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神藏一气运如球,吞吐沾盖冷崩弹——童旭东

2012年04月05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312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535 views 次

三:神藏一气运如球

有人问我:你在你的博客里写的这些功夫你都能练到吗?或你都见过有谁练到吗?

答:很大一部分我都没有练到,也没有见过有谁能练到。我写的东西很多都是听来的。所以,我是个嘴把势或假把势。但是当今被捧为武术大师尤其是太极拳大师的 一些人,他们比我还假。我好歹还迎战过三十余场深怀极端恶意的挑衅,而他们连一场这种带有极端仇恨的恶意挑衅都没有接战过。由于我多年来澄清史实,还武术 人物和武术历史以真相,这就打碎了一些人的偶像,戳穿了一些谎言。于是一些人对我有一种类乎宗教般的仇恨情绪,找我挑战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属于此类。所以, 这三十余场交手,大多不是技艺切磋,而是恶斗。也许是侥幸吧,至今我尚未落败。我写博客,写的是我的武学见闻和感悟。不是写教学资料。比如,孙振岱先生, 我自然没有见过,有关他的文字只能依据过去的文字记载和听来的东西。

神藏一气运如球,读过前面短文的人就不难理解这个状态。神藏一气,很准确地说明了拳术中神与气之间的关系。只有神藏在气中,这个气才是活的,才有灵性,才 能成为内劲。所以,行拳时要神不外露,要蓄神、藏神。运如球,不是运气,而是行拳时要有球劲之意。因此,“神藏一气运如球”道出了如何形成浑圆一气之意的 要领。言虽简,而意至真。

陈微明先生说,浑圆一气之意是太极之真义。否则就是能演十三式,也不能得太极之真义。观杨澄甫先生1925年拳照,毫无浑圆一气之意。杨澄甫先生的变化正是他1929年离开江苏国术馆时,因此说作为馆中教习的杨澄甫先生得到馆中教务长及盟兄孙禄堂先生的指导,不仅在常理上和推理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根据杨澄甫先生前后拳照变化的事实,也可以说是指征鲜明。

有人认为杨澄甫先生是家传太极拳,所以不可能跟别人学,难道有家传就不能向别人学习了吗?我认为如果说杨澄甫先生有拳学天才,那么他的天才之处首先就是能 够不故步自封。一些人为了神化杨式太极拳,认为杨家的嫡传就一定不能向别人学东西,他们似乎以博采众长为耻。如此故步自封,其拳艺必然落后。他们似乎完全 忽视了戚继光先生的“各家拳法兼而习之” 的忠告。这就难怪孙存周先生对张烈师兄说:“他们那些太极拳根本就不配谈技击。”

研究武学的人一定要有解放的思想、科学的意识,一些人一研习武术,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脑袋锁在腐臭的棺材板里不能自拔。悲乎!鄙乎!

四:吞吐沾盖冷崩弹

我写武学文论,写的是我的武学心境、武学感悟和武学见闻。我从未想为人师,多少年来凡是找 我表示要学孙氏拳的人,我都无一例外地介绍给我的师兄弟,所以至今我即没有任何学生,更没有任何徒弟。我更不靠孙氏拳挣钱,这些年我为孙氏拳投入过多少 钱,我没算过细帐,但总在二十万元以上。至于出名,我也未曾想靠孙氏拳,在其他领域里我有很多的出名机会,但我从没想出名。孙氏拳之于我的是心境,是修 身,是智慧,是勇武,是健康。由于我的生活能超然于武术这个领域之外,因此在这个领域里能释放我的真性情,一直以来都是如此。除了武术之外还有艺术和哲 学,都是我能释放真性情的领域,所以,武术、艺术、哲学成了我的兴趣所在。

吞吐沾盖冷崩弹——是孙振岱先生那首诗文的最后一句,这句自然讲的是用。

吞吐是太极拳的运用技法之一,但非太极拳所独有,形意拳、八卦拳一样有吞吐的技法。吞吐就是把对方的劲接过来又还给对方,把自己作为一个传递的转换器,自 己不能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添劲,而是要遍体虚灵。练习太极拳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这个能耐练出来。所以无论盘架子还是打轮乃至散推,都要有这个意识,就是吞 吐——吞进吐出——把对方来的劲还给对方,不添加自己的一丝力,自己的劲只用在身式的转换上。柳印虎先生将此称为“随彼调身”,具体内容可参见《孙氏武学 研究》第十九章。吞吐有深有浅,根据对方来劲的情况决定深浅,对方的功夫深,则深吞,深者可达足底,在足底劲走∞字吐出,对方的功夫浅,则在接触点相触的一刹那即可完成吞吐,如前面介绍过的横接竖打螺旋力,指钻肘弹浑圆气”一文中齐公博先生打韩某之例。急来急应,缓来缓出。总之,要在吞进的过程中寻求吞出之机。

沾盖,是太极拳常用的两种技法,但两者运用的条件不同。沾,用在对方把劲力发出时。运用 时,一沾即变,使对方的劲落空,随之或粘,或弹,或连,或断,相机而生,散手时用沾,身步尤要圆活灵捷。孙振岱先生说:“如不能在一沾之下胜人,就不配谈 会孙氏拳。”常用手法之一就是前面讲过的“以线打点”。

盖,用在对方还未能把劲力发出时,盖对方意轴,控制对方的形轴,使其不顺,不正,也就是让对方对不上隼,使对方有力使不出来。孙 氏拳的身步有“泰山压顶”之势,即可用在此处。盖,并非是高个子盖矮个子,而是对意轴的运用,以及意轴与形轴的协同程度,孙氏拳通过三体式的锻炼使意轴顶 天立地,并与形轴协同合一,故使身劲具有“泰山压顶”之效。杨紫辰先生曾告诉我,杨派太极拳某宗师身材硕大,其身高比孙存周先生高出许多,但两人一搭手, 某宗师完全被孙存周先生所控制,孙存周先生使某宗师有力使不出。某宗师冷汗立下。此中就有盖劲。这是孙氏太极拳的独到之处。当代同门中,张大辉先生与人推 手时常用盖劲。孙氏拳盖劲的特点是,不仅有竖向的顶天立地,还有横向的膨胀,如同通天巨柱,故曰“泰山压顶”。

冷崩弹,前面讲的沾盖属于“前哨战”的技法,这里的冷崩弹才是决定性的打法。唯身体能柔如皮鞭、硬如铁楔才能产生冷崩弹的打击效果。

如何柔如皮鞭、硬如铁楔?

身体能节节松开,又能节节攒紧(即对隼),而且是瞬间完成这种转化。尤其是梢节,如果不能 做到瞬间对隼攒紧,则在打击对手的同时,也伤到自己。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教训,多年前,我在朝阳公园与某人交手,我一个掸捶,击在对方肋下,对方蹲在地上, 脸色灰白,我的手腕巨痛,腕关节窝伤了。所以,松紧骤变的能力需要有专门训练。在我前面的短文中介绍过一些。不过现在想起来,也亏得是我的手腕窝了一下, 使发出的劲力打了折扣,否则对方就不是脸色灰白的问题,可能就要去医院了。

拳击手是通过缠弹性纱布来保护腕关节,但失去了锻炼松紧骤变的能力。传统武术则有拧棒子、 拧筷子等辅助练功方法。何福生先生对我讲,万籁声先生参加第一次国术考试,虽然打掉对手四颗牙,他自己的手骨也断了,所以万籁声无法参加后面的比赛。因 此,万籁声先生没有参加后面的比赛,并不是他自己后来编的拉肚子这个原因。

所以,松紧之间骤然转换的功夫,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形意拳锻炼的功效之一就是提升这种松紧之间骤然转换能力。

到这里,我把孙振岱先生的这首诗做了一个浅显的解读,因我自己造诣肤浅,解读的未必正确。

身如桅杆脚如船,——讲的是孙氏太极拳最基本的身步特点。

伸缩如鞭势如澜。——讲的是孙氏太极拳行拳中劲势的特征。

神藏一气运如球,——讲的是孙氏太极拳的浑圆一气的形成。

吞吐沾盖冷崩弹。——讲的是孙氏太极拳技击的某些特性。

孙振岱先生的这四句诗,讲的是他自己体悟的孙氏太极拳的一些特点,描写了孙氏太极拳的一个侧面。四句就拳艺进阶而言,由浅入深,耐人寻味。孙振岱先生之外,还有其他几位孙氏拳第一代、第二代的杰出弟子的拳艺心得同样耐人寻味,意境深邃,值得我们反复品味。若能深入其里,定有收获。

现将所收集者,摘录若干。

孙振川先生传下的孙氏八卦拳行拳要则:

轻灵虚无,稳静松柔。

齐公博先生传下的孙氏太极拳运拳要则: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不中而中,空而不空。

张枢印先生传下的孙氏太极拳运拳要则:

神如昊镜,意如悬磬,气如车轮,身如灯影。

柳印虎先生传下的孙氏太极拳运拳要则:

内开外合,球意旋滚,手落归根,虚实如轮。

龚剑堂先生传下的孙氏太极拳运拳要则:

一气贯穿,纯以神行,动静如一,起落清明。

孙振岱先生弟子牟八爷的孙氏太极拳心得:

松软绵柔、缠拿吞化、虚灵冷弹、沉雄机变。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