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张大辉先生文章 > 正文

孙式太极拳拳架解析16三通背——张大辉

2012年02月21日 张大辉先生文章 ⁄ 共 153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062 views 次

第一段:

动作1:接上式;先将右手外旋往下右后划一弧线至右胯侧,同时左手掌缘略前下推压。此时,身体略下蹲,重心仍在右足。两眼视前手。

动作2:左手后拉,右手内旋与左手并列相会于心口前,两手心相对着;与此同时,重心移向左脚,居中。两眼视前。

    动作3:重心移至右脚;同时,右手外旋上举至头顶正上方;左手同时下按至左胯前侧旁一、二寸左右,大拇指约指向胯的前侧部。两眼正视前方。

动作4:右手与前述动作一气着从头顶往下按;同时,左手内旋至手心朝里靠住;左手随右手按至小腹以下时同变顺指下插近地面处停住。左足同时往回撤,撤至足后跟与右足后跟呈似挨未挨的状态。两腿微微弯曲着,两胯里根用意缩住劲,要仍然用意塌住。两眼视右手食指根节。腹内仍然收敛神气于骨髓,身子虽有曲折的形式,但腹内总要含有虚空松开之意,并没有相挨的情形。

第二段:

    动作5:两手同时上提至心口前,手心朝下着;重心仍在右足。两眼视前下。

动作6:再将右胳膊往上抬起,起至手背靠着头正额处;身体也同时直竖起。又将左手虎口朝上着,同时从心口前往前伸直,左手虎口仍然朝上着,左手食指尖与口鼻(或肩)相平。左足与两手动作同时极力往前迈去,两足距离远近以不影响重心移动为限。两眼顺着左手食指稍看去。

过程中,应将神气沉住,分清内外开合、虚实动静,不可有一丝混淆;切忌造成内中神气散乱不整。

第三段:

    动作7:再将身体整体右转至脸朝向右边(无极式右边);重心偏向左足,右足尽量往前(即无极式右边)迈去,两足距离远近以不影响身体移动为限。同时,左手移至手背靠着头正额处;右手尽量往前往下斜着落去伸直,掌心朝右,食指尖与口鼻(或肩)相平,虎口仍朝上着;两眼顺着右手食指稍看去。

第四段:

    动作8:左手内旋,从头正额处往前往下落去,伸至极处;虎口仍朝上着,与左肩相平直;右手同时内旋,变至两手心斜相对着。两眼看两手当中。两足仍未离地。重心移向右足;左足以前脚掌为轴,足跟略外撇欠起。

过程中,两手之劲往前伸,两肩虚空着往回缩;腰中之劲,微有往下塌之意,此意宜取虚空之意。总之,周身内外之劲如前,应做到神气收敛,气往下沉。

第五段:

动作9:再将左足先往后微微撤步;两胯、两肩里根极力往回缩住。重心移至左足;再将右足极力往后撤步,撤至左足后边,斜着落下,呈半八字形式;两足远近仍以不牵动左足处重心为限。两手手心斜相对着,拉回至胸前,渐变成拳;两眼视前。

    动作10:两手从前如揪虎尾之意,徐徐落在小腹处;右足渐实,重心移至右足;左足在两手往回揪落时,同时也往回撤步,撤至足后跟在右足当中,相离二、三寸左右落下;足尖着地。身体在两手往回揪时,也徐徐往上起,头要往上顶;身体虽然起直,两腿总要呈有点弯曲的形式。两眼视前。

    过程中,腹内之气,仍要缩回丹田;腰仍要往下塌住劲。一切伸缩顶塌揪皆是用意不用拙力。

第六段:

动作11:再将两手同时靠着身体往上起,起至心口上边;再往上又往前伸去,到极处勿停。左足也在两手往前伸时,同时往前迈步,足尖往外斜着落下,呈半八字形式。身体不动,两足远近以不牵动右足处身体重心为限。两眼顺着两手当中望去。

    动作12:再将两手又往下落,仍到小腹处;重心移至左足,右足在两手往下落时,同时往前迈去,迈至左足前边,右足直着落下,足尖着地;两足距离远近以身体不落不起、不俯不仰、不移动重心为限。两眼视前偏下。

第七段:

    动作13:再将两手仍靠着身体往上起,渐变掌起至心口上边,掌心向前下。身体略下沉,两眼视前。

    动作14:同第三式懒扎衣动作5

动作15:同第三式懒扎衣动作6

第三十三式三通背式,孙禄堂先生将其分为五段动作进行描述;孙剑云先生将其分为六段八个动作进行描述;本文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七段十五个动作进行表述。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