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横练与临界态——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42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178 views 次

前面文章提到横练,有网友问什么是横练?

我答曰:“把人练伤练残就是横练,不顾客观规律蛮干,只知大运动量,从难从严,不管身体受得了受不了,恢复得了恢复不了,一味硬练,以伤身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局部的能力提高,透支生命,都属于横练.

顺其自然则是在身体承受能力内尽可能开发出身体的潜能,提高功力.

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度是最重要的,非有经验者不可.

练者自己的感觉其实最可靠,所以我在文中提出酸痛,疲劳和伤痛三种感觉供练者自己参考.”

意犹未尽,补缀几句.

我的看法,横练就是在做减法,所谓“魔鬼训练法”,你能适应的就留下,不能适应的就滚蛋,先定一个高标准,高到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只有极少数天赋(主要是体能,当然也有意志等精神方面的因素)高的人能适应。

不能说这方法不对,但它是针对某些特殊职业的特定需要而采用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要人来适应标准,而不是把人培养得达到标准。换句话说,横练重在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是由谁来做载体并不重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不练自有别人来练,总能剩下几个体能潜质超常的人。这有点象西医看病,着眼点是人得的病,而不是得病的人。

横练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练成(极少数),要么淘汰(大多数)。

一般人练拳,既没必要也不可能这样来训练,除非你要从事特种职业。即使从前职业武师的培养也不是牺牲健康换取打人能力,因为增长能力最终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自己的健康都没有了,要那个功夫还有什么用?就象“要钱不要命”一样可笑,命都没了,钱还有什么用?

与横练相对应的就是"顺练",也就是顺其自然地练。

有无伤病是衡量练的是否顺,是否得法的最好标准(当然,意外事故除外)。比如练拳者经常有膝盖酸痛的,这是正常的,原来不练拳时那里没有得到锻炼,现在下功夫了,有酸痛是好事。但是,如果膝盖不只是酸痛,而是伤痛了,常见韧带扭伤,囊肿积水,半月板撕烈等等,这就不是正常的,而是练过了,伤着了。长劲过程中的酸痛是可以恢复的,睡一觉就能够减轻,而伤痛就没那么幸运了,往往连大夫也看不好。所以我在前面文章中特别提出三种感觉:酸痛感、疲劳感、伤痛感,供学者自我掌控练拳的度。别人,即使是水平再高的老师,也只能从外形上看你练得是否得法,但真正最有发言权的是练功者自己,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最知道。

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做加法,无论你原来是什么身体基础,老弱妇孺病残,都让你通过练拳身体得到改善和增强,有病的去病,无病的健身,身体已经强健了的就长功夫,充分体现孔夫子说的“有教无类”。

又有人问:不是提倡要临界态训练吗,和横练有什么不同?

确实有不同。临界态是临近边界的状态,仍然还在常态的范围内,虽然接近,但没有超过,如果超过了,就不叫临界态了。

以站三体式为例:要求坐满在后脚跟上,整个身体重心就处在临界线边缘,再过去一点就失重,再回来一点就稳定,恰恰就在这一线上身体处于稳与不稳、似稳非稳的状态。这种状态本身是在稳定范围之内的,但是又有意识的向不稳定靠拢,以训练开发自身的调控能力。它和横练的最大区别是,它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到高的有序过程,你可以预知并可以掌控这个过程;而横练是盲目的、非理性的、非稳态的突变,你无法预测能不能、何时能、怎么能达到预期目标。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不知何时身体不“给力”就得退出,而且这种带着伤病退出后,就是想做个普通健康人也是奢侈的愿望了。

而顺其自然,即使每次都达到临界态,也仍然保持在健康范围内,就算练不成很高的武功,也还能够落一个好身体。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