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要慢,打要快,最后解决问题还得快,似乎慢比快要容易,也似乎快比慢要高级。
这又是个误区。
没有慢就没有快。八卦掌给人的印象就是快,打起来、用起来都是快的,殊不知开始练基本功时却是要求尽可能的慢,无论是走圈还是走直趟(某些派别是走直趟的),都是落地生根,行如推磨,要走出力量来。八卦打到后来是要快,势如奔马,孙老先生可以用下盘(蹲着)飞跑,但这都是从一步一步的拔慢步走出来的。
成都武侯祠有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人治蜀要深思。套用一下:能懂劲,则刚柔相宜,自古行拳非为看;不控制,即快慢皆误,今人习武要深思。 慢也好,快也好,前提都要控制住自己的身体,控制不住自己,则快慢都没用。而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慢有时比快要难(当然,这里的快是相对而言的,不是超出常态的快)。比如走路,一步步地向前走,大家都会,但弯下腿,站稳了,慢慢抬脚慢慢走,像走八卦一样的走,绝大多数人都会摇摇晃晃。踢腿也是,快踢好做,慢抬慢落,就得练一阵了,即使压腿踢腿都过关,要想做到慢起腿也要单独耗腿。
最难的是移动重心也要慢,我们所有发出的力都是靠后脚蹬出来的,但是只管发力不管控制,就好象汽车只有油门没有刹车,一步跨出把重心也带出去而不能控制,俗话说叫“跳井”,意思是把自己的重心带到井里了。发出单向的冲击力是容易的,只要你有劲,但是,要控制住你发出的力就远为难得多,就好象把已经抛出去的链球硬生生再拽回来、把已经打出去的拳硬收住、把已经砸下的铁锤停在半空一样,那是要付出加倍的力量。
太极拳的慢,就是要练出这发出去又拉得住的劲。就是内劲。
所以,太极拳要求慢,反而是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孙式太极拳中,更具有挑战性。因为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活步,重心是在两脚间不断地转换,两手两脚同时都在不停地运动,而且各自有各自的运动路线,几乎没有对称的动作,也就是说,你的大脑要同时控制住四个不同的运动目标,还不算“九要”之类的种种规矩,手型手位、脚型脚位和手脚的配合,以及你还需要体味拳中的内劲,招式的内涵,等等;难度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