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其学说在本质上是学理性的,而非宗教性的。但佛家则不然,作为来自印度的佛家学说,其本质是宗教的,其学理是为其宗教服务的。这是佛学与儒、道两家最重要的区别。所以,孙氏武学在其学理和语境上皆取自儒、道两家。这表明孙禄堂先生是把孙氏武学作为一门学术而非某种宗教信仰的工具。但是孙氏武学并不排斥佛家的学理,而是把佛家的学理也融合在其武学体系中,换言之,孙氏武学关注的是现世的身心修养,而不是关乎来世的学问。但是,孙禄堂先生所提供的拳术之道,“能与儒释道三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者也。”所合者就是道理。那么,孙氏武学与佛学相合在哪里呢?
就其原理而言,孙氏武学所揭示的拳中内劲原理与佛家之圆觉,道理合一。孙禄堂先生指出:“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曰太极。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也就是说,孙氏武学之内劲与佛家之圆觉,皆是一气流行之理。故修习孙氏武学亦可证佛家之圆觉。
就其心法特征而言,孙氏武学的体用心诀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而佛家之入门也是个空字。故而,两者相合。
就其体认方式而言,孙氏武学认为:内劲是人之性德在拳中的体现,为人本来所具有,并非后天外加之物,通过无极式即可以直接体认,再经过拳式,将此起点之意能贯穿始终,则无微不至,拳道相合。此种认识方法有些类似于禅宗六祖慧能的单刀直指,见性成佛。慧能认为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本身。一切般若智慧,皆由自性而生。其禅法以定慧为本。定是“无所住”,慧是“生其心”。其与孙氏武学的空而不空之理相通。所以,孙氏武学与佛学道理相合,体认与禅宗相似,两者全是直入自我心性的体认。孙氏武学从不徒作什么禅语、机锋、棒喝等表面形式,而是诚如陈微明先生所言,是简约实学。其学至简而至深。禅学自达摩立教之初,也是简要质朴的,没有那么多禅机可讲,棒喝临机也是不得已而偶一为之耳。如今有些人奢谈禅武一体,以为习武法门一定要有什么禅语、机锋、棒喝之类,实为偏颇、肤浅之见。
孙氏武学以内劲为核心,可体证佛家之圆觉。在体认方式上与禅宗的直悟心性相似。在修习方法上与藏密之体学相通。我友张大辉先生为当代蒙密传人,自幼研习蒙密。蒙密为藏传佛教中藏密的一支,后遵其外祖父之嘱,研习孙氏武学多年。其外祖父精通蒙密,在内蒙古宗教界享有声誉。张先生告之其心得就是借用孙氏武学来整理蒙密,完备蒙密体学的缺失。由此反映出孙氏武学对于体认佛家学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