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孙式太极拳解析(3) 懒扎衣——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82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034 views 次

接起式:

(1)右脚跟落地踩实,重心移到右脚上,左脚虚起向里极力扣,与右脚成八字形,落实,重心移到左脚上,右脚脚跟提起,足尖虚点在地;在两脚转换的同时,两手手腕(从手掌直立状态)同时做顺时针拧转,到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随着身体的旋转,两手均向右划弧,但轨迹不同,左手是顺着右小臂向后抹去,最后到自己胸前立掌停住;而右手在左手后抹时向前向右外侧挂去,有两手打开之意,然后向自己胸前缩回,立掌停住。

切记两手不可做相同路线的运动,比如以左手指点在右手腕上两手一起划弧运动,如此,则如被铐住一般,既不便于应用且与动作名称不符,两手一定有一段反向运动。整个转身的动作都要以身体带动手,身体内缩而两手外伸,有如打开折扇,又如抡链球,力由身发而力达指尖。

(2)右脚向前迈出,脚跟先落地,然后全脚掌着地,左脚跟进,脚尖点地虚着放在右脚后10厘米处,两脚夹角仍为45度(整套拳除白鹤亮翅外进步与跟步都是如此规矩)。在移动脚步的同时,两手顺着右脚尖方向推出,立掌,右手在前,与肩平,左手在后,略低,指尖在右手腕后面处。

这是一个象形动作,扎衣就是穿衣,正常的穿衣动作是右手向袖子里伸的同时左手提着衣服的领子从头上转一圈回到前面,如果犯懒,左手就不从头顶上转过去,而是提着衣领在右肩处往后送一下也就把衣服穿上了。

所以太极拳中的懒扎衣动作应该是两手在水平方向做不同轨迹的两个圆运动,即左手开始向后沿着右臂运动时右手还在向前伸展,等左手运动到右肘部时右手也开始向后画圆弧,然后两手做反向运动,左手向左,右手向右,有向外开之意,有如磨盘,上下相错,两手虽做不同的弧形,但弧形的末端都收在自己的胸前,殊途而同归。

常见有人做此式时将左手搭在右手腕上一起向后画弧然后收到胸前,两手做着同样的路线,这显然不符合懒扎衣的原义。

整趟拳中共有8个懒扎衣,除了开合与搂膝拗步之外,就是它最多,足见其重要。完整的懒扎衣应该是四个动作:后捋,前挤,后掤,前按(第一个懒扎衣因为连接的关系没有捋和挤的动作):

(1)捋式:一般接右搂膝拗步,撤左脚,坐实,同时左手腕里裹至手心向上,右手自胯部前伸至左手上面,手心向下,与左手配合如共同抱球状,一起拉回到小腹处,同时右脚随撤到左脚前,足尖点地;

(2)挤式,前出右脚,右手臂略里裹到手心向里,左手以指尖搭于右小臂上,随右脚向前斜上方挤去,手伸到极处时左脚跟上,虚点在右脚后;

(3) 后撤左脚,棚;

(4)前进,按出。

这四个动作就是一个完整的劈拳起落:捋,如同把手抓回;挤,如起钻;棚,如束身;按,如劈出。一个懒扎衣的两进两退中,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劈拳旋回,不过劈拳是一个翻浪而它是打了两次翻浪。而手的插、挑、拨、挂,又有如八卦的掌。

懒扎衣的练习中最须注意的是:

1.动作要做到家,手伸要伸到极处,不能再伸为止,手收也要收到极处,不能再收为止。在老先生的书中曾多次明确指出“到极处”,而后来的一些人为了强调柔而不敢提“极处”的概念,这是误解,“到极处”不等于使拙力,恰恰相反,如不能放松,手还就到不了极处。

2.动作开合伸缩转换时刻务必要全神贯注,阴阳相合,不可散乱,不可有气势上的间断,否则,旧力用尽而新力未生时就是被动挨打的时候。如后捋时身体在后坐的同时头要向前顶,随着手臂的后拉身体要逐渐产生向前的意念,手还未运动到最后时身体已经开始往前动了。挤的动作也如此,在手还没有挤到头时,身体已经开始向后缩,手臂继续向前不停,掤着劲向后退。

下面两动亦如是,前半段掤是开劲,两手如撕扯弹簧或拔丝(不是陈式中的缠丝劲),后半段按为合,如挤压弹簧或推在橡皮墙上,从开到合的转换都要前劲未退而后劲已生,不可有间断。那么在练习时就要做到“举轻若重”,虽并无人的手加在自己的身上,但意念中要如有人在加压力,这样在做动作时就不会随随便便地动。拳经上说“自己练拳要如有人,与人交手要如无人”,前者就是“举轻若重”,后者就是“举重若轻”。

3.懒扎衣中两进两退,是孙氏太极拳最重要的步法,有进必跟,有退必随。务求进退自如不费力,在自如的基础上,加大步幅,增长功夫。重心的转换要及时,不可蹬成弓箭步再跟步。

孙老先生早年的套路里没有捋和挤,直接做掤(也就是懒扎衣真正的象形动作)和按,后来到了晚年加上了前面的捋和挤,使之更臻于完善,彻底提升了懒扎衣在太极拳套路中的重要性。

孙存周先生所授之套路中,懒扎衣是依照孙老先生早年动作,没有捋和挤,以手挥琵琶式为开始,而且掤的动作开得大,把扎衣的动作做得更形象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