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士大夫所不能及与老宿不能难为也——童旭东

2012年02月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32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3,802 views 次

2009年,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庆,各行各地都在举办具有重大历史性的活动以纪念这个年份。武术界也不例外,这年在香港举办了具有全球性和巨大包容性的重大武术活动:香港国际功夫节,在其几个活动单元里都有纪念孙禄堂先生的内容,其中由中华国术总会出版了《孙禄堂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册》,在这本纪念册中由马明达先生写的序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之所以对孙先生怀有深深的敬意,不但因为孙先生是富有武学理念和探索精神的武术家,是孔武有力的智者,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品德足以垂范后世,令大家高山仰止。”相映于马明达先生的这个评价是有众多的历史呼应的。

1920年陈微明先生为孙禄堂先生60岁生日所写的序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微明游京师,遇完县孙禄堂先生,授以内家拳术,以为先生乃幽燕豪侠之流也。及其处之既久,乃知先生人品之高,道术之深,有非士大夫所能及者!”

作为自幼敬慕侠士,本身又是士大夫兼武术家的陈微明认为:孙禄堂先生的品德之高、道术之深不仅是豪侠们所不能企及的,是那些所谓的南北大侠们无法追望的,甚至是那些士大夫也不能及的。

陈微明又写道:“微明闻有殊才异能,必访其人,然精于艺者,不能通其道,善为言者,不能证于行,或守一。先生之言,暖暖姝姝而自悦,不知天地之大,四海之广,惟先生备然侗然,无成心,无私见,故能兼取众善而为我之用,无相拂之辞焉。自士大夫以至于百家技术之人,其为学以干禄者为多,惟先生轻利乐道,久而弥笃,负绝艺不自表暴,故能知其深者绝少。”

最后陈微明感慨道:“夫以先生明大道之要,识阴阳之故,通奇正之变,解生胜之机,体之于心,验之于身,精气内蕴,神光外发,孟子所谓直养无害,塞乎天地之间者,先生勤而行之,服而不舍。”

因此,孙禄堂先生的功候行止已经成为道德的最高表徵。

同一时期,济南学者杨明漪先生亦写道:“(孙禄堂)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老宿所不能难也。旁及天文几何与地理理化博物诸学,为新学家所乐闻焉。”

可见孙禄堂先生是一个因武学造诣绝顶而贯通古今学问的文化大家。

在《国术名人录》中金警钟有如此记载:“孙技虽精绝,遇同道罔不谦逊,如无所能者,而忠义之心,则肝胆照人,尤非常人可与之比也”,同样在中央国术馆出版的《国术史》中推孙禄堂先生为“千秋金鉴”。

因此,孙禄堂先生之所以能够武功冠绝古今、技击独步于时,与他极高的道德修养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

史料表明,孙禄堂先生修养之深乃至士大夫所不能及,而学问之邃不仅使老宿不能难为,也使新学家所乐闻。因此当年晚清状元刘春霖都甘愿拜于孙禄堂先生门下。

了解孙禄堂先生生平的人都知道,孙禄堂先生12岁中附生(秀才)后,不久因家贫辍学,所以孙禄堂先生深厚的修养与学问是通过自修来的,所谓“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因此孙禄堂先生的修养之深、学识之高远远不是科举的功名所能衡量的。

自修、自强、自觉、自律、自我超越正是孙氏武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是一切道德、修养、学识的基础。

当今天的人们热衷于探究孙氏拳的技击技能、技法的时候,不可舍本求末。孙氏武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能打倒几个人,更不在于能演示什么奇巧,而是在于自我觉醒、自我超越,在于自我精神的建构。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