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分别谈了孙式推手的桩法、步法、身法、手法、以及卸力、借力之法,在这些方面孙式拳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风格是在共性之下的个性,各家太极拳的推手从总体讲都是相同的,都遵从共同的原则,但在具体实施中有着各自的着重点,形成了风格。有风格才有多样性,有多样性才有生存竞争,才有发展,有进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为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做出有益的贡献。所以,我这里讲孙式太极拳推手的特点,就是想要说点真的、实际的、自己的东西,供爱好太极拳推手的人,不论练何种太极拳,以为参考,以为资料。
一,打立圆,这是与孙拳拳法的特点紧密相连的。这个特点就是以三体式为构架,以走胯来发力,从而衍生出前卸后发的化打方式,这样打出来的路线,一定是立圆而不是横圆。所以孙式推手更多接近形意拳,特别是劈拳,起钻落翻,象摇辘轳一样,把人带起来,打出去。这也用不着奇怪,因为孙拳本来就是三拳合一的,在孙式太极拳中就用了许多形意拳的概念和动作。走什么圆不以人们的喜好为转移,而来自各家拳种本身的设计。以走腰为主、向左右卸力的化打方式一定走的是横圆。这不牵涉到哪个好哪个不好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拳架设计就有什么样的推手理念与路线。拳架是皮,推手是毛,有什么皮就长什么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走立圆是把来力向自己的身上引,从自己身上向地上卸。走横圆则是把来力偏过自己的中轴线,向身外引,让来力走偏,从而达到化掉的目的。
对孙拳来讲,不是不能走横圆,而是走横圆不如走立圆方便,不如走立圆稳当,不如走立圆直接。
方便,是因为三体式本身就是前后、上下打方便,横打不是长项,对马步横打才是长项。
稳当,是因为走立圆这个架子容易保持整齐、坚固,而走起横圆来,特别是转动腰而不是转胯时,以两肩、两胯为四个角的状似门板的完整结构就会从中间被破坏,造成肩与胯的不合。
直接,是因为可以在化的同时就打回去,前面的《卸力》和《借力》文中已经谈得很详细。
二,走胯。无论是卸力还是发力,胯都是关键,即使走横圆要转也是转胯为主,而且是能少转就少转,尽量用直打出横力的方法,并且,尽量不让腰去承担旋转的任务,以便保持以三体式为基本形态的弹拱结构的完整和牢固。走胯最隐蔽,最直接,最快,更重要的是力量最大,令对手防不胜防。在打立圆中胯的作用尤其关键,胯能够动起来,就可以把整个脊椎乃至全身带动起来,如一条大龙般弹抖发力。
三,守中。首先是意念,由意念带领着全身,时刻守住自己的中,不失衡,同时不离对方的中,无论是用手、肘、肩、胯,膝,发力打还是不打,意念都始终不离对方身体的中轴线,即使对方脱手来打我,我的手也要先到他的身上,因为我的意念时刻不离其身轴,你不开门我还要撕开一个门进去,何况你现在自己开了门?所以,孙式推手不怕对方脱手打人,你脱了手,不但打不到我,还为我制造了机会。
四,打重心。具体就是打支撑脚上的重心,我的意念要打在对方支撑脚后面一到三寸远的地方,凡打必以破其重心为目的,让其两脚一起动。一般规律都是教人打两脚连线的垂线方向,这样好打,但这样动摇不了对方的平衡,他只要把一个脚移动一下就构成了新的支撑结构。打重心脚,让其两脚一起动,他就没有了调整的时间。
五,较量在脚下。无论是化还是打都要整体动,进退有序。进、先进前脚,退、先退后脚。好处是隐蔽,不易被觉察,等到察觉时重心已经被冲动。这样的进退法与拳路中的设计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平时怎么练的在推手中就怎么用。虽然是“推手”,但较量的却主要是脚下的功夫,下盘稳定,在心理上就先不输,脚下没根,身手再巧妙也架不住人家脚踏中门的一冲。孙式太极拳设计为进退活步,就是要求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充分体现“消息全凭后脚蹬”的原则。上柔下刚,手要尽可能柔,利于听劲进手,而脚下则要刚劲有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换句话说,推手推的是实力,光靠技巧玩劲儿,只能对付基本功不如自己的人,或者体重、力量少于自己的人,碰到强手就一筹莫展。所以,孙式拳推手“始于足下”,决于足下,“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在这里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