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 伟先生文章 > 正文

孙氏拳里有没有“沙地立杆”——孙伟

2012年02月24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244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757 views 次

孙拳里有没有“沙地立杆”

 

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谈起 孙老先生的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都讲起来什么“沙地立杆”。到底孙老的拳学思想中有没有这个“沙地立杆”呢?其实没有,也就是说不存在,是后人理解错误,以讹传讹。一个“沙地立杆”的错误理解,导致出发点的误解,于是乎本来应该无形无相,无我无他,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的无极式凭空增添了很多的内容,所谓差之厘毫,谬之千里,产生出发点的最本初的本来干干静静空空洞洞的无极式,一开始就带着沉重纷杂的思绪,又怎么能真正“无极生太极”生出那练拳的出发点——“太极”,也就是练拳的起点。

不少人说:在孙禄堂老先生书里有这句话,这是没有认真研究孙老的拳学思想。这句话在孙老的几本著作中实际是没有的。孙老提到“沙地”这两个字,是在《太极拳学》,但是原话本意不是说的“立杆”,说的是“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本意说的人立在空旷沙漠的那种“空”的状态,而不是“像竹竿插立在沙漠之中或者立在沙漠之中”。

我们看看孙老在无极式上的描述吧——

《太极拳学》这样讲:

第一章 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
第一节 无极学图解
起点面向正方,身子直立,双手下垂,两肩不可往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如图是也。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制,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朕兆。

 

 

这里强调的是“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朕兆。”可以设想,当一个人站立在沙漠之中,茫茫黄沙,无一生物植物,天地之间,唯有你一点生机,就是那种空空如也,“也”,古字意是女性生殖器,也就是说孕育之地,所谓“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空空如也,就是玄牝”,也就是“你的那点心的灵光的谷神孕育培养的种子落脚点。”,也,后来引申为“本来”、“就是”等等现代词义,其实还是带着最早的“原本”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孙老在《八卦拳学》里面对无极式的具体描写:

《八卦拳学》第六章 无极学

无极形式者,当人未学之先,心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举动之间,但由天然之性也。而旋转无度,起落无节,外失诸修,内失诸养,知顺之所往不知逆之所来,以至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往往归于无可如何之地。是摄生之术,讲求无方,良可慨也。惟圣人知逆运之机,修身之本,还元之道,总之不外形意、太极、八卦诸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明善复初之功。求立于至善之极点,以复先天之元气,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可与后世作法,亦可为万物立命,此之谓无极而生太极之式也。李东垣先生曰:人自虚无而生神,积神而生气,积气而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炼精而化气,炼气而化神,炼神而化虚,此自有而之无也。拳术之道,生化之理,其即此意也夫。
  
第一节.无极学图解
起点面正,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如图是也。两足尖亦不往里扣,两足后根亦不往外扭。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动静不能自知也。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若言其静,则胸中空空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并无伸缩往来节制之意思也。然胸中虽空空洞洞,无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而能生出无极之气也。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名谓之无极形式也。此理虽微,但能心思会悟,身体力行到极处,自能知其所以然也。

孙老先生还是强调的: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动静不能自知也。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若言其静,则胸中空空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并无伸缩往来节制之意思也。也就是空——“胸中空空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 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

那么立杆直说从哪里来的呢,是在《形意拳学》里。但是说的不是“无极“的状态而是说的”无极之“后“太极“的状态

 

在《形意拳学》无极学里没有提到立杆之说,是在《形意拳学》的太极学里讲过。在《形意拳学》孙老解释无极学,更为简单:“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而在形意太极学中,描写太极学心境的状态时,提到“平地立杆”,书中这样讲的:身子仍不可有一毫之努气。起点之时,心意如同人在平地立竿,将立定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亦无偏倚,谓之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之谓内三合。不如是,则始有一毫之差,而终有千里之谬也。故求学者,宜深索焉。

孙老说的这个 “平地立竿”说的是那种心极其平静,但心又提起的那种状态,只要你拿个竹竿,在平地上想把它立住,一松手,它又要倒,你又想把它立好,你就会马上理解那种的心境。,说到这里,不得不让人佩服孙老描写太极心境的准确。太极式里面的平地立竿,和现在一些人强调的“沙地立杆”,完全是两种状态,所以那个沙地立杆误解了孙老的意思,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就是说的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茫茫沙漠,你在那站着,什么都没有,只有你那点灵机,微乎其微,无极生太极之前,就是空。形意的平地立杆,是已经有了征兆,生出太极,未分两仪,这很重要!!!!!!

沙地立杆,就是戳着心里在想点东西,那不是空。不是那个O 无极。

平地立杆说的是形意拳鸡腿龙身虎抱头太极式的心里那种状态不是站无极式。现在人一讲起无极式,增加了好多内在心里的这样那样的描述,这不对。孙老一再强调:内无所思,外无所视。好多人能谈出无极式的种种内在动静状态,岂不怪哉。有了动静,阴阳已分,还叫无极吗?

其实无极式就是什么都别想,内中有一点灵意,似有似无,谷神不死,似守非守 知道它在就行,太极就是提起来又极其平静,就是一动的开始点。沙地立杆的说法,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在孙老的拳学里面,不曾有这种说法。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