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更多作者文章 > 正文

太极拳在上海——金仁霖

2012年02月22日 更多作者文章 ⁄ 共 458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6,425 views 次

太极拳传入上海,孙门无异立了头功。贴上金仁霖老师的文字,有关孙氏太极拳在上海的发展史料,供大家参考:
------------

太极拳在上海

上海 金仁霖

太极拳在上海的传入和发展,还不过是本世纪10年代的事:

一、孙氏太极拳
1918--1919年间,孙禄堂(1861--1932)的小儿子孙务滋(1899--1921)在太仓中学担任国术教师时,课余时间还应了孟德兰路 (现江阴路)陈夔龙的聘请,兼作了陈家教内家拳的家庭教师。那时,正好北山西路界路(现山西北路天目山东路)埭隆里成立了一个“上海武技研究会”,孙务滋 来去陈家和学校时,经常弯到该会歇息。因而该会的教师和学员等,有机会向孙务滋学得了孙氏内家拳。
1919--1920年间,孙禄堂次子孙存周(1893--1963),在应了杭州友人施承志的聘请,去杭州教授内家拳时,每月必来上海耽搁半个月,住在 成都路白克路(现成都北路凤阳路)三多里,和师兄吴得波研究太极拳,并代其父亲教授沪宁铁路职工内家拳。这是孙氏太极拳传入上海的时间,也是各流派太极拳 传入上海的开始。
建国以后,孙氏太极拳只有在复兴公园孙禄堂的再传弟子王禧奎处有所传授。60年代初期,上海“体育宫”曾设想过开办孙式太极拳学习班,终因师资问题不能解决而作罢。

二、杨氏太极拳
1925年5月,陈微明(1882--1958)从杭州来到上海,和陈志进二人在七浦路北江西路(现江西北路)周紫珊家后门,创办了“致柔拳社”,后迁被 西藏路(现西藏北路)宁波同乡会。教授内容以杨氏大架太极拳、剑、杆和推手为主,另外也兼教孙氏内功拳中的八卦掌和形意拳。是为杨氏大架太极拳在上海公开 教授的开始。
1926年11月,叶大密老师(1888--1973)在萨布赛路望志路(现谈水路兴业路)205弄南永吉里19号寓所,创办了“武当太极拳社”(当时属 法租界),和“致柔拳社”(当时属英租界)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教的是统一的杨氏大架太极拳。而“太极拳社”这个专业性明确的武术团体,也是从“武当太极 拳社”开始的。
1928年,杨少侯(1862--1930)、杨澄甫(1883--1936)兄弟先后来到南京。叶大密老师就赶到南京,向杨氏兄弟学习太极拳、刀、剑、 杆和推手。当时,武汇川(1890--1936)、褚桂亭(1890--1977)等人也随杨澄甫老师在南京。由于中央国术馆安置不下这么多人,杨澄甫老 师就托叶老师把武汇川、褚桂亭以及武汇川的学生张玉三人,带到上海来另谋生路。先是三人都住在叶老师家,武、褚二人帮助叶老师在“武当太极拳社”授课。然 后再由叶老师分别介绍到几家公馆里去教太极拳。半年后,武汇川在霞飞路(现淮海中路)和合坊创办了“汇川太极拳社”,后迁址蒲石路贝谛鏖路(现长乐路成都 南路)。褚桂亭则除了在几家公馆教拳外,也曾在“汇川太极拳社”协助武老师授课,后来被南京总统府聘去为国术教官。
1929年,杨澄甫老师带了学生董英杰(1888--1961)从南京来上海,起初住在圣母院路巨籁达路(现瑞金一路巨鹿路)的圣达里,后来才迁居到福熙路(现延安中路)的安乐村。他们师徒俩虽然没有公开设馆教拳,但私人来延聘受教的人数极多。
1940年7月,陈微明的学生陈铎明(1893--1962)在法国花园(现复兴公园)建造了一个凹字形的长亭,成立了“诚社”,在园内教授太极 拳;1944年10月,傅钟文(1903--1994)在武昌路鲁关路31弄14号寓所,成立了“永年太极拳社”吸收社员教授太极拳。因之,杨氏大架太极 拳得以广泛地流行于上海。
至于田兆麟老师(1891--1959),虽然他早在1917年就从北京来到江南,由于他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杭州,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才率领全家迁居上海。先是住在巨籁达路(现巨鹿路)庐山公寓,1947年才迁居到巨鹿路221号寓所。
田老师来上海后,最早在白克路(现凤阳路)登贤里教董柏臣、金明渊、龚锡源等太极拳。随后在宁波路钱江会馆教沈容培等。在申新九厂教王金声等,在新闻报馆教吴荫章,以及在南市珠宝公所设馆教授太极拳。
建国初期,田老师除了在“工商经济研究会”教授腾克勤等太极拳外,并在外滩公园开班教授太极拳。淮海公园改建工程完成开放后,田老师就专门在外滩公园(星 期一、三、五)、淮海公园(星期二、四、六)二公园开班教授太极拳,直到1959年2月6日去世。因此,杨氏中架太极拳在上海的开展情况,远不及杨氏大架 来得普遍广泛。
十年动乱中,唯一未受影响的是濮冰如(玉)大姊。她一贯坚持业务教授太极拳。1973年从学校退休后,先后在杨浦体育馆、杨浦公园、同济大学、龙华飞机 场、上海跳水池、徐汇区财政局、徐汇区体委等处,举办太极拳训练班,义务教授太极拳。1979年,去南宁参加了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得一等奖。回上海后 正忙于作出国访问准备工作,终因劳累过度患了脑血栓,致使左手右脚失去了运动功能。即使这样,她还不忘其宿好,仍继续为徐汇区武协出谋划策,为促进太极拳 事业蓬勃发展,做了不少好事。
动乱结束后不久,傅钟文也重新开始在工人体育场、同济大学、化工学院、体育宫、闸北公园等处教授太极拳。改革开放以来,他又被请回上海武术队任顾问。他不 顾年迈,先后还应邀到徐州、常州、无锡、杭州、宁波、泉州、开封、郑州、西安等地开课和教拳。还被邀请到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传艺,鞠躬尽瘁,直到 他1994年9月24日逝世。
1988年5月,“致柔拳社”复社,推选出名誉会长顾留謦、社长林炳饶、常务副社长刘文清、副社长朱光轵、何炳泉等。
1992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了陈微明编著的《太极拳术》,由于原来铜版照片已经模糊不清,由现任社长林炳饶重新拍摄了全部拳照,并在书 后写了《跟随陈微明先生学拳》和《初学太极拳十三字诀》二篇文字,对正在学习太极拳和爱好太极拳的人们来说,读了无疑是很有鼓励和帮助的。

三、吴式太极拳
1925年,吴鉴泉(1870-1942)的女儿吴英华,由北京达仁堂乐家介绍,来上海北四川路施高塔路(现四川北路三阴路)德商西门子洋行华人经理管子菁家,教授管子菁以及家族太极拳。但时间不长,半年左右就回北京。
1927年,徐致一(1892-1968)从北京来上海,在水泥公司担任工作。是年9月,文华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了他撰著的《太极拳浅说》。入冬,应了北四 川路(现四川北路)横浜桥“精武体育会”的聘请,担任了该会的太极拳教师。业余教授太极拳。授薪仅3个月,即却薪改为义务教授。1930年,徐致一离开水 泥公司,之后,他一直在工商界工作,没有再当过太极拳教师。
建国以后,他在上海市轻工业局工作,直到退休。1958年7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由他编著的《太极拳(吴鉴泉式)》,至1964年8月第5次印刷时,经他自己重新修改和补充后,改名《吴式太极拳》。
1928年,吴鉴泉应了当时任上海久福公司经理黄楚九的聘请,带了学生金玉琦、葛馨吾等,从北京来到上海。除了担任当时上海市国术馆的武当门主任和“精武 体育会”的太极拳教师外,其他私人来聘请授教的人也很多。久福公司当时还特地为吴鉴泉出版了《健康指南》一书,刊载了吴鉴泉的全套太极拳照。
1929年,马岳梁从北京来上海红十字医院工作,业余时间协助其岳父吴鉴泉在国术馆教授太极拳。并于1931年在威海卫路中社。创办了“鉴泉太极拳社”。1935年春,该社迁到了福煦路(现延安中路)慈惠里,抗日战争发生后,又迁到八仙桥青年会十楼。
1935年,吴鉴泉的外甥赵寿村从苏州来到上海,专门从事太极拳的教授工作。
1942年,吴鉴泉师母收的学生学生张达泉,因马岳梁介绍来到上海新星制药厂工作,业余也教授太极拳。
从此,吴式太极拳也就逐渐普遍地流行于上海。
1980年11月,“鉴泉太极拳社”复社,吴英华任社长,马岳梁任副社长。
1986年,马岳梁应邀前往西德、荷兰、新西兰等国访问。现今,联邦德国办的“鉴泉太极拳学校”由马岳梁任校长,其子马江豹任教练。
建国前,马岳梁与其师兄陈振民编著了《吴鉴泉氏太极拳》由百宋铸字印刷局出版。建国后,马岳梁和吴英华撰有《吴式太极拳评解》、《吴氏精简太极拳》、《吴氏太极简快拳》、《吴式推手》等著作。

四、陈氏太极拳
1930年春,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旭初(俊之)之子陈子明,应了江子诚的邀请来上海担任了二年“上海太极拳社”的教师。教授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也就开始传入到了上海。此后数十年间,陈氏太极拳的公开传授,几乎濒临无人以继。
建国以后60年代初,顾留馨(1908-1990)任上海市“体育宫”主任,极力主张恢复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开办了各式太极拳的学习班。1961年,顾留 馨请来了陈发科(1888-1957)的小儿子陈照奎(1928-1981),担任“体育宫”陈氏太极拳学习班的教练,教授陈氏太极拳 。
顾留馨本人和沈家桢(1891-1972)合编了《陈式太极拳》一书。1963年12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理论上吸取了王宗岳、武禹襄 (1812-1880)、李亦畲(1832-1891)杨澄甫、孙禄堂诸家可以借鉴部分的内容;练架子的方法和推手的内容,也逐渐向杨吴各家靠拢。陈氏太 极拳又重新得以兴旺发达起来。
动乱后,1983年7月11日,成立了“上海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由万文德担任,副会长有:潘锦生、吴本宏、金永法、冯逸民、刘福浩等。

五、武氏太极拳
1932年秋,郝为真(1849-1920)的次子郝月如(1877-1935),因徐哲东(1898-1967)、张士一的介绍来新亚制药厂教授厂经理许冠群及其家属、职工等太极拳。未及半年就回南京。
次年1933年春,郝月如的儿子郝少如(1908-1983),由吴上千的介绍来上海,教授当时私立上海中学师生太极拳,并代父在新亚制药厂继续教拳。之后,郝少如成了新亚制药厂职工,授拳便成了他的业务生涯。
1848年徐哲东来上海,任常州旅沪中学校长,执教于沪光大学、震旦大学,课余,也极力提倡太极拳。
建国以后,1961年4月24日,郝少如开始在体育宫武氏太极拳学习班授课。1963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郝少如编著的《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也就在上海得以普遍地流行并发展。
1983年1月5日,郝少如老师去世。他的弟子在1989年6月成立了“武氏太极拳研究会”,推选出名誉主席顾留馨、会长浦公达、副会长黄士亨、卞锦祺、屠彭年等。会员刘质顺、王慕吟等不但把武氏太极拳介绍到上海“精武体育会”,还陆续向海外欧洲传播。
1994年8月11日,王慕吟应瑞典太极拳爱好者的邀请,前往斯德哥尔摩等城市授艺,近来又继续应邀赴欧。

注:
1、 陈筱石(一作小石)字 龙。清光绪十二年(1906年)间曾任江苏巡抚。
2、 内功拳指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一类。
3、 上海武技研究会由张其煌、周紫珊创办,教师有刘景阁、萧格清、褚桂亭、高振东等。教授内容以形意拳为主,兼及八卦掌、孙氏太极拳。
4、 施承志当时是浙江北伐军第二十二军第二师第八团团长。
5、 沪宁铁路职工有章乃器、支燮堂、周锡琛等。
6、 黄楚九,字蹉玖。1912年开设上海最早一家游乐场“楼外楼”。1915年和英国洋行中国营业公司买办、大地皮(地产)掮客经润三合伙创办了“新世界”。 1917年初在法帝领事甘司东支持下,破土动工“大世界”。7月开幕。1931年1。28战争发生,他开设的“日夜银行”破产倒闭而自杀。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