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正文

《发力与肩胯协同》《从三体式后脚的角度谈平均发展》——童旭东

2012年02月15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7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阅读 5,009 views 次

一、发力与肩胯协同

发力有五个基本要素:意、气、筋、骨、形。浅言之:其中意寓于神府,气行于经脉,筋联络骨骼,骨形成架构,形展示劲意。

人体最大的关节就在肩、胯这两个部位。肩胯协同就能够带动全身各节。因此,肩胯协同是发出弹簧力或鼓荡力的基础之一。所以,练拳时一定要注意肩胯协同。那么如何练呢?通过孙氏三拳的拳式,要从每个式子中找到肩胯协同之劲。还要能够将任一拳式演化为若干形式发力。所以,练拳需要琢磨。只知道墨守成规是练不出真功夫的。什么是真功夫?属于自己的功夫,即合乎自性,又合乎自身的功夫。

皆知内外六合是发力之则,之所以这里只提肩胯协同,因为肩胯重要又不易展现,相对于手足、肘膝,往往容易被忽视。

肩胯协同的条件之一,就是肩胯要松开。其中孙氏太极拳的单鞭一式是锻炼肩胯松开非常有效的式子,多练该式,甚至可以当成桩功来练。单鞭一式的难度极大,内涵极为丰富,练习时尤要用心体悟。

发出抖绝之力,首先是意,意在先,气相随,筋骨行之,合于形。要点:

意是由静到惊,意不静,则意难惊。惊起四梢,气达也,行之于筋骨方出劲力,与形合,为劲意。如此抖绝惊炸之力才有制敌之效。并非乱炸也。

其中肩胯是劲气行于筋骨之大节,具有枢纽的作用。

发力时,肩胯协同,两个十字同动,由惊而起,由松而成,所谓松抖弹活自虚空而出。

二、从三体式后脚的角度谈平均发展

前面曾经介绍过孙存周先生在《学习内家拳须知》中指出:“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务求全身平均发展。”我认为对于研修拳术者这是非常重要的提示。然而真正能够理解这句话却不那么简单。比如:

有人站三体式,根据自己身上整劲是否浑圆饱满的感觉,认为后脚与正前方的夹角应在55度——75度之间,45度似乎并不是使全身之劲最饱满的。此种认识就是犯了“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没有务求全身平均发展的错误。当后脚与正前方的夹角在55度——75度之间的这种状态时,一旦把身体的重心移到前脚,进行过步移动或后腿做膝撞攻击时,就会发现其动作不自然,其幅度太明显,以致在实战中难以攻击到目标。而当后脚与正前方的夹角在45度时,当身体的重心移到前脚,起后腿或后膝攻击时,动作隐蔽而自然。所谓平均发展,并不仅仅是劲力的平均,还包括变化的自然。站孙氏三体式身上是浑圆一气之球劲,而脚下是天罡之意,两足间的劲意,其象大略如レ(右脚在后,在电脑中找不到更准确的符号),尤其是后足足根不是单纯的支撑力,而是暗含着蹬拧之力,整体的球劲由此劲拧出螺旋,整个形态如球一般。此力与前腿的膝顶和足根的拧劲合成レ,其劲之象如北斗七星,又如太极图的一半,此为实。太极图虚的一半为体外之势,两者合成太极图之象。孙存周先生提示的务求全身平均发展”这几个字含义深远,具体到修习拳学的实践中涉及极为精微的技术细节,这些技术细节对于修习效果非常重要和关键,所谓失之毫厘,去之千里。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