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寿关顺先生文章 > 正文

孙禄堂武学文化及在上海的发展

2012年05月23日 寿关顺先生文章 ⁄ 共 527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6,217 views 次

孙禄堂武学文化及在上海的发展

---首届海派武术文化研讨会 孙氏武学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分会发言稿

今天在此为大家介绍孙禄堂武学文化,为大家解读孙禄堂武学文化的独特之处,十分有幸。我代表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分会感谢大家聆听我们的介绍。

我从学于孙禄堂祖师在上海的弟子支燮堂先生,支先生对于上海孙氏武学的传播和继承发展功绩极大,在特殊年代艰难传承,使国宝不至于绝灭,是民族文化之幸。我们后学秉持尊师重道的民族精神,应当永远铭记孙禄堂祖师和支燮堂先生的恩德。

孙禄堂先祖师,河北完县人,是晚清以来中国武学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武学造诣登峰造极在清末民初已是公论,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手”,其门人广布天下,在中国的武术界独树一帜,其创立的孙氏太极拳作为中国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1920年代末及1930年初孙禄堂先生在上海教授孙氏武学, 这一时期孙禄堂祖师已完成五部著作,孙氏武学的体系基本成熟。1929年12月,举办国术大赛,先生被聘为评判委员会副主任。先生之弟子曹晏海、马承智分获冠亚军。袁伟获第八名。

1929年3月支燮堂先生拜入孙禄堂祖师门下,因支先生不是职业武术人,常年不为武术界了解。支先生既往因从孙祖师学习孙氏形意拳令肺病得愈,之后深感孙氏武学之珍贵,即正式拜师,孙禄堂祖师令其重新学习门内练法,前法尽舍。此事确实可见孙氏武学门内门外教法不同。

支先生是少数得到孙氏武学道家内丹修炼传授的弟子,孙氏武学内涵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弟子的学业需求,其中道家修炼这一体系传承不多,实在与孙氏言之相符:有道缘者得之。解放后支燮堂先生著有《太极拳讲稿》讲述了孙氏太极拳对于生理方面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支先生结合中西医学、内丹修习和太极拳学术的研究深度,这同时表明孙氏武学是可以以科学解释验证的学术,而孙氏武学的传承者也具有历史进步性,能够因时代、因地区文化的客观环境发展孙氏武学。

支先生是孙禄堂祖师在江南的得意弟子,与孙家交好,孙祖师及其子女如孙存周先生及孙剑云女士在上海时均寓于支先生家中。在上海其他一些孙禄堂祖师弟子如王喜奎、崔文澜因资料缺如不能展述。

作为孙禄堂先师的传人我们深感幸运和责任。幸运在于孙氏武学是国宝是艺术是文化,能给人莫大的益处;责任在于在这个时代,我们怎么让孙氏武学发展成更符合现代人需要的学问,如何让孙氏武学在改善身心,提升生活品质、帮助事业发展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需要我们用心探索。

孙氏武学上海分会自成立以来,除了研究学习孙禄堂先生武学的内容,现在更为注重的是帮助学生们锻炼和调养身体,改善精神面貌、提高生活品质,帮助学生们事业的发展。孙氏武学在上海的发展更注重与上海城市精神相结合,更注重武学的人文价值和教育功能,对于我们来说将孙氏武学的学习更是一种人生体验、精神享受、艺术欣赏的过程。

孙禄堂先生将形意拳与周易学、儒释道三学、中医学、兵法学、内丹学等国学门类融为一体,充实发展了形意拳的理论和实践,将形意拳从一门拳斗技术升华为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教育体系,确立了孙氏武学以提高生命品质为主旨,以养护生命为基础,以拳学修行为方法,以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为目标的学术价值观。

作为古老武术心意六合拳这颗古树的开枝散叶,孙氏形意拳继承了质朴简洁的风格,也发展了优化身心的思想实践,孙禄堂祖师不仅发展了心意门和形意门的本有学术,还同是内家武学的八卦拳和太极拳的集大成者。

孙氏武学文化内涵丰富,结构严密,本来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然而为了方便初次接触的朋友能大体认识孙禄堂武学,我简单归纳和盘点一下孙氏武学的体系和内容,帮助大家了解。

孙禄堂武学有三大体系,有内在要求和外在形式两个层面。

三大体系是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孙氏太极拳。

孙氏形意拳讲求诚于内而形于外,注重“实中”的本质,以形意拳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诚信忠实、内外如一的人格品质。

孙氏八卦拳讲求应运而变,注重“变中”的能力,以八卦拳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机敏应变的能力和日新进取的精神。

孙氏太极拳讲求抱元守一,注重“空中”的涵养,以太极拳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谦虚守礼,包容和谐的气度格调。

孙氏武学三大体系是个变化气质、提高能力的教育体系,儒家讲:玉不琢不成器,通过孙氏武学的锻炼,可以逐渐消除虚伪浮夸、固执无情、傲慢无礼的人性缺点,培养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特质,孙氏武学的价值取向非常符合注重创新多变、诚信实际、包容和谐的海派文化和上海城市精神。

孙氏武学的外在形式遵从了东方哲学宇宙发生论的模式,归结起来就是“空有不二”。

所谓万事都有来由,拳法也是万事万物之一,也要符合自然规律,孙氏武学以道家思想为贯穿,认为有生于无,因此设立练拳程序自无极式开始,继而太极两仪三体各式,正如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对应在形意拳中即是五行十二形及对练之方法;在八卦掌中即八大掌六十四掌及其应用;在太极拳中即各式及推手应用。

尽管拳法运动千变万化,但本原都是一个,禅宗所讲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孙氏武学认为一就是拳术中的内劲,拳法变化多端终归是人体本能的发挥,是从无极太极两仪三体个个式子发展出来的,所以拳法万千终归于“空”,还是复原在无极。

孙禄堂祖师有云: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从中可以管窥孙氏武学文化的精义,既是道家文化“上善若水”的体用,也是禅宗扫除万象证入空性的见地功夫。可以说在中国文化的应用方面,孙氏武学是独一无二了。

在技术层面上,孙氏武学的具体锻炼要领按术语讲,有“九要”“三害”“四正八柱”“三根三尖”“一气含四象”等等,内容丰富要求细致。

九要包括:顶、塌、扣、松、缩、提、垂、裹、起落钻翻分明。此类为身法总要。三害包括:努气、拙力、挺胸提腹。此类是防害事项。四正八柱包括:任脉督脉两侧筋经、虎领筋、肋筋、腿筋、臂筋。此类标示身法成型的关键部位。三根包括:手根,足跟,耳根。此类是调气息关键。三尖包括:指尖,足趾,鼻尖。此类是齐四梢关键。一气含四象指: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合一,成全体之法。

内在要求则有三层功夫、三种呼吸、三种练法等,具体可参考《拳意述真》,总言之,孙氏武学理论完备层次分明,三层功夫分别侧重筋骨、呼吸、精神意识,由浅入深,契合古代道家内丹修炼的法要,也符合现代医学保健的原理,全面而深化地锻炼身心,开发心智。

我们学习孙氏武学不仅是锻炼身体,仅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足以体现武学的功能,武学是自我认知、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从武学锻炼中使人们变得明事理、重道德才是对个人、家庭、社会有益的。

更重要通过拳法来修正思维,从拳法中去感悟万事万物为何发生如何演变,又如何完结,久而久之慢慢领会生命和身心是怎么回事,自然界和身心如何相互影响,人和人如何良性互动。用儒家经典《大学》的话来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认识自我,利益他人,力求完美的境界。这既是儒家君子的人生目标,也是孙氏武学文化的旗帜。

每个武学体系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即它为什么存在,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它追求的境界是什么,那孙氏武学的价值观是什么呢?为什么值得学习?

孙禄堂祖师创立孙氏武学,以东方文明为底色,而东方文明的世界观是开放无穷动态平衡规律完美的,儒家经典《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中和”成为孙氏武学的境界追求,阴阳动态平衡与和谐才能生机盎然,偏阴偏阳的极端主义都不利于生命的维持和发展,无论自然界的生命还是社会情势,中庸和谐是完美的象征和保障,孙氏武学以此为拳法修炼的准则和指引,无论锻炼还是应用,都强调保全而不加害,和气而不走极端,讲合理求适度。这既是道家 “贵生”“平衡”的思想沿袭,也是儒家“致中和”的精神继承。

孙氏武学的方法论也值得一提,“拳与道合”是孙禄堂祖师一生武学实践的注解,也是遗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财产,拳与道合体现了科学精神,道是规律之义,武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拳法的锻炼要符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也要符合美学和伦理等社会科学,只有遵循科学规律的拳法锻炼才有益于身心和社会。

其次分类和流程等科学方法思想在孙氏武学训练体系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孙氏武学的锻炼方法遵循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复杂、由自知之明到知人之智的科学教育方法,将所有教学内容做出了科学的安排。

以孙氏形意拳为例,无极、太极、两仪、三体式是静态,五行十二形是动态;单式演练是简单,套路运用是复杂;自己锻炼是自知而明,同学对练是知人之智。再以明暗化劲的拳功进阶来看,遵循了拳劲形成由静到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普遍规律。基本功三体式修习静态的点力不失;明劲则是一条线路之力不失,暗劲是一个平面之力不失,化劲则是一体之力圆满不失,这个进阶思路遵循了人体劲力按点-线-面-体的形成规律。体现了孙氏武学由教学观从低级到高级、量变引起质变、事物是不断发展和普遍联系的哲学方法论思想,这个思想符合现代社会的认知标准也与现代人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孙禄堂祖师晚年以易经注解拳术,易经思想的“洁净精微”与“简易、变(交)易、不易”也成了孙氏武学的基因,遍览孙氏武学的体系简明而无缺失、变化而有原则,是周易学术在武学领域的精绝作品。

以孙氏八卦拳为例,孙禄堂祖师以程廷华八卦掌为基础,以易经理论为指导,逐一解析拳术中体、相、用三个层面的原理,以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解读人体身体构造,从腹到指,各有对应,使八卦之说不至于虚无缥缈言之无物;以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设置拳法形式,无极为内劲之源(数理为1/0,按高等数学意义为任何数,非低等数学指为无意义),太极则一气流行对应左旋右转形式(数理为1/1),两仪则是单换掌其中寓有开合(数理为2*1/2),四象则是双换掌开合之中再分起落(数理为4*1/4),八卦则是开合起落再次按特定规律细分为八大掌式(数理为8*1/8),至于六十四掌之多均是特别规律之分化。此哲学中万物一体,一体可以无穷分化的道理。

以至于用,则是将外部世界之时空质能再作细分,如平面可三次对分为8 个象限,立体空间可以上下前后左右分作八个象限,我与对手在平面或立体空间中均作八卦对应,因此我与对手按左右面对侧对背对等形势,便可有8*8种对应关系,如两人面对可设为乾卦,两人相背可设为坤卦,一面一背时,面者为泰卦、背者为否卦,古人设卦象开明用法,是基于科学而非迷信,令拳法致用有所依据。此分合变化矛盾统一之规律正是易经之学的基本观念。

孙氏武学同时援引内丹学来升华拳法锻炼的价值,其理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锻炼步骤在强壮筋骨、改造生理、补益五脏气血,调整内分泌、神经等系统方面有明确的效验。

观看孙禄堂夫子著作,常有提示“于后天中返先天”的教义,并依据《道德经》:“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提出生命修养的心决。婴儿者,气血圆满无亏,身心纯然先天,成人则后天血气用事,以社会人事戕害天命元气,所以常受疾病和早夭的威胁,孙氏武学以后天血气反哺先天元气,以“九要”规模及“逆运”等方法,令生命康复原有的生机,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地方,也为现代大众对抗衰老和健康长寿的诉求提供的一个解决方案。

我们谈了一些孙禄堂武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希望能对大家理解孙氏武学文化有所帮助,孙氏武学上海分会长期以来研究和传播孙氏武学的一个重要宗旨是利益大众,这不仅是孙氏武学的本意,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表现。海派文化有强大的包容性,愿意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我们想孙禄堂武学文化也是这样,不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积极地融合到世界潮流中,从一门单纯的拳术进化成为一个成熟的综合了体育、人格、艺术、科学各个方面的教育体系,帮助人民群众保持身体健康,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这是一条有生机,可持续发展的,广大人民所需要的武学文化之路。希望我们的实践将给海派武术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身处一个新的时代,很多古老的文化艺术都衰弱了,甚至消失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精神文化领域的产品服务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武术作为其中一种产品和服务,它的关注者被分流是大势所趋。我国的武术如果只能提供人们关于体育锻炼或者技击格斗的知识,在充斥着海量的健身门类和崇尚优雅举止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以体育锻炼和暴力技击为主的武术和武术家难免被社会边缘化,只有武术界同仁一起团结起来,赋予中华武学更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以及更多的人文价值和生命关怀,才能避免日益小众化的被动局面。在这一方面的努力,希望更多的同志与我们孙氏武学上海分会一同前进。

                  孙氏武学文化发展中心上海分会杨浦中和堂                                                              寿关顺会长批阅                                               施勇秘书长拟稿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