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孙式太极拳解析(32)孙式太极拳的脚(二)脚位—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8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295 views 次

基本脚位:前脚直向前,后脚斜45度在后,无论在哪个脚上,是后脚实、前脚虚,还是前脚实、后脚虚,这样的45度脚位,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因此可以称为基本脚位,在整趟太极拳里占了绝大多数。

前虚后实45度脚位是最基础的,来自于三体式。最相象的如:手挥琵琶式,左(右)通背掌,高探马,践步打锤,云手下式,单鞭下式等,前脚不论全掌着地还是虚点,都是三体式之意。

前实后虚45度的脚位,都是用在向前出步,跟步而成,虽然重心变了,但仍不失三体式之基本结构;只要后脚一落实,前脚迈出去就是三体式。如:搂膝拗步,懒扎衣的两个前进式,肘下看锤,抱虎推山,玉女穿梭,进步指裆锤,上步七星等。

平行脚位:两脚平行,之间没有夹角。如白鹤亮翅,云手,单鞭等,用量不多,是从马步演变而来。

摆步扣步:摆步是在基本脚位的基础上,前脚再外摆45度,两脚成90度,如:进步搬拦锤,三通背,玉女穿梭里,都有用到摆步的。扣步是两脚尖内旋、脚跟外扭,使两脚成八字形。摆、扣步都是为了身轴的转动方便而用,如原来身体是右脚在前向左侧,经过右脚向右摆步,使得右肩、胯向后缩,身体便向右侧过。再如:践步打锤接翻身二起,原来面对南方,左脚扣步、翻身后,转而面向北方打去。在做倒撵猴时,能否打得顺畅,就看转身时的扣步是否到位,扣得好,则转动灵活,扣得不到位,则下一步就很难迈得顺畅、舒服。

在摆步的脚位基础上,还有一些变化的脚位。如:剪子股式,在披身伏虎,野马分鬃里有用到。它的特点是在摆步的基础上,两腿顶住在一起,步子小时要用膝盖顶住,步子大时要用大腿顶住;前脚用外侧着地,后脚跟提起、用脚掌着地。

扣步的变形是弯弓射虎的步子,步幅加大,扣脚和扣膝也加大,身轴向右侧拧,类似形意拳中的熊形步。

手型和脚型,手位与脚位,这些看起来是小事、细节,常常被忽略,但又很影响拳的质量。初学者往往大动作,大结构还来不及记忆模仿,无暇顾及这些小地方;但不利之处是容易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等到大动作没问题后,再回过头来抠细节时,要付出加倍的精力。一算总帐,得不偿失。所以,建议在一开始练习时,宁可慢点,把细节也一并学习巩固,免得将来再回头煮夹生饭。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