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热衷斤斤计较谁家前辈的功夫比谁家前辈高的话题,对于武术界的前辈而言这类争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较真的话,由于没有当时交手的录象流传下来,甚至根本就没有录象,所以这类争论缺少证据,完全是道听途说的无谓之争。
评价前辈的武学造诣,唯一可参考的是他们的思想和学术。2009年,香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香港国际功夫节,首届国际武学论坛是其中一个单元,在这个单元的活动中,霍培林先生曾问马明达教授如何评价孙禄堂先生。马明达教授说:“孙禄堂先生是中国武术家中最有思想的。”这是一个中肯的评价。的确,研究孙氏武学,不仅要研究其技艺,更要领会其思想。中国武学思想来源于实践的身知,是实际功夫造诣的体现。所以,武学认知可以与西方文化中的真理相媲美。
孙禄堂武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以开启和完备人的良知良能来复其本然之性体。也就是以开启和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宗旨,贯穿始终,博采百家之学,来完善自我本性,所谓博综贯一之学。
孙禄堂先生提出修习拳术的目的是:通过“极还虚之道”,以“复其本然之性体”,达到“融合天地万物之理于一体,成为一全知全能之完人。”的目的。
就是通过武学的实践,在不断的否定与创造过程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解放人的精神与思想,使每个人找到并实现真正的我,即释迦牟尼所言:“天上地下惟我独尊”。所以,孙禄堂先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武术家,因为,孙禄堂先生把武术文化提炼、升华到这样一个至高的境界——完善人的自我意识,使人的精神意志独立于天地。
武术只是一个门径,通过这个门径唤起人的自我精神的创建,在创建中发现你自己的本来面目,通过不断的否定与创生来实现你自己。这是孙禄堂先生武学所揭示出来的武术文化的精髓。当年孙禄堂先生对孙存周先生讲(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当在你的拳中没有我只有你时,你就差不多了。”所以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们的技术特点差异化最大,几乎一人一个样,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学习孙氏武学时也应该遵循孙禄堂先生的这一武学思想,发现自我,融合百家,发挥本性。学习技击不可拘着于一门、一派,运用时更没有门派,只有如何充分发挥你自己。
因此,每个人的技击技术不属于任何门派,只属于他自己。
孙禄堂先生的这一武学思想是对戚继光“各家拳法兼而习之”的武学理念的充实、凝练与升华。
今天还有一些人热衷于争论当年谁比谁能打,这是永远无解的话题,并且在科学的意义上,不仅无法证明而且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