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我的老师张殿山先生学习孙式太极拳接近两年了,受张先生悉心教导,期间甘苦备至,作为一名初学者,对这个阶段的疑虑和困惑深有体会,相信很多自学者也正在经历这段复杂的心路历程,那么怎样拨开层层迷雾,较为直接的有个入手处呢?下面仅就我个人的粗浅认识,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与自学拳术者一起探讨。
没有老师自学,一样也可以出功夫,有老师自己不下功夫,一样也入不了门。出不出功夫的关键是练不练,有没有老师的区别,对于初级阶段,只是练习效果的快慢,所以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你练了,哪怕练的不标准也是好的,是在进步。拳术的门槛并不高,只怕你眼高手低,在门口迟疑眺望,不肯迈步。
部分自学者正是这样,反复在网站、QQ群里祈求窍门,四处找来相关书籍理解拳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仿佛要知道一个技术的所有细节后才准备下功夫,狐疑不定。结果只研究游泳是要摇臂蹬脚,泳姿分为仰泳、蛙泳、蝶泳,这些都知道,但就是不下水,这怎么能学会游泳呢?欲速则不达,那些理论剖析渐渐高妙,似无止境,与人争论也言之有物,典出有故,实际骗不了自己,没经身体认知,激扬文字之余矛盾混乱的很。上学时都学过一篇古文叫《蜀僧》,那个数年来欲买舟南下的富僧还记得吗?在他面有惭色的时候,无所凭籍的贫僧已经用从南海回来了啊——比信心更重要的是行动!
和迟迟不见下功夫的人相反,另一些走入误区的自学者①:乱下功夫;自己不敢肯定自己,摇摆狐疑。时而刚练、时而柔练、时而逆呼吸、时而顺呼吸。功夫是没少下,但都是两天半热度,浅尝辄止。②下表面功夫;今天形意,明天八卦,后天又太极,才三个月,孙氏三拳都自学完了,并自谓见解独到,拳术不过是这个样子。然后好为人师,再混个某某段位、某某项金牌在身上(现在很好混),专喜人前卖弄拳套多寡,进而俨然以宗师自居,或追求神秘,或寻籍弄典,这样的自学者,很难再有实质性提高,终究不是法器,不做细论。
拳术不仅靠思想上的领悟理解,更重要的是一个体认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学术体系,其理论和实践必然是相辅相成的,用我师爷张大辉先生的话说,就是“理清路明”和“乾乾之功”二者缺一不可。功夫没有练到,即便把所有古籍秘本上的内容,全都明白贯通了,也没有办法组成一个适合自己操作的修身体系,眼高手低,妄想一夕顿悟,只能出现在武侠小说里。很多东西,只有具备一定基础时再去仔细揣摸才会真正理解。
好,假如你已经开始下功夫练了(不论练的是什么,三体式开始?或太极拳?、五行拳?、单换掌?练什么不重要,选你自己亲切的一项),提纲挈领,先抓主要矛盾,找到规矩才好画圆,那些套路中的伸展角度、摆动弧度、位置、距离等细枝末节先不用较劲死扣,比如三体式开始蹲不标准,可以高一点嘛,我们自学又不去比赛,有一句笑话说:“我本来考试成绩就倒数第一了,难道还怕考成倒数第二不成?放松些。低姿能站两分钟,一般高一点站半小时是没有问题的。各家各系三体式均大有出入,只要下功夫站了,哪样都比不站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劲意没达到神似之前,强求表相的形似,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的一厢情愿,这也是很多自学者,看教学光盘上的定型演法,自己练习,劳而无功的原因。
拳术的基本功就是拳术的关键(规矩),落实在九要上,即塌、提、扣、顶、裹、松、垂、缩,起钻落翻分明。大幅度的削砍,身上的劲该收的收,该放的放。别被吓到,你一个月纠正自己一项,一年下来总也差不多了吧。不管形式怎么比划,抬手迈腿全体会这个,拿出搞对象的劲头,朝于斯、暮于斯,下大功夫沉浸其中。这个过程就像用水和面,未练拳的身体就是一案板散面,倒入水后往一块揉,先求其整。这期间肯定夹杂,手上、案板上一堆一块黏黏呼呼,初步体会到这种黏糊劲其实还远没有做到一体的整,局部的黏糊(整)是必经阶段。这没关系,一天一天继续揉,功夫到了,面也揉熟了,清清爽爽,一动无有不动,不再夹杂。有此基础再谈形意、八卦、太极才有那么点意思。
这个时候身上经过了初步的换劲,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健身方面绰绰有余。学无止境,看你的爱好倾向有没有必要继续深入了,能拜师最好,哪怕是出省一年一次的指导。如果还是没有这样的机缘,自己继续自悟摸索,会面临新的矛盾,有来自外界的干扰诱惑,有来自自身情绪的不稳定性。
来自外界的:因为你是自学的,动作肯定太好看不了。出去,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挑毛病,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在这之前你抓主要矛盾可以不用管它。现在闻过则喜,可以听了,尽量吸取其中养分,细化动作,求精、求细、力求准确。但还要知道拳术的练法、养法、用法和演法是不一样的,比较时注意分别,有兴趣可以进行推手及散手尝试,全面查缺补漏,感知自己的不足。
来自内心的:狂躁、傲慢、好胜、沮丧、失望等等这些心理不稳定因素要是不注意,也会对拳术的自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就要在习武的同时涵养德性,变化气质,柔弱者刚强、粗暴者缜密、冥顽者灵秀。反过来说,有些初学者始终透不过似是而非的阶段,正是因为他的德性器量不足以承载他继续深造的拳术。“德不修者,业不进”,在习武的同时,不涵养德性,其武也必然高不到哪儿去,反受其乱。建议多读读书,学诗都知道功夫在诗外的道理,任何一门学术,都有相通的地方,正所谓“文者武相,武者文相”。还有就是记学拳体会(日记),曾子“三省”,文正“涤生”都有自我反省,自我促进的意思。
自学拳术是很有趣味的过程,强身健体这不用说,还可以探寻理趣,何乐而不为呢?有的人学的快些,有的人学的慢些,有的人有老师教,有的人靠自学,这都不要紧。就像是打一口水井,有的人得天独厚,碰到的土质好(师友),用的钻头利(自身),一直打就出水了。而更多的人,会遇到岩层,费十倍的功夫还是透不过,或遇到沙层,打下去就塌方了,还得重新来过。我们无法改变境遇,最终选择了自学,这是一条探索的艰辛和发现的乐趣并存的道路,不要灰心,你看小狗的叫声没有大狗的叫声响亮,一样旺旺叫的很开心。时时自己和自己比,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有进步就好。
《中庸》曰:“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此,人十己千、玩索而有得的精神,与各位自学者共勉。
注:此文是回应孙禄堂武学资料网“QQ群713364”部分自学者,方便他们自行摸索的鼓励之词,有老师的朋友,是莫大的福份,请建立起对老师绝对的信心,老师和正确的方法能为我们省去很多弯路,别断章取义,误会我的意思!
赤峰市孙式太极拳研究会:福刚
孙氏武学-孙禄堂武学文化网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