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生克对练套路练什么
对于五行生克对练套路,形意拳各个流派的观点不同。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孙氏形意拳为代表,认为这是体悟“五行拳各得其当然理之所用”进而掌握“五行拳生克变化之道”的途径。另一类则认为五行生克对练套路是没有用的教条,只能束缚人在技击中的能动性。
那么五行生克对练套路即“五拳生克五行炮”是束缚人的教条吗?
先让我们看看 孙禄堂先生是如何讲述“五拳生克五行炮”的。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第七章指出“五拳生克五行炮”所练者是“五行拳各得其当然理之所用,而又谓明德之至善也。为金形,止于劈。为木形,止于崩。为水形,止于钻。为火形,止于炮。为土形,止于横。五行各用其所当。于是乃有明德之至善之谓也。故名五行拳生克变化之道也。”
有的拳家将这段文字理解为:劈拳克崩拳,炮拳克劈拳,钻拳克炮拳,横拳克钻拳,崩拳克横拳。的确,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第七章中的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中安排了上述这样一种循环生克的关系。但是孙禄堂先生在这章的最后特别指出:“来往循环,直如一气之伸缩往来之理,若得此拳(指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笔者注)之意味,真有妙不可言处,先哲云:‘太极之真,二五之精’亦是此拳之意义也。”
这真是点睛之笔,对理解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至为关键。换言之,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是否是束缚人的教条,关键要看练习者如何去认识和体悟:认识浅薄、慧根低者自然会认为这是束缚人的教条。而认识宏深、慧根高者则能体悟到这是引人悟得“太极之真,二五之精”的引子,使习者由此体悟“五行拳各得其当然理之所用”进而掌握“五行拳生克变化之道”,达到无为而成的本能身知。故孙禄堂先生指出:由此“得其当然理之所用”,“有明德之至善之谓也”,“直如一气之伸缩往来之理”。使技击艺术跨入“打若未打,不打而打”的合道境界。
所以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并非是束缚人的教条,而是引人身知“五行各用其所当”之理的必经之途。
如同算术中的四则运算法则,不懂四则运算法则的人同样可以计数,但是学会四则运算法则,则使人能够掌握算术运算的一般原理,得其“变化之道”。当然在其初学阶段,四则运算法则似乎也是束缚人的教条,然而一旦掌握其理就成为大大提升人的计算能力的途径。在拳术中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套路的作用即类于此。
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套路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孙禄堂先生指出的:“来往循环,直如一气之伸缩往来之理。”其意义是技击中有实效的动作(动作表徵着劲力和技法)都应是一组动作群中的一个部分,上乘技击中的一拳一腿,绝非是孤立的一拳一腿,而是在这一拳一腿中隐含着一组动作群,这组动作群具有包罗万象的生克循环的关系。这就为拳术的研究与创新提升了认识,指明了方向。
动作群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孙氏形意拳中,太极拳的四正打轮也是此理。拳击、散打的高手与低手的区别也在于此,虽然表面上看都是一拳一腿,低手在打出一拳一腿后没有相应于反馈的连续变化,所以常常给对手以可乘之机。而高手在打出一拳一腿后总有相应于反馈的连续变化,往往使对手无机可乘。因此,“五拳生克五行炮拳对练套路”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启发习者建立动作群的意识,不断优化、不断创新,并逐步深化为身知,达到无为而成的境地。所谓有中求无,无中生有。
二、小议形意拳的对手
形意拳对手是两人对练的方法,如五行生克炮拳、安身炮等是这类对手的基础套路,此外还有三合炮、五花炮等多种。当对这类套路练习纯熟后,两个人就需要不按照套路的模式随意出手,进行对手散练,但是这种对手散练与散手比武在性质上完全是不同的,按照旧时形意拳门里的老规矩,师兄弟之间对手散练是不能动用真劲的,换言之是不能靠功力大来赢人的,更不能完全变成为散手,闪到对方身后去打人。形意拳对手散练的目的是通过相互递手攻防,使双方靠技法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取胜,练就的是生生不已的生克变化之理,其目的与太极拳的推手有些类似的地方。
据孙剑云老师讲,当年经常有形意门的同道(大多是孙禄堂先生的同门师弟)来到家里请孙禄堂先生与他们进行对手,在对手中如果他们主动想取胜,结果他们必然落败。如果他们没有想赢的举动,孙禄堂先生则故意不赢他们,而且每次还要说些鼓励他们的话,使他们获得自信。但是孙禄堂先生的这份苦心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有的人真以为自己能和孙禄堂先生成为平手了。也有心思多的,如田振峰先生就埋怨孙禄堂先生不用真技示人、教人。有一次杨世垣先生问师兄李玉琳:“为什么老师对同门总这么客气,有意不用真技赢人?”李玉琳先生告诉杨世垣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一次某前辈门来,该前辈的功夫很有名气,他要孙禄堂先生一定要用真技和他对手。结果只一个照面,某人就莫名其妙地倒在了地上。从此某人再不跟人对手了。
很多下过大功夫又是名家传授下的拳师对自己的武技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几乎类似于信仰,一旦轻易落败于他人,他们在感情上很难承受。
所以孙剑云老师讲:“当年老先生(指孙禄堂先生)对来访的同门和对自己的学生在对手时完全是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