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练好拳?是大家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套路、动作、架式等都是有形有象的,而意念、感觉、理解等是无形无象的,精神领导物质,理论指导实践,形而上指挥形而下,在练拳中也如此,内在的无形无象的修炼决定着外在的有形有象的效果,拳经中的说法是“六合”------内三合与外三合,进而内外相合,最终“一以贯之”----中定于一,一者,一气也,儒之“诚”,道之“无”,佛之“空”,都是这个“一”。
儒至诚。儒家讲“诚于中而形于外”,“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诚而正,把心静下来,净起来,不躁动,少污染,“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于“道”有敬畏之心,因而全神贯注,全身投入,外界的名利、褒贬、是非、毁誉都不能影响你的时候,你才真正开始入求道之门了。
中华武术不是雕虫小技,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分支之一,或者说是支撑中华传统文化这个鼎的三个支柱之一,武学是与文学、医学三足鼎立的,所以选择练拳不是简单的动动胳膊动动腿的体育活动,而是选择了文化,选择了修养,选择了生活方式,是对五千年精神文明的认同与回归。只把它作为游戏,作为健身手段,甚至作为谋生手段、牟利手段的人,注定只能得其皮毛,终生如入宝山而空手归。悲夫!武术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练武是变换人气质的,气是精神,质是身体,你只要练进去了,两方面都要改变。
道至虚,虚就是无,“致虚极,守静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把那些私心杂念,名缰利锁统统去掉,用国际歌中的话说,就是“让思想冲破牢笼”,打扫心田,清一方净土,心才能灵动起来,才能接受真理。先无为,才能无不为。“道自虚无生一气”,这一气便是真气,而不是杂气,邪气,乖气,戾气。俗语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气的产生和养护很不容易,九九八十一难在等着,但只要把心养好,静下来,净起来,你就有抵御外魔,固本培源的能力。
佛至空。虽有八万四千法门,然而万法归一,是为不二法门。佛家之戒、定、慧,就是养心的最好途径。戒者,有所不为也,屏除杂念,屏除不该想不该做的,剩下的就是该想该做的。在拳中,各种规矩就是戒,习拳如礼佛,心向往之,明心见性,最为重要。人人心中都有佛性,但看你能不能把其开发出来。戒就是入门之首。因戒方能定,把一切用不着的去掉,把该保留的巩固发扬,就是“归一”了。最后的境界是“慧”,慧根,也就是悟性,每人的悟性不同,最终能达到的高度自不同,但都有慧根,开发的关键就是养心,先让心空起来,练拳、求道,其理则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