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多老拳师的功夫,与其说是老师传授的,不如说是朋友帮助的。老师传授规矩,真正要想提高,还要靠朋友帮助。比如李雅轩先生,1929年底参加过杭州、上海两次擂台赛,均未小组出线即遭淘汰。那时李雅轩已经从学于杨澄甫先生15年。说明从学15年,虽然已经是杨门中最出色的四大弟子之一,但是其实战技击的水平仍不高。抗战爆发前,乃师已经去世,抗战爆发后,李去四川军校,与郑怀贤、朱国祯、周剑南等结盟,经常一起相互切磋,交流推手。周剑南先生讲,李雅轩经过多次失败,逐渐改变了他的拳架子以及习惯用法,所以他的架子与杨澄甫的架子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李雅轩晚年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川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之一,与他在抗战时期与同道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学习是分不开的。
山东国术馆的田镇峰原本是练形意拳的,推手并非其所长,但是田镇峰当年搞了个技击实验,主要内容并非散手,而是推手,数年后田镇峰与当时一些太极拳名家推手,已经让他们感到无可奈何。如田镇峰与李派太极拳名家李子廉推手,田镇峰告诉李子廉,自己绝不反击,使李子廉勿忧。但是推了一会儿,由于李子廉不占上风,李子廉突然变推手为散手,上挖眼下踢阴,竟也未将田镇峰打倒。这使李子廉很丢面子。田镇峰还曾借去上海之机访武汇川推手,先后推了两次,也是田镇峰事先声明让武汇川放心,自己绝不反击,希望武汇川能把自己发放出去,好体会体会。结果两人推了一会儿,武汇川发不出去田镇峰。
田镇峰的太极拳的架子从学于李景林,但是前后不到一年,所以田镇峰的推手功夫几乎完全是来自他与同道之间的交流实践。
无论是李雅轩还是田镇峰,他们的成长经历对今人是很有启发性的,不要迷信什么秘传,要相信自己的实践,要敢于失败,多与同道进行交流、切磋的实践。这是提高自身功夫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