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孙 伟先生文章 > 正文

孙禄堂《形意拳学》注释本——孙伟

2011年11月08日 孙 伟先生文章 ⁄ 共 834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8,330 views 次

这是我几年前试着用简单的语言把孙禄堂老先生的《形意拳学》注释一下,在网上没有此书的朋友学拳可以参照一下。先贴序言部分,这部分也很重要,读一遍可以加强今后对形意拳的了解。以后五行拳方面准备配上照片,以便大家学习参考。祝大家进步。

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是一本经典的武术著作,仔细研究研读,可以说是一本终生研究的著作。里面每一句话,都可以说包含着很深刻的意义。慢慢读,慢慢品味,可以说是读一次有一次收获。

我们读一本书,一般都不太注重读序言,其实序言真的很重要,《形意拳学》的序言,实际上就是把形意拳的梗概介绍给大家。

 第一篇序言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意拳学序

武力诸技术,率皆托始达摩,而支分派别真以伪杂,或利用而不良于观,或上下进退善为容而用焉辄窒,因以致败。则传受其要也,拳法门内人言以太极为第一门,而世俗所传绵掌八极十二节,充其量不过一匹夫之所能。其专事吐纳道引若五禽八段锦,造次敌至,手足无措,又无以应变。唯形意体本太极,扩而发之,不穷于用,且年过可学,一介儒生下至妇人女子,力无不可为者,而缓衣博带无择技,之至者进乎道而通乎神。佝偻丈人承蜩累五丸不坠犹掇,吕梁丈夫蹈水与齐俱入与汨偕出,疱丁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固多寓言,抑岂遂无其事而故为此倜傥?以自快其所托也!书中所称拳法大师郭云深,某尝闻其力能摧壁,又令五壮佼拄巨竿于腹,一鼓气,五人者皆倒退于五六步外,扑地跌坐,顾终身未尝以所长加人,隐死茶肆。孙君既为其再传弟子,渊源所自,术业之精不问可决也。往岁某见有写本五公山人,新城王馀佑所著刀法拳术,心窃好之而未暇录福以存,忽忽今二十年,十三刀法已梓行,不复能忆其拳术,亶忆其主要曰意、气、力,而力不自力,他人之力皆其力,道在用藉,极其所至,可以撼山洒海,轩拄天地,凡意气之所至皆力之所至。与今孙君所传是不同出一原,抑原一而异其支与流裔?孙君当能知其所以然。凡所与游,倘有录传其书者,尚望转以相告,勿秘藏也。

民国四年五月湘帆赵衡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意拳学序

武术各种技术,大都说自己的拳术源自于达摩。然而武术各个支流门派,由于历代传授,难免真伪相杂。有的拳术实用而姿态不美而不良于观,有的拳术上下进退姿态优美而一旦实战则立见其拙,因此为人所败。所以,武术应传授其精髓。拳法诸多,习武的内行人认为以太极为第一门,而世上普遍流传的绵掌、八极十二节充其量不过一匹夫之勇;至于那些专门从事吐纳道引如五禽戏、八段锦锻炼方法的人,一旦碰上敌人,则手足仓促无措,无有迎敌应变的方法。唯有形意拳以太极一气为本体扩而发之,其力用之不穷。而且年龄大的人可以学,一介书生可以学,妇女、女孩子可以学,而且只着平常衣服便可以练习。只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便可掌握形意拳的根本,领会形意拳的精妙,达到进乎道而通乎神的境界。

《庄子》记载的故事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累五丸而不坠犹掇⑴;吕梁丈夫蹈水与齐俱入与汨皆出⑵;疱丁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于硎⑶。庄子用这么多寓言记述这些故事,难道是无其事而庄子故意记载这些洒脱神奇的故事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吗?不是,是庄子借其故事讲述勤学苦练、专心致志、顺物之性、掌握规律、熟能生巧、巧能生神的道理。
书中所称拳法大师郭云深,我曾听说他的力量能摧壁,又曾让五位壮汉用一巨竿合力拄于他的腹部,郭云深一鼓气,五位壮汉皆倒退五、六步外扑地跌倒。但是可惜郭云深生前未遇其时,仅在北方传授数人,未能将其所长广泛传授,而隐于乡间,终于茶肆。

孙禄堂先生是郭云深的再传弟子(郭云深弟子李魁元之弟子),渊源自郭而来,其武艺精深自然是肯定的。过去我曾见过有手抄本五公山人新城王余佑所著刀法拳术,心中十分喜欢却没有时间抄录加以收藏,时间过的真快,至今已二十年,十三刀法现已出版发行,但却不再能回忆起王余佑的拳术。只能回忆其主要说的是意气力,而力不是自己的力,他人之力亦可作为自己之力,关键之道在于用借力之法。若功夫练至极高之处,习练者气质可以撼山洒海,轩拄天地(其气可立于天地之间),凡意气之所至,皆力之所至。与今孙禄堂先生所传的内家拳术即使不同出一原,也是同原所出而后分类成的支流分派。孙先生是知其所以然。凡是喜欢国术的同志如果有抄录此书的,尚且希望能够转告我而勿秘藏。

 
民国四年五月湘帆赵衡序(1915年)
注⑴《庄子•达生》孔子到楚国,路过树林,见一驼背老人粘蝉,如同拾物一般。孔子问:“你的技术这么好,是你有窍门呢,还是你有道呢?”老人回答:“我有道也,我粘蝉的技术在于累丸,我在竿上能重叠两个泥丸而不倒,则粘蝉失者十之二三,重叠三个泥丸而不倒,失者十之有一。重叠五个泥丸而不倒,粘蝉如同拾物一般。此时我的身体如同有根的树桩一样稳固,臂如同枯木一样丝毫不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我心中只有蝉翼。我专心致志,不以世界万物来换蝉的翅翼,又怎能粘不住这小小的蝉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⑵见《庄子•达生》孔子观瀑布,悬水三千仞,泡沫沸腾而流淌四十里而不消,鼋鼍鱼鳖都不能游。孔子见一男子在水里游,以为其有苦而欲自沉于河,便使弟子沿岸追逐去救。只见这男子在数百米之外游上岸来,披发高歌。

孔子跟着他问道:“我以为你是鬼,仔细看知道你是人,请问蹈水有道法吗?”男子回答道:“我无有道,我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水之漩涡)一起潜入水中,随汨(波涌)而出,随着水的规律而不是随着自己,这就是我蹈水的方法。”

孔子问:“什么叫作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男子回答:“我生于山上则应适应山的固有的规律,这就是故。我长于水边而应适应于水,这就是性。不以我所理解的规律而是随着自然的规律去做,这就是命。”

注⑶见《庄子•养生主》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享受着生命健康乐趣的人,没有不得益于善修身养性的。在古代,有吐纳导引的修身方法,但终究难免有人追逐偏门左道,欺诈正道,所以圣人为此而忧虑。
今日我中华昌运宏开,全国兴起卫生健康之说。但是,让人忧虑的是仍能常常见到体弱身病的人,形如枯槁,无精打采;瘦弱的儿童,疾病缠身。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如何养生修身之道啊!因此我想,人的生命比美玉还要珍贵,如果知道养生的重要而却不知道怎样去做,只是侈谈卫生养生之法,又怎么会对身体有帮助呢?

我曾听说,先于身体而生的是先天,后于身体而生的是后天。先天之气在肾,后天之气在脾(肠胃主消化)。先天之气为气的原本,是体,是人的根本。体主静,故神藏于体而机静(所谓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机”原意是弓弩的机关,这里指的是事物的枢要、关键,事物变化之所由始。机静就是事物本体不动,关键之处亦不动;机动则是神发而机动,是气由静而动,由体静到体动致用的开端)。后天之气为气之用,是心中真意驱动后天气力所具有的机能而产生的动作。所以神(精神、意气)一动而后天之气随之而动。因此而知,人身的先天五神(神是五脏之神,肾属水藏精,肝属木藏魂,心属火藏神,脾属土藏志,肺属金藏魄。)藏之于五种脏器,亦藏之于水、木、火、土、金五气,五气循环相生,与天地阴阳五气一样,同周流而无处不至(天地阴阳五气顺布而万物滋生,人身阴阳五气周流则人健康),此气通达于耳目形骸(身体),神发其智;通达于筋骨脉络,精发其华;因此,身体各部位为精神所充满,身体坚强,灵通贯澈,不是那些善为修身的人又怎能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呢?

《素问》中说:上古之人其是知道养生的,皆效法阴阳,求得生活阴阳统一的规律。又说:现在的人好逸恶劳,纵情酒色,结果耗竭元气,故年仅五十便衰老了。又说:女子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月经)枯竭,地道不通(刚柔不济),由此而知人的身体非金石之体,如果不善于修养,岂不是夭折自取吗?; q9 Q9 |6 l& F* b- C8 c

不久前,我的朋友孙禄堂先生持其所著《形亦拳学》给我看并对我说:“你若能将此学参悟领会,就可以得此拳之妙。能将此拳练习有初步功夫,即可获无穷之益。”我开卷仔细阅读认真揣磨,渐渐领会其中的一些道理,便又去请教先生,孙先生说:“五行拳生于无极。无极乃是人之无主观臆想,无形象、无征兆先天极妙之主体,冲和之本始(即混混沌沌,如天地未开之征象),太极是阴阳动静之初原,万物之生总是负阴抱阳阴阳相合而生,浑圆一气,因而物皆一物一太极。太极源自无极而生,人的元气、精神亦随太极自无极而生,而产太极一气,五行拳则生于这太极一气之中而与其中精气神相通,通则起变化(《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为之通。”),则能流畅精气神于全身(因五行拳练习五脏,五脏之神气运营全身),均衡人身中的阴阳。而能养护此灵明(精气神)的人,则能使精气神畅达人的血脉筋骨,使人健康长寿。想从后天锻炼而返先天保持自己的精气神而又讲究科学卫生的人,如果以异端看待形意拳,则是不对的啊。而且形意拳不是只有强壮的男子可练习,老人、儿童、妇女皆可随便练习,有百益而无一害。以形意拳来强壮中国人的体魄种族,也是可行的啊。”

我听孙禄堂先生这段话而领悟到形意拳学的真谛,并由此而认识先生欲强国人之体质培养中国强盛之基础的胸怀。先生之用意真可谓博大深远。然而此形意拳以无极为本,能与阴阳规律相合,能与四时合序(春夏秋冬周始有序,五行相生循环不息)。远非古时吐纳导引之术所可同日而语,也非今日一些技艺家所可望尘。此形意拳学,孙禄堂先生得之于郭云深弟子李魁元先生口传心授,而其拳渊源于宋朝岳武穆王岳飞所发明。而岳飞又是根据达摩祖师所创《易筋》、《洗髓》二经创此拳法。此学虽名为拳,实际则为打开重造人之体质,变化人之气质秘密的钥匙,养育世界万物之法规。武而兼道,文而不腐,可为至宝。先生的著作写完后,嘱我为书作序,我怕辜负先生之意,因此,我便以我自己的简陋学识,聊以一些赘妄之语于先生著作的前头,我不敢说我所谈的与先生书中所叙述的目的和意义相同啊!

大兴厚庵氏艾毓宽谨识

陈微明序
我师从孙禄堂先生学习形意拳将近四年,才知式简而意义精深,学易而习难无过于形意这种拳术啊。日月往来而明生,寒暑往来而岁成,创造化育成阴阳屈伸往来的道理。形意拳形式中有往体(即伸、展),有来体(即缩、束),于顺中求逆,一屈一伸不运气而气充足,不加力而力无穷。深究其功之根本,是符合世间阴阳规律并能与其创造化育万物的太极一气同体,所以孙禄堂先生此书首论太极之体。不明白此道理的人会说,形意拳不是太极,他们是因为还不能领会拳术的精微之理啊!拳术精微之理在于能得浑圆一气,就是合乎太极!至于拳式和拳术的使用方法,不过是较为粗浅的形式。世间练习太极拳的人如未能得浑圆一气之意,虽然能演练长拳和套路及十三式之形,又怎能称得上太极呢?孙禄堂先生精通形意、八卦、太极三家拳术,所以能合冶三家为一炉而论之。喜好拳术的人,如能虚心钻研,细心体察,一定会深深体会形意拳的妙处而深益于身心。

己末(1919年)春三月蕲水陈曾则(陈微明)序

自序
自古皆言有天地然后有人民,有人民然后有人民所要从事的事业,有事业而民众安居乐业。这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所以国之富强之道在于黎民百姓的振作,而振作的根本在精神。如果没有精神的振作,则人必然衰弱,人民弱国家又怎么能强大呢。要想让国家强大起来须依靠人民的精神振作。所以无论各行各业,以锻炼身体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科目,身体强壮则精神振奋,人民精神振奋,国家又怎么能不强大呢?

在过去,文武分歧,文人看不起武术,武人也不精通文理。此其中似有界限之分。然而今天国家振兴,众多事物纷纷维新,学校之中功课加入拳术这一门。使学生们文学武学共同进步,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自幼失学,即开始喜习武术,并非希望自己有猛力过人之勇,只求有益于身体卫生健康之功,求不以气粗力猛为勇而以不粗不猛刚柔相济而为勇。过去有前辈说,武学与文学一理。理既然相同,则为何还要分轻重呢?。然而文学之士所以不讲究练习武功,实在是因为有些武术确实
有粗猛而不雅观的弊症存在。

我于形意拳一门浅窥其拳术门径,内含无极、太极、五行、八卦起点诸法,探其本原论之,知太极、八卦二门及外家拳、内家拳两派,可以说同出一源,后来经历数代,渐分门类演变而形成各派也实在是时世与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习练武术四十余年,不揣固陋写了这本书。只是叙述我听到的老师口授的以及我所得到拳术旧谱加以的解释,只是阐述前人的理论学说,自己并无创见,亦是述而不作之意。

我曾听我的老师讲,形拳拳术,创于达摩祖师(达摩作《易筋经》、《易髓经》),名为内经,到了宋代岳武穆王岳飞扩其二经之义而发明形意拳。经过元明二代,因其拳无有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先生名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多年,姬隆风先生在终南山得岳武穆王岳飞的拳谱数编,融会贯通其拳术的精微奥妙。后传授给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举考试联捷三元的武状元,供职在陕西靖远总镇。先生卸职后别无所好,唯以平生武术功夫授人娱乐以度晚年,以其绝技传戴龙邦先生(山西人)戴龙邦传李洛能(直隶人),李洛能先生相传郭云深(直隶人)、刘奇兰(直隶人)、宋世荣(直隶人)、车毅斋(山西人)、白西园(江苏人)等各位先生,各位先生各收门徒。郭云深先生传李魁元、许占螯诸位先生,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耿继善、周明泰诸位先生。我拜李魁元先生为师,从学数年,曾经在北京白西园先生居处见岳武穆王拳谱。该拳谱并非原本,也是后人录抄,书中所论也不是十分详细,并可惜无有解释之词,只是篇首有跋数行。我因此而顿开茅塞,立志愿续述完备,明知自己学术简陋,无所发明,只是按照拳谱深心研究,再照此拳各式一一著作记录以成此书,实无文法可观。此书是根据我所学而著,不敢有一点违背和谬语在书中间,书中叙述有不完备的地方,还盼诸位同志随时指正
1915年夏历正月十五保定完县孙福全(注:即孙禄堂)谨序

凡列 (内容说明)

一、此书分为上下两编,提纲挈领,条目井然。上编篇名为“形意混沌辟开天地五行学”,由《形意拳学》总纲的无极学、虚无含一气学、太极学、两仪学、三体学、演习之要义和《形意拳学》的第一章劈拳学至第七章五行生克炮拳学组成。上篇首论混沌开辟天地五行之学。由总纲形意无极之说讲起,并附正面之式的照片和注解,到讲解形意虚无含一气之要义,亦有起式之初侧身向右之式照片和注解。此二者乃是形意拳之基础。(总纲中六节皆讲是形意拳的根本要义,皆述虚无含一气之要义,学者应认真领悟,开始练习不甚理解,习久则渐有领悟,终究彻悟。编者注)由总纲形意无极之说起至第六节演习之重要旨义,又由第一章劈拳至第七章五行生克学,是上编条目,学者按次序练习,才不会产生谬误。下编列举形意天地化生万物之道,为下编纲领。从其第一章“龙形”说起到十四章“安身炮学”结止,为下编的条目。其中有单独练习之式,有二人对练之式。对练之式分甲乙上下之手。单练与二人对练之式,开始练习起点,以及进退伸缩变化各种方法,一一详细说明并附有图片。锻炼时,凡一动一静,按照此规矩法则,不使身式紊乱,那么此拳之全体大用功能,不久就差不多可以得其大概。便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无用之大用。

二、 此书是为身体操练而写,只叙述形意拳的真实有益之处,议论解释只取通俗易懂,非等同于那些华丽的词藻文章。所以不得以文理拘束。
三、
此书除各式的指点说明外,其他的一切引证,均与道理相合,绝非怪力乱神之谈所可相比,学习形意拳的人不要以异端视之。
四、
此书是阐明形意拳的性质,纯以养正气为宗旨,所以非拳脚谱八段锦诸书所可相比。今将十二形拳始末诸种宗旨和练习方法连贯全书,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五、
体操(武术)一门,种类繁多,唯形意拳法,是顺应天地自然之理(天人合一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气,无论男女妇孺,及年近半百之人,都可以练习,一无折腰压腿之苦,二无跃高纵险之劳,且不必专门穿着短服,挽袖扼腕,随便常服,便可从事练习,此学可谓是武业中之文雅事也。

六、
此拳法与其他拳法不同,别项拳法,有的崇尚劲力,有的崇尚柔软,有的讲究运气,有的讲究刀矛技艺,等等不一,皆与此拳之妙用不能相同,所以不能脱俗。

七、 此拳十二形之式,关系着全身精神。练习此拳,久病者能痊愈,身体虚弱者能恢复强壮,练习者不仅仅是习拳,而且能健康人的身体精气神之根本。

八、
此书每一形均附有一图,使十二形拳之原理,及其性质,得以不走样的切实阐明。用以使练习者体会十二形之精神、能力以及其中的巧妙。但学者应知道形意拳的各拳各式,总合而终为一体,浑圆一气,才能得其全体之大用,得形意之精妙,而不是只练习散式而得其偏理。
九、
附图皆用照片,以免有毫厘之失,学习者按像模仿,实力按书中所说规矩作去,功久则奇效必彰,练习者也会体会到此书绝不是纸上谈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纲——形意无极学

今天说说无极学,孙老先生把无极学放到形意拳学的总纲地位,开始我一直不太理解孙老先生为什么会是这样写书,因为后面后面劈拳崩拳都是分章的,只有总纲后面分节,即第一二三四五节。即无极学后面分为第一节:虚无含一气,第二节:太极学,第三节:两仪学,第四节:三体学,第五节:演习之要义。(当然,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把无极学列为第一节,然后依次类推,到第六节为演习之要义。这样更容易理解。)但是要是真研究形意拳学,真读进去。还是可以理解的。

上编形意混沌劈开天地五行学

总纲

 

怎么读第一节形意无极学

 

(原文)上编 形意混沌开天地五行学

总纲 形意无极学

无极者,当人未练之先,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向意者也。世人不知有逆运之理,但斤斤于天地自然顺行之道,气拘物蔽,昏昧不明,以致体质虚弱,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于此摄生之术,概乎未有谙也。惟圣人独能参透逆运之术,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复初归元,保合太和,总不外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之理,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一气者是也。

无极图势

起点面正,两手下垂,两足为九十度之式。此式是顺行天地自然之道,谓之无极形式也。

 

 

(释文)拳术中的无极,说的是当人未练拳之前,无思,无意,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胸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无所意向,如同天地未开之混沌,其式站定,心中空空洞洞(心中如同人似睡未睡,这大概就是拳中所说的与天地同体吧,因为在后面说到“此式站立立定之后,合乎于天地自然之无思、无意、无形、无象的自然规律,”,练拳练到高层次高境界,大概就是这种状态,人总是有点复归的,最初的往往也是最终所追求的,就像螺旋形的不断高此次重复)。

在后面,老先生又写到我们常人的状态,说一般的人不知道世上有阴阳逆运的道理,只是依顺着天地自然的顺行之道,不知养生保和,因而元气日渐衰弱,精神日益为世上繁杂诱人的事物所遮蔽。因而昏昧不明,物极必反,以至身体日趋衰弱,以至死亡。此种养生的方法,是因为没有熟悉通晓养生之道。只有古代的圣人,能够明悟阴阳逆运的方法,胸怀阴阳方法,改变天地的创造化育的顺行方法,改变事物的本初,抓住改变事物的关键,在已形成的后天身体之中通过具体的养生方法返归先天,恢复养育人身中最初至纯的元气。古代圣人的养生方法,与后天五行拳、八卦拳的道理没有什么两样,皆是一气伸缩的事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极能生一气的道理。

什么是“复初归元,保合太和”呢,我的理解就是回到无极那种状态,那种与天地同体的状态。说来中国字也是十分有趣的。大这个字实际上就是天地人的意思,最早念tai,保合到太和,就更有点意思,比那个天地人的大字还多一点,就有点更加着重“原始本原”的意思。一般人解释太字,总是说极大的意思,我认为不是,是说的本原的意思,也就是起点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极,是起点,是最初,是事物开始的“机”,保合太和,就是回归到最原始的那种状态,所谓“谷神”的状态。太就是本初,和就是心中若有若无,这样才是最接触到无极的状态。也就是还虚。

说到太,中国历史上把第一个皇帝,就是开国皇帝,叫做太宗,意思就是开始最初的意思。太极拳,实际上练的就是那个点。形意八卦,也是同理。

第一式

开始,面向正南方。两手自然下垂,两足脚跟相挨,脚尖分开,成九十度之式。此式站立立定之后,合乎于天地自然之无思、

无意、无形、无象的自然规律,这就是形意拳中的无极式。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