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烈师教我的形意拳究竟好在何处呢?说实话,我从97年跟老师学拳,至去年老师仙去,有十几年,但也就是近几年才有些开窍。老师在教拳时,一直在讲 “标准”,反复强调“标准”,一点一点地“抠”标准,一丝不苟地按“标准”练。何以如此?这里面实际涉及到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即是孙氏拳在练拳时最根本 的要求是要把所有形体动作做到“极致”,我认为,这也是孙氏拳最根本的意义。就像弹簧,你只有把它压缩到极致,它才能瞬间爆发出最大最可怕的能量。孙氏拳 从无极、两仪、三体、至五行十二形莫不如此。细处在此不便讲述。但我提出的这个结论诸君不可不察。
练了张烈师教授的形意拳后,妙处何在?泛泛而言,启动快,脚底下比拳击快得多,我的弟子都很清楚这一点。劲力整,一动无不动,绝不会只用手比划。处处是拳,肩、肘、膝、胯等均可成拳。爆发力随时可出。等等。
练拳者常讲:对方肩膀一动,往往就会出腿。记得前些年有个练拳的前辈告诉我,功夫高深者在重心不动的前提下可随意出腿击人,肩膀自然也不动。我当时深以为 奇,后来张老师教我练两仪式至三体式的过渡时,强调说,在重心不动分毫的情况下,要能从两仪换到三体式,而且要脆,啪地一下就到位。鸡形收式时有个退步劈 拳,要求退步、单腿着地和身体稍下蹲,三个动作同时完成,身体不能有丝毫晃动,炮拳的起式也有个大步前跳的动作,要求在空中就要并住腿,单腿着地,稍下 蹲,身体齐整下落。练会了这些动作,你对重心的控制就比较自如了。在技击中随时可起单腿击人,别说肩膀,连身体都不会有任何晃动,自然也就不会让对手看到 任何预兆,出腿的隐蔽性较之散打等大大增加。至此,我才豁然明白,练到这个层次其实并不难,你只要按照形意拳的这些规矩作,很快即能掌握,根本不是什么高 深功夫。张烈师曾几次给我讲过,存周师爷曾让他用厚毛巾裹住脖子,然后俩人双手互搭肩膀,在如此近的距离,师爷能用掏腿击打他的下巴。当时听了感到很神 奇,由于对重心控制能力的增加,我现在也能做到这一点。掏腿是一种近距离高腿法,隐蔽性强,极具杀伤力。但具体用文字也不好描述。等有时间我让学生拍点视 频,演示一下吧。其实在八卦里也有此腿法。当年涿州刘氏(刘凤春)八卦掌史建华老师也曾教我练过此腿法。开始是坐在凳子上练。然后再站立着练。
要相信,任何功夫都是人练的,只要方法对,功夫下到了,就能练成。没什么神秘的。
还有孙氏劈拳,在起钻时有个“裹”的动作,张师反复强调起钻之手要紧紧贴着身体中线,甚至磨得皮肉疼,同时把前小臂“裹”成直线,然后从“口中”钻出。劈 拳过渡的步子要尽量大(孙师祖说要以不费力为好,张师却不这么要求,我有时问为什么,他说,存周师爷就这么教他的,他没见过孙师祖,只按老师的方法教。)
步子一大,迈起来就费力,但对锻炼蹬力却是再好不过。崩拳也如此,步子甚至要蹬直了迈出去。
这些如此费力做到“极致”的动作练的是什么?是强大无比的“能力”。按现代搏击来解释,即是“从难从严”来要求。这么出来的功夫可以想见是个什么样子。
经常有练形意拳的朋友说,这个绝招,那个妙手,其实完全是扯淡,武术练的就是一种能力。形意拳讲“劲”,“劲”也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是让如何练出来的 呢?规矩,或曰:做到“极致”的规矩。另一个要素是“自然”。有些人整天“努着”练发力,找劲,其实,按着规矩来,自自然然地练,自然就出那个“劲”。有 个这个“劲”是否就厉害无比了?大谬也!曾有人一直在鼓吹形意拳要“硬打硬要”,只要有了这个“劲”,似乎就可以包打天下。尚老前辈当年不就如此吗?我敢 肯定,真正打过实战的人谁都不会相信这句鬼话。你硬打硬要,你脚踩中门……好,就怕你不硬,你来吧,我一个简单的蹲击或侧身带,绝对把你打翻。这是拳击队 不算核心的技术,我的多数学生都能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