拳搂膝拗步
这里要介绍一下钮永建(1870-1965),他出生于上海,是甲午(1895)恩科举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国民党著名元老、辛亥革命功臣之一。后来1949年赴台湾,担任考试院代理院长,为现代台湾文官制度的奠基者。196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终年95岁。钮永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除了政务之外,他一生非常注重教育,尤其是普通民众教育。直到今天在上海闵行区马桥镇还有纪念钮永建的俞塘民众教育纪念馆。
上图为钮永建在台北及他为国术馆题字
过去的年代,文人鄙视习武太粗俗,同时练武之人又文化水平太低不能与文人很好的对话。而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主张拳与道和,甚至文学与武学的完整结合。在当时国家战乱、百姓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想推行这种超越时代的武学理念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孙禄堂老先生常感谓曰:“余虽论拳不倦,然百人之中难遇一、二略明其真意者。”钮永建与孙禄堂二者教育理念相合,配合得当,孙禄堂可以放手实行自己的武学教学理念,这样才有了后来江苏国术馆乃至江浙沪地区孙氏武学的长久传承。
当时江苏省国术馆除了普及国术,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员。在民国期间举行的历次国术大赛及全国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例如:1928年10月第一次国术国考中,最优15名:朱国福、王云鹏、张长义、马裕甫、张英振、窦来庚、杨法武、杨士文、顾汝章、王成章、朱国桢、张维通、朱国禄、马承智、胡炯。其中六名都是孙禄堂老先生正式拜师的弟子(朱国福、张长义、窦来庚、顾汝章、朱国桢、马承智)。
1929年11月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最优10名为:王子庆,朱国禄,章殿卿,曹晏海,胡凤山,马承智,韩庆堂,宛长胜,祝正林,张孝才。其中三人来自江苏省国术馆另一人是孙禄堂的弟子(朱国禄,曹晏海,胡凤山,马承智)。
1930年1月上海国术大会,与之前相比更有进步,大会为参赛人员提供食宿,并提供统一服装,大赛的主旨也是为了解决南方灾民过冬筹款的慈善活动。比赛结束后前三名曹晏海,马承智,张熙堂将全部奖金13000块大洋都捐献给灾民及慈善机构。从体育比赛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重大的进步。前十名中有四名是孙禄堂的弟子(曹晏海、马承智、张熙堂与第八名袁伟)。下图为曹晏海、马承智、张熙堂。
在1936年8月中央国术馆创办人张之江将军率中央国术馆队员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虽然这次奥运会是纳粹德国举办,但当时国术馆的武术表演轰动了世界体坛。这是中国武术第一次正式被西方世界所见,也是国术馆历史最辉煌的时刻,队员中郑怀贤(1897-1981)是孙禄堂老先生的弟子,后来他还担任过第三届全国武协主席。这些都是江苏省武术发展的历史性事件。
第三届全国武术协会主席郑怀贤先生(1897-1981)
1937年8月14日,日本轰炸南京,中央国术馆南迁,之后各省国术馆也陆续停办。当时日军已全面进攻上海,孙存周也不得不离开上海经镇江返回北京。至此1928-1937国术馆历史结束。
孙禄堂老先生一生追求武学真谛,以拳入道,融合文武之理,为近代中国武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1. 他融汇形意八卦太极,从技击对抗到技术理论系统优化整合了三家,并完善了前人的理论,构建了完整的“拳与道合”武学思想。使学武与学文彻底融合,把中国武术推至了一个新的高度。
2. 在100多年前,他系统出版了多部武学专著,并配有详细照片与讲解说明。为中国武术首次留下了完整珍贵的历史资料。他的著作名字为《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等,把中国武术客观的记述为“武学”高度,并没有标榜自己的功绩。
3. 他全程参与了国术馆建立并亲自投身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中国武术的规范与统一发展,探明了道路。在他所处的时代完成了对武术的当代升级改造。如孙禄堂老先生在江苏省国术馆发表的数篇中国武术历史性文章。此处列举三篇:
一篇为1929年1月1日在江苏省国术馆《江苏全省国术运动之趋势》,里面明确提出了“普及国术”、“统一国术”的概念,并说明了具体方法。
二篇为1930年7月在江苏省国术馆发表的《论拳术内外家之别》从拳理上完全统一了武术,消除了内外之争,同时也统一了学文与学武之原理。
三篇为1932年10月在中央国术馆《国术周刊》85期发表的《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此文虽为论形意八卦太极三家,实为在技术理论上对中国武术的完整汇总。
3. 江苏省国术馆现状
1949战乱结束,全国解放后,孙存周低调恬淡,隐居北京。期间1958年起,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兴起了太极拳热,当时学练的主要就是《太极拳学》。后来时代变迁,孙存周亦于1963年8月离世。
1953年9月13日孙存周在河北定兴。
直至改革开放后,1990年前后,孙剑云先生才再次出山,重新开始推广孙禄堂武学。而在此期间南京中央国术馆、江苏省国术馆早已停办近60年。江苏省内除了少数孙禄堂老先生在国术馆时期的隔代弟子,仍在自己坚持习练武艺。孙禄堂武学在江苏的传承几近失传,普通人都不太清楚江苏省与孙禄堂武学有什么关系。这时幸亏霍培林老师连续几年,数十次往返镇江与北京辛苦奔波,寻访孙剑云先生,最终1980年在北京西单寻常巷陌找到了孙剑云先生。这样才使得江苏国术馆武学的传承又逐渐恢复起来。
霍培林跟随恩师孙剑云先生勤学武艺
当时社会动荡刚结束不久,孙剑云过着清贫的日子,霍培林就在她家对面租下一间房,每天到孙剑云家吃饭练拳,谈镇江的旧事,询问武宗文脉之道。直到1984年,孙剑云正式收他为徒。
1985年孙剑云先生主持成立镇江孙氏太极拳研究会
霍培林老师及家人与孙剑云先生
当时霍培林老师是已工厂的中高层领导,同时他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而且已经被批准调往政府部门工作。为了传承师门武学,霍培林老师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历经甘苦,数十年来坚持在全国和江苏传承孙禄堂武学至今。
上图为北五省会馆旧址与伯先公园门口的江苏省国术馆石狮子。
孙禄堂武学初期主要采取择人而授传艺,从江苏省国术馆开始,才公开向普通民众传播。因此镇江为孙氏武学走向大众的开始,同时也是孙氏武学的发展重镇,故有前文“孙氏武学源起于河北保定,发展于江苏镇江”一说。江苏省国术馆的旧址新西门阳彭山北五省会馆至今仍在,孙剑云先生所说见其父“百人不能沾衣”“阳彭山散步”二事即发生在此。即使人们今天去镇江旅游,也依然能在西津渡伯先公园门口看到过去江苏省国术馆门前的石狮。该石狮造型别致,雌狮脚下站立较大小狮,二者动作如《八卦拳学》中青龙返首,麒麟转身等动作。雄狮抱绣球站立,如《太极拳学》抱球之势。推测该石狮为当年孙禄堂老先生亲自订制,国内唯一,实为中国武术珍贵历史实物资料。北五省会馆的小巷曾寄托了一代武术宗师的强国梦想;伯先公园门口的精美石狮更承载着当时多少热血青年的报国壮志。
原江苏省国术馆门前石狮,左图雌狮与小狮子,小狮子如“青龙返首”,右图雄狮双手抱绣球站立。
孙禄堂《八卦拳学》“青龙返首”“麒麟转身”“麒麟吐书”。
如今霍培林老师虽然已年逾七旬,但他依然在团结国内外同门,积极整理汇总孙禄堂老先生及孙剑云先生的相关资料。如我们前文提到的孙禄堂老先生在江苏省国术馆发表的文章,现在都可以在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原江苏省国术馆)主办的“武宗文脉”公众号找到相关内容及讲解。
霍培林老师与国内名家在南京体育学院(原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
七律【贺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成立十周年】
镇江孙氏武学研究院/朱守明
2022-06-13
十年一剑境天开,
胆气豪情扑面来。
势挟青云行大道,
襟怀沧海聚雄才。
初心绘就传承谱,
时雨催生国粹胎。
开合中和虚极处,
孙门帜耀尽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