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漪先生在评述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贡献时说:“三家拳学,为内外交修之极则,然向无图解,涵斋精心结撰,拍照附图又全书出自一手所编录,形理俱臻完善,掬身心性命之学,示人人可由之途,直指本心,无逾此者。邓完白以隶笔作篆,康南海论书,至以儒家孟子佛家六祖谀之。夫完白以汉篆结胎成体,汉篆固多隶笔,完白无破法之嫌,亦不得谓有尊古之功,一视孟子六祖,阐发之绩,瞠乎后矣。涵斋之于拳勇,阐明哲理、存养性命、守先开后、功与禹侔。如以康氏谀邓之言誉涵斋,可以不愧。顾安得好学敏求心知其意者,而与之论定之哉!然从此衣钵不传,而三家拳术遍于宇内,有必然者。”
斯言诚是。
近日整理旧笔记本时,发现一个纸条,上面记有这样一句话:“轻灵虚无,稳静松柔——刘子明记孙振川谈八卦拳心法”,这句话太过平常,所以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昨天有人给我电话,他说,李雅轩先生的一些太极拳观点与我童某人的观点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我告诉他,我没有研究过李雅轩先生的拳,我对李雅轩先生有关历史人物和拳种的评价是有不同意见的。他坚持说:“李雅轩先生强调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灵虚无,稳静松软,这和你在博客中的言论有很多相似之处。”我想了想,除了那个软字外,其他七个字确是我经常提及的,并使我想起不久前的那个纸条上记的孙振川先生的八卦拳心法。我想这不是巧合,而是再次印证了八十多年前杨明漪先生的那个预言“然从此衣钵不传,而三家拳术遍于宇内,有必然者。”早在八十多年前,孙禄堂先生通过出版其论著将内家拳的心法精义早已公布天下,故“从此衣钵不传”, “三家拳术遍于宇内”, “有必然者”。
近代以来一些人嘴上不提孙禄堂先生的武学,笔下不写孙禄堂先生的影响,但是实际上,他们已经受益于孙禄堂先生的武学精义,只是他们出于门派之见不提而已。
轻灵、虚无、稳静、松柔等是孙禄堂先生八十多年前出版的武学论著中多次提及的。乃至顾留馨说:孙禄堂先生行拳时,只觉一团气势在流行,浑然不觉其法。金警钟先生称孙剑云老师得轻灵派之上乘。因此,孙氏拳(不唯孙氏太极拳)在轻灵、虚无、稳静、松柔等方面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
孙振川先生的八卦拳心法“轻灵虚无,稳静松柔”与李雅轩先生的太极拳精义“轻灵虚无,稳静松软”重合度如此之高,这是耐人寻味的。
观当年杨澄甫先生的拳照,哪里有轻灵的特点?倒是李雅轩、汪永泉先生两人晚年的拳照中多少有了一点轻灵的影子。
近年来一些武术杂志登载了不少杨氏太极拳内部的一些争论,先是关于汪永泉先生的,后来又针对翟世镜的,核心的问题还是秘传之说。
有人问我对此争论的看法,其实早在八十多年前就已经衣钵不传,如今又谈何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