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雷世泰先生文章 > 正文

太极之道(10) 松、通、空——雷世泰

2012年02月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68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4,090 views 次

 太极之道是自然之道,是生命之道,松,通,空就是的基本特征,也是在不同阶段所要达到的境界。阴阳以柔曲的方式做着不停的运动,生生不已,就必然是放松的,由松而通,因通而空。

松,不只是机体上、有形物质上上的放松,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精神不解放,肉体上也解放不了。佛说“不可妄想执著”,就是讲精神的放松,妄想就是不切实际地乱想,瞎想,执著就是固执一念,固执己见,不妄想执著就要舍得,没有舍就不会有得。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不想太多,反有所得,心猿意马,必陷疑惑。“致虚极,守静笃”,虚极,无杂念,静笃,无妄想。精神的放松不是什么都不想作的傻子白痴,而是去掉一切后天的枷锁束缚,反朴归真,回归我们最自然最人性的生命本原。

“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松柔是婴儿的天性,而婴儿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儒家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都是摆脱了一切精神枷锁,而获得的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放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这与佛、道二家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只有思想上能够放松,才能在肢体上作到放松;只有在静态能够作到放松,才能在动态中也放松。所以,在拳中,在激烈的对抗中也能够放松,才是真正的放松。这虽然难,但是却一定要作到,也一定能作到。关键是舍得放松,同时还知道如何作到放松。

有松才有通。什么是通?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达到“六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意、气、力能够自由畅通,全身处于高度的有组织可调控协同有序的状态,系统内部的信息流与物质流畅通无阻,内耗减少到最低,而功能则发挥到极大。拳之整劲就是通的结果。许多人口口声声要练出“透”劲,透就是通,要想把劲用在别人身上通,自己身上先得通,自己都不通,怎么能通别人?拙力浊气总也弄不干净,处处为拘魔所捆,如何能够通?结果陷入死循环:越想通,就越在力上去找,而不是在松上找,越用力就越通不了,恶性循环。

这使人想起一个故事:有个瞎子,过一个桥时不小心摔到了桥外,他死死抓住桥的边缘吊在那里,不让自己掉下去,这时有过路的人说,放手吧,桥很矮,河里也没有水,放手就可以挨着地了。但是他不信,认为是在骗他,又有人劝他放开手,他还是不信,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坚持不住了,手一松,掉了下去,结果真象别人所说,下面是实地,而且不高。我们不能指责这个盲人,他很可能被人欺骗戏弄过,但是这个故事却告诉我们“放下即实地”这样一个道理,套用到我们这里,就是“放松即通”。佛家讲圆满,道家讲抱元守一,儒家讲诚于中而形于外,“一以贯之”,都是一个“通”字。

空是最高境界,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高度自由的状态,也就是庄子“逍遥游”的状态,超凡入圣的状态。佛家之“空既是色,色既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道家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儒家之“中和”,“中庸”,“止于至善”, “随心所欲,不逾矩”。 武术中则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达到了“化”境,什么是“化”?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

中华文化最重“天人合一”,达到了空境的拳,是人拳合一,人就是拳,拳就是人,既没有拳,也没有人,岂不是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了?身体都可以练没了,还有什么能伤害你?“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若吾无身,何患之有”?当初孙老先生曾被人形容为“活猴”,“如影随形”,“鬼神莫测”。不要说交手,连衣服边都摸不上。别人打八卦都是上盘或中盘的高度走,而他却是用下盘练法,蹲着跑,而且其快如飞。孙存周先生的八卦也是“势如奔马”,足见他们步法身法之快,与人交手当然游刃有余了。

前日济南张西可来电话,谈到把自己练没了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别人想打你根本挨不上,你打他一打一个准,得益于三体式站桩,腿力强健;得益于周身放松,故劲力厚而整,手脚之力远大于常人;另外还得益于经常的实战搏击,有良好的距离感位置感。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松、通、空不是谈玄玩文字游戏,也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武术的普遍规律。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