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孙式太极拳解析(4)开合——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50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515 views 次

接前式。(1)落实左脚,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左转至脸向正面两脚平齐,同时两手回到胸前,如抱球状,大小臂与身体的夹角为45度,腋下以能放一个拳头为宜,两肘既不可翻起抬平,也不可过于夹紧而贴在身体上,手掌直立向上,与胸距离10厘米许,手指尖高与肩略平。

(2)在身体开始转动的同时即两手掌心相对由肘带动着向外开,至两手间与肩同宽处止。此时两手大拇指根部似乎是被铁丝捆住,再想开也开不动了。

(3)两手顺原路向里合去,至与脸宽止(开与合都是微弧形的路线),同时身体重心由左脚换到右脚上。合的时候两肩仍然保持向外开意,也就是肩的里根向内缩,而外侧保持向外开,在胸前如同抱住一个大气球,你压缩它,它就向外涨,顶着你不让你继续压,所以到两手与脸宽时,就会感觉合不动了,两手外侧小指根如同被捆住。

这个式子是采用孙剑云先生所传(见《孙式太极拳剑》)之老先生晚年的式子,特点是边向左转时边开手,然后合手的同时重心移动到右脚上。而老先生早年的式子(见《太极拳学》)是做完懒扎衣后,身体保持侧身不动,只落实后脚跟,同时开手,然后再扣右脚身体左转,同时合手。

简言之,前者是边开边转,后者是合时再转。从整体感觉看,还是后者更能体会“一动无不动”,松肩松胯带动肘的外开而肘的外开又带动了整个身体的转动,这一改改得好。

这两种打法虽然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转身的动作与脚上移动重心与手上的动作是同时的。而恰恰现在许多人是先转身,转完后再开合,而且开合的时候脚上没有重心的移动。另外一个大问题是手形不对。那么正确的动作应该如何呢?

第一,两手要始终保持平行如抱球,立掌,塌腕,手背要有挂劲,四指上指,大指横平,虎口要撑圆,心里要时时想着手不要歪,不要让球跑掉。常见的毛病是手掌容易向外或向下敞开。

第二,胳膊要保持自然抬起,既不能向上翻肘,也不能向下故意夹肘,总以腋下能放下一个拳头为好,也就是约45度为宜,这一点只要看老先生书中的照片即可一目了然,当然也要因人而略有差异。

第三,运劲儿时意在两肘,以肘为引导,以肩为枢纽,以腰为力源,开时如拉弓,保持手形和臂形,肘部一定不要上下动,也不能手动肘不动,要整体向外开,手指和手腕上要拔住劲。如果手形对,就会有上面说的开与肩宽再开不动,合与脸宽也再合不动了的感觉,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说明手形不对。

据笔者的观察,练孙式太极拳的人中十有八九在开合动作的外形上就没有练到位,就不用说体会内中的涵义了。依笔者几十年经验,看一个人练孙式太极拳,只要看他的开合动作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功夫来,开合不到位,决然体会不到拳中的三味,这已是屡试不爽的了。

孙剑云先生在她的书中说到开合的用法时是这样说的:“若对方自身后用双手突然抱住我双臂,我即用肘撑住对方双臂,速往下按,并顺势向左转身或向右转身”。这里所说的“用肘撑住对方双臂”,若练习的时候肘部无意无力,如何撑住?所以在开的时候一定要有撑的意思。开到手与肩宽时便不能再向外开了,不是不想开了,而是开不动了,两手有如被钢丝捆住。

由开转合时最关键,切忌有断劲,要在开到极处时不停,保持肩继续向外开的意念,用含胸拔背做转换,慢慢向内收。合的时候有如向内压缩气球,压到与脸宽时便再也压不动了,不是不想合,而是合不上。

开合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一个很缓的弧线。总之,此开合动作最忌轻飘飘,随随便便地一动,手型不对,手上没感觉。一趟孙式太极拳中,把开合动作练好,拳就会了一半儿。

开合在套路中有三个作用:1,体会开合;2,调理气息;3,转换蓄劲。孙式太极拳又称“开合活步太极”,足见开合之独特的地位,岂可不深究一番。其实也简单,不外两条:一是把手形打对了;二是把手和转身移重心配合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