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八卦掌的发展——童旭东

2012年02月16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44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182 views 次

八卦掌(原称八卦拳)不知创始于何时,这一点与太极拳颇为相似。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最远的源头就是董海川先生。董海川卒年,可以确定为是1882年,关于董海川的生年说法不一,比较集中的说法是1797。康戈武先生的硕士论文《八卦掌源流之研究》,其目的是论证董海川是八卦拳(康文称八卦掌)的创始人。结论似显武断。因为由杜心五传下的自然门,无论是基本功法还是运动形式都与八卦拳极为相似。杜心五生于1869年,与董海川八卦拳的第三代传人的年纪相近,因此其师大概与董海川的弟子年纪相近。就可追溯到的源头而言,自然门的出现不会早于董海川的八卦拳。但是自然门究竟与董海川所传的八卦拳是否同源,是一个待考的问题,目前尚缺少足够的史料证据。

八卦拳是以转圈和运掌为基本运动形式的拳术,其特点是极尽闪展腾挪之能,在追求轻灵与变化的同时,也追求掌指之功的强劲与充实。由于董海川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八卦拳在董海川时期尚无理论指导,所传劲路也是各有不同,尤其在八卦拳的劲性方面尚未能做进一步的提炼。

作为董海川八卦拳的第二代,在技法的丰富方面,做了突出贡献,使得转圈这种运动形式融入了丰富的技击技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尹福先生和程廷华先生,成为董海川八卦拳的第二代中技术特点最为鲜明的两大派系。

董海川八卦拳发展到第三代,高手辈出,使八卦拳享誉国内。其中最突出的是孙禄堂先生、张玉魁先生、马贵先生、程海庭先生、李文彪先生、姬凤翔先生、宫宝庭先生和尹玉章先生,尤以孙禄堂先生武艺最高、功夫最深、贡献最大。根据《近今北方健者传》记载,孙禄堂先生“于三家(形意、八卦、太极)均造其极。”《申报》评述:“形意、八卦善者,以孙禄堂先生为第一。”

孙禄堂先生提炼出八卦拳的基本劲性——钢丝盘球劲,建立了八卦拳的基本理论——先后天八卦相合理论,由此优化并完善了八卦拳技术架构,使八卦拳具有内修中和之气功效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其技击效能,形成了孙禄堂八卦拳体系,孙氏八卦拳成为八卦拳发展的最高阶段。有关孙氏八卦拳的相关内容可参见《八卦拳学》。

八卦拳发展到孙禄堂先生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拳界认为:自董海川先生之后唯孙禄堂先生得到八卦拳全功。因为那时武术界尚不推崇创新理念,故有此说。由此反映出当时武术界对孙禄堂先生八卦拳之推崇。孙禄堂先生的门下高手如:子孙存周、女孙剑云,徒裘德元、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肖格清、郑怀贤等无不以精通八卦拳著称。

然而,在孙禄堂先生之后八卦拳的发展未能进一步提升,而是出现了巨大的滑落。这主要是长期战争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社会巨变所至。

八卦拳是技击功效极强的一门功夫,八卦拳的技艺不仅极为精妙而且极吃功夫。此外若无明师亲手引领,则难得其奥。

过去八卦拳前辈的许多练功方法如今已经失传,如双手各持一个30斤重的铜球转掌,不仅对增长臂力、背力具有显著效果,尤其对开发掌指之功具有独到的功效,铜球转掌不仅是点穴、拿脉、摘筋、卸骨的基本功,而且功成时手掌犹如吸盘,具有独到的技击能力。又如跑笸箩,踩在笸箩边沿上转掌,对提升运动中的平衡能力效果独到,是锻炼轻功的基本功之一。上述这些传统练功方法,1956年后几乎没有人再这么练了。所以,如今的八卦拳早已不是当年的八卦拳,又如何能够产生当年八卦拳的技击效果呢?现在很多所谓传统武术的“名家”、“大师”,其实并不懂什么是传统武术真艺,对于八卦拳的特殊练法,他们甚至连见都没见过,因为过去各派独到的练法是不轻易让人见的。可以说,自孙剑云老师去世后,知道八卦拳真艺的人已经没有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