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禄堂武学是振国强民和谐社会的辅助利器
孙氏武学三代传人 胡俭雷
笔者才疏学浅,没读过多少名著经典,就连孙禄堂祖师所撰、被世人称为武术极品的孙氏武学五本书是一知半解都谈不上。但笔者近年翻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又接触过一些国内、国外有识之士,从他们对孙氏武学的评价及笔者多年练习孙氏拳和看书、听笔者的老师胡俭珍、孙剑云及其他孙氏二代传人讲后就在脑海里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武德高尚、武功盖世(几百年内)的孙禄堂先生所创这么优秀的拳种在今天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最为太平盛世、最为民富国强的时代且不得以大力发展?为什么七十多年过去了仍不出一个孙禄堂,四十多年过去了仍不出个孙存周(孙禄堂儿子)?这种想法象地下活跃的岩浆一样不时的汹涌冲撞到了欲自不能的地步,今天就斗胆讲一下笔者的看法和感悟。在这里笔者庄重声明:此文发表后定会招来一些非议,尤其是练其他一些运动项目或其他拳种的人,如果您有充足的理由和资料证明自己所练项目最好,那么尽管宣传好,在下不会与阁下争论,对于一些冷嘲、漫骂恕不奉陪,讲口德、讲手德是孙门门规之一。笔者发此文诣在于一是强中华民族之精神,二是树国人之正气,三健人民之体,四让国家、民众真正的把孙氏拳当成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去挖掘并发扬光大。下面笔者就用最通俗的语言谈一下孙氏武学。
为什么提倡国人要学孙氏拳?
目前,国际上体育运动项目繁多举不胜数,很多项目已成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武术现已派生出许许多多流派,约上百个拳种,什么少林派、武当派,这个拳那个腿的等等,但不外乎内家拳和外家拳两大流派。那么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么多的武术形式,为什么说只有练孙氏拳最好呢?其理由如下:
一、孙氏拳是最有文化底蕴的拳术。
孙氏拳的创史人孙禄堂先生是经过几十年苦练了诸多拳种后,精通并参以《易经》《道德经》《丹经》等中国经典哲学,用周子太极图、取河洛之理既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力学等学科,将天、地、人融为一体独创了一种具有内修心境、外修体魄的孙氏拳(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孙氏太极拳及相关附属的对练和器械),并提出和创立了“拳与道合”的中国武学思想体系。在整个拳路和每个招式中都贯穿了这一思想,将天、地、人自然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孙门每一位弟子入门前都要接受武德教育的师训,凡是研修孙氏拳的都知道孙禄堂祖师说的一句话:“你学拳如为锻炼身体以求健康,我教你绰绰有余,,你如打天下第一,则另请高明”。这是说学孙氏拳首先学做人,随着练孙氏拳的功夫愈深而道德修养就越高。说孙氏拳是一种最有文化的、最有品味的、最有品质的拳不过吧。请问有哪个拳种能与之相比?
二、孙氏拳是对身体最有益的运动项目。
孙氏拳的“中和”中正,不偏不倚使练习者不会产生任何负作用。而其它拳种,像外家拳由于训练时超负荷,表面上看起来也强体了,但日积月累会伤及内气和骨胳、关节等,尤其是到老年更为明显;练其它内家拳的,如其它门派的形意、八卦、太极拳的虽然也能气通百脉达到内外兼修锻炼身体,但由于长时间进行超负荷下蹲运动,许多老武术家或名家都做了关节修复手术;有的长时间练发力、“震脚”把心脏都搞坏了等等。孙氏拳要求自然呼吸,动作要求是在人体科学限度的范围之内,譬如关节要求135度,是活弯子,这样怎么运动也不至于损伤筋骨。孙氏拳外形肢体上要求高度自然,内在要求平静、空然,孙氏拳尤其是孙氏太极拳整个拳路动势是左顾右盼,前跟后随,内外兼顾但且“守中”。这个“守中”就是孙氏拳的中心理念,就是中和。这个“中”字就是练拳时身体无论怎样运动使自己从头到脚垂直中轴不得倾斜、歪倒,“中和”就是和谐,和谐就是恰到好处。要求“和而不流”,这是练习孙氏拳时的原则,运用到生活中,无论怎样与人温顺、平和但做事做人的原则不能变;长时间练习再加上点悟性就会使人性情温和,为人处事平静温顺,既要考虑自己又要顾及别人,前思后想,三思而后行,也就是说由于外形练习而能导致内心境与心态的变化,使之人能变得儒雅、文气,提高人的品味和改变人的气质。这便是“和”,一个人能身心“中和”就能身体健康,使体内正气上升;在社会上做人做事也是一身正气,这不就是“拳与道合”吗?这不正好与党中央提出的“扬正气、促和谐”极为吻合吗?。经笔者观察验证,孙门很多的大师们尽管生活清贫、坎坷,但都是个个精神炽烁,不但体质健壮,而且为人处事心态极好,并且不畏艰难、勇于进取。因为在他们的骨子里已潜在的形成一种钢筋般的毅力,所以他们也长寿。许多有名气的运动员或练其它拳种的大师别说晚年,有的中年就得这病那病。请问哪个拳种和运动项目能与之相比?
三、孙氏拳是最具有攻、防能力的拳种。
凡是武术都具有攻防性的技击作用,孙氏拳不但具有一般武术的技击作用而且还具有一般武术达不到的技击作用。孙氏拳不但讲究力的大小更主要的是强调力的品质,它不主张与人较力比劲,它讲究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老胜少。以少胜多。打出去一个拳或一只掌,看似朝着一个方向去了,实际这一拳或一掌包含着直劲、横劲、裹劲(镙旋劲)、钻劲等多种劲,它要求是震、控、颤、沾劲,攻中有防,防中有攻,顺中用逆,逆中行顺,整个劲是活的。孙氏拳的整套架式要求较高,练时和技击时一个高度,不像别的拳种练时架式很低,用时且高架式。孙禄堂祖师当年一清瘦老者能打败多于他体重几倍的外国大力士和数名武林高手成为打遍天下无敌手一代宗师和国术大师可不是吹出来的(当时《中央日报》《申报》《京报》等多种媒体都有记载,是有稽可查的)。请问近数百年来哪位拳种、哪位拳师可与之相比?
四、强国安民、振奋民族精神的潜在教育形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冷兵器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战争的霄烟已远去。多元化文化社会已形成。人们信仰危急、心中空虚,无上进、不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急功近利,不注重积累财富、不注重积累、提高健康思想意识的人占相当比例,尤其是90后的人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目光短浅,轻视生命,亵渎生活被看作时尚(生活中受一丁点挫折就轻生或与人拼命)。受一些舞台、媒体的影响,使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异性化,男的学什么主持人、歌星娘娘腔、动作娇作,女的学什么《野蛮女友》,搞得男的丢了阳刚之气,女的失去阴柔之美。男不男,女不女(笔者并不反对反串艺术)。靠这些人将来怎能挣起中华民族脊梁?一旦国家有危、人民有难真不知道这些人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光靠政治说教已很难奏效。如果让人们尤其是孩子们、青年人在接受党和国家正面教育的同时来练孙氏拳,一来可以锻炼成强健的体魄,二来可以调教出好的心态,从形体的潜意识上培养既文雅儒气又铁骨铮铮的好男儿、培养出既温情娴淑又自立自强的文武兼备的女儿,于国于民岂不都是一件好事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请问有哪个运动项目或拳种能与之相比?
悲哀与忧患
前面我讲过,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对自由的社会,(我认为中国当今是历史上特别是我记忆中,是一个最富强、最和平、和谐的时代)。正是由于这样,一些人们又捡起一些早已被淘汰或自创一些既无观赏性(形式非常不雅)又无多大健身和技击作用的运动项目来推广学习;有的人放着中国这么好拳种不学,崇洋迷外,尤其是让孩子学国外的这个拳那个道的。有的外国拳道馆学费昂贵却门庭若市;中国武术尽管被称作“国术”,但学习班却冷冷清清,别说收取高额学费了。霍培林师兄说得好:“我们端着金饭碗去讨饭”。多少孙氏拳大师在义务教拳,雷世泰老师说:“别的拳是学生找老师,孙氏拳是老师找学生”。这些人也不了解一下这些大师们最后的身体结局怎样就去盲目的误导孩子。他也不看多少有识外国人跑到中国学中国功夫。悲哀啊!现在有些孙氏拳老师在国内“身价”低廉,只好跑到国外将宝贵的民族遗产出售。这样下去过不了多少年我们的后人就要向外国人学中国武术了!笔者之忧患非一个孙氏拳弟子为自己所练之拳而忧,而是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发扬光大,贻国误民而担忧。
发扬中华尚武精神 国富民强 战胜一切敌人
同胞们!莫忘国耻,他们有他的“武士道精神”,我们有中华“尚武精神”,你或让你的孩子学中国功夫吧,学孙氏拳吧,让他知道有多少中国武师打败外国拳师,让他了解孙氏拳创始人孙禄堂祖师如何打败日本博击全国冠军板垣和同时将五名日本大力士跌出丈余,如何击倒骄横一时的俄国大力士彼得罗夫,如何在上海“坐阵”于擂台,令跃跃欲试挑战霍元甲的外国拳师缩头退却……我们的党和国家及人民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有了高科技的现代化国防装备还应该有身心健康、铁骨铮铮的人。我坚信只要有党的正确领导,花点代价,采取具体措施,把孙氏武学当成民族珍宝,发扬光大中华尚武精神,人人自强不息、身心健康必能战胜拿枪和不拿枪的一切敌人,令中华民族永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2010年9月12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