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禄堂先生的《太极拳学》中本没有起式这个名词,而是无极式和太极式。孙禄堂先生指出:“以无极式为之根,以太极式为之体,斯二者,乃拳中万式之基础也。”由此可知无极式、太极式的重要。因此,在孙剑云老师编篡的《孙式太极拳》一书中将此二式统称为起式,意指此二式是行拳之起点与基础。
关于孙氏无极式的特点以及练习要点在前面博文已有论述。在此不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次行拳时都要认真站无极式,一定要站上一会儿,站出了轴意,一轴顶天立地,并有氤氤氲氲、混混沌沌之感,体内自然生出一气,于是进入太极式。身体合着此气向左旋转时,要平稳自然。内不悖于此气之流动,外不失于肩胯之同步。切勿产生扭腰、撇足之形,否则造成上下不同步。常见之错误:上半身开始转了,足胯还没有动,造成上半身带着足胯转。此处一错,体内旋转之气随即紊乱消失。孙氏太极拳之真意尽失。所以,孙氏太极拳中太极式这一转是非常有讲究的。其中要领是:虚实潜换、稳固轻灵、内外合一、肩胯同步。
如何虚实潜换、稳固轻灵?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初练者要尽量做到几乎不变),先将重心潜换致左脚跟,身体中直,不得出现任何歪扭,然后右足尖微微翘起,身体随右足向左转45度后,重心即刻再落在右足跟处。身体在此启动、转动和潜换过程中,要求是:意轴中直、周身松开,身体不得有任何摇晃、歪扭,上下不得有任何拖拉和僵硬,一步到位,同时在此启动和转动过程中身体不得有任何调整。转动时身体略有凌空之意。如门板绕门轴一般。如要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有无极式的基础。
如何内外合一、肩胯同步?身体在转动时,肩、胯里根内缩。转动时,肩胯上下要同步转动。转毕,双手如抱球状提在小腹处,同时肩胯向外松放开。双手之合抱与肩胯之外开力量均匀,相互对应。此时气归丹田而肩胯有外开之意。
由此可见,这一站一转,决不可草率。虚灵之气,松整升降,无形之轴,内开外合,虚实转换,连续轻固。诸点皆不可失。如果写到这里噶然而止,则许多行拳的要点都没有涉及到。事实上练拳时,也不能在此处(太极式结束处)分段落,我学拳的第一课就是到第一个开合手为一个段落。孙氏太极拳行拳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一个叫一气贯穿,一个叫开合转换,都需要通过一个行拳段落才能够将此道理展现充分。因此,我认为初次学习孙氏太极拳时,第一个学习段落,应该到第一个开合手为止。也就是在《太极拳学》中的前五章:无极学、太极学、懒扎衣、开手学、合手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孙氏太极拳中共有八个懒扎衣,其中承接形式不同者有六种。第一种就是《太极拳学》第三章中这个懒扎衣。
动作分解:接太极式,两手抱球提在小腹处,腰脊后撑,尾闾坐向右足足跟处,以腰脊之力将两臂挑起并将两手送出到极处,同时吸气,两手仍如抱球。在此过程中,周身要如同气球涨起,以六面劲为引导,使周身用力均匀。
随之曲腿下蹲,以命门处为先导,带动身体下潜,重心坐向左足跟。两手随之划弧线收回丹田处,两手仍抱球式。同时呼气。
这时重心潜换至右足跟,右足跟含蹬劲,左膝含顶意,命门后撑,腰塌住,两手抱球仍是里合之意,两肩仍是外开之意。缓缓吸气,右足将身体整体前送,两臂随之贴肋将两手送出。左足落地,重心在左足,右足跟进,右足踝骨对向左足足跟,相距一拳。呼气。
接上,重心一落左足,即刻就要回到跟进的右足。而两手的空间位置不得随重心后移,两手的空间位置不动,而重心后移,因此将身体各节撑开。同时吸气。
接上,将左足尖微微翘起,以左足跟为轴,左足向右转90度,同时身体同步向右转,两手如抱球向外抛,两肩两胯向外松开,后背撑住。同时呼气。
接上,当左脚向里扣转到90度时,左脚不再转,重心换到左脚跟,同时右脚尖微微翘起,继续向右转45度,身体同时同步向右转,在重心由右脚换到左脚时,身体连续向右转动,不要有任何停顿。这时两手掌心相对,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继而向右侧划弧将两手曲回,右手随身体右转继续向右带领至右肩处,左手向左捋并暗含采劲,左手拇指在心口处,其劲之意,如同捋向右足尖的位置。两手上下前后左右相分,两肘垂劲,两肩胯外开,左膝前顶,右膝上提,肩根胯根极力回缩,这时重心坐在左足涌泉处,随之头顶起,尾闾下插左足跟,同时重心由左足涌泉移至左足根并分散到左足的外侧。同时吸气。
这时左足起蹬劲将身体向前送,由肩至肘至手,节节相摧,两手掌心随蹬劲向前推去,在此过程中两肘始终在一个水平面上,两肩向外开,命门处极力饱满,腰胯极力塌住,同时迈右足,右足跟先着地,当右足全足着地时,左足跟步,左足足尖点地,左足踝骨对右足足跟,相距一拳,这时身体重心移到右足,并即刻将重心回向左足,此时两手前推之空间位置不变,身体肩胯各节撑开,肩根胯根抽住劲,胸内涵,背后撑,命门饱满,腰胯下塌。同时呼气。
接上,当重心回向左足时,左足尖转正,左足跟着地,同时身体向左转90度,与无极式时方向相同,同时左手随身体转动,左手极力向左肩拉开,左手食中二指指尖朝上,拇指横平,指向自身胸部,同时右手在身体转动时极力顶在原处,待身体转动即将完成时,曲小臂,右手掌心与左手掌心相对,而右手同时向右肩撑拉,右手食中二指指尖朝上,拇指横平,指向自身胸部。此时两肩极力外开,胸往后贴,命门处饱满,肩根胯根抽住,腰胯塌住,尾闾插向左足跟。同时吸气。
接上,当两手掌心相对分别向左右两侧分开,开至两肩处,即开始折回向里合手,此时重心换至右足,同时两手极力向里合,两肩则继续向外开,两手掌心保持相对,大拇指横平,食中两指竖直向上,两手掌根之外侧有向前之撑劲,同时抽住肩根胯根,整个后背有向后之靠劲,两手掌根前撑之劲与整个后背后靠之劲相对应,合成一劲圈。两手合至与脸同宽。同时呼气。使内气徐徐落入丹田。
以上是从孙氏无极式开始的起式的动作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要点做了简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