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童旭东先生文章 > 文章
2012年02月15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551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028 views 次
孙氏太极拳五十六字诀, 笔者于1981年得自刘子明先生。刘先生言民国九年得自孙存周先生,为孙氏拳所独创。共分总诀8字,行拳、交手、心法各16字,合计56字诀。刘先生说:“56字诀为孙氏太极拳所独创,与‘九要’合为一体。可入孙氏太极拳之门。”并允许笔者抄录。时笔者尚未学习孙氏太极拳,不能明其真意。1990年笔者认识孙剑云老师后,曾问及56字诀,剑云老师未置可否。至1995年笔者协助剑云老师撰写《孙氏太极拳、剑》一书时,又...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75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18 views 次
对于技击而言,整体力之重要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另一种倾向倒是值得关注——认为局部力有害,至少是下乘或不重要的。果真如此吗?我以为整体重要,并不意味着局部不重要。这并不是玩逻辑游戏,而是源于实践。至少我认为手指、手腕、脚趾、脚腕的力量无论对于技击,还是对于人的生存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所以,昔日注重实战的武艺家们无不把鹰爪力作为必修的基本功。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那些都冠以鹰爪力的功夫并不是一...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5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1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06 views 次
大抵明朝中期以前的拳术是以招法为表征,这从戚继光的论述中可以显现出来。当然这并不是说那时及其以前的拳术有招无劲,而是说那时人们对拳术关注的重点是招式,尽管任何招式都必然是以劲力为基础,但是那时的武艺家们对劲力的认识还不深入。这种情况到清朝中期逐步有了明显的变化,武艺家们对拳术的认识逐渐深入到拳劲的层次,于是对于不同拳派的特征,更重在体现了不同的拳劲,拳劲逐渐成为了一个拳种的个性。但是拳的个性多...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44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736 views 次
行拳要由滞到灵,如果没有经过滞这一步就去追求灵,得到的必然是虚浮。高水平拳师行拳特点是松顺灵敏、神行一片,动作之自然如行云流水。这是模仿不了的,强去模仿必然是东施效颦。尤其练拳开始阶段,必然是从滞开始,孙氏拳称之为“绳捆索绑”。为什么要从滞开始呢,因为你在行拳中内气与外形尚不能完全同一,内气与外形的同一需要有个过程,换言之,需要练。以我个人为例,由于我练拳少,直到现在我还在“滞”中磨合。比如孙剑云...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355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495 views 次
一、 孙氏三拳无极式的完备性,一方面取决于由混沌——静心——心镜这种内在的演化状态,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身体外形姿势。两者缺一不可。 关于如何达到无极的内化状态的方法参见《中国武学之道》第8章。那么,作为符合无极式内化状态的身体最佳姿势是什么呢? 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无极状态作为其功用是针对拳术技击而言的。因此评价无极式的功用的优劣不仅要符合无极的状态,而且还要最大程度地合乎技击的功用。因此,形意...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1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668 views 次
传统武术技击训练是什么样的?答案也是各家不同。 孙剑云老师和孙叔容师姐都曾讲过,孙禄堂先生允许自己的弟子可以随时随地偷袭自己,并要以真劲相向。网上有人认为支一峰先生记载的他的父亲支燮堂先生用洞穿帆布之力向睡眠中的孙禄堂先生投掷石子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其实支燮堂先生的这种行为,正是孙门内动手的规矩,动手必以真劲相向。孙存周先生也倡导动手必以真劲相向,以致其女弟子张亚楠偷袭老师时,趁老师不备,逮住老师...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8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752 views 次
有人练习孙氏太极拳多年却不得其用,原因何在?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正确掌握孙氏太极拳的心法与架构。二是没有实战经验。三是没有掌握悟求实用的法门。 第一条是基础,这条没有,后面的就谈不上。 第二条是关键,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数量的实战经历,或者没有打过架,那么他不仅难以悟求孙氏太极拳的实用之道,即使是孙氏太极拳心法、架构,他也难以正确掌握。 第三条是法门,孙氏太极拳每一手都是技击的母式,由此可演化为针对不...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8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358 views 次
太极拳行拳要一气贯串始终,神意连绵不断,式停意不停,意断神相连,呼吸自然,不得强为。这些要求练习太极拳者尽人皆知,可谓老调重弹。那么为什么要老调重弹呢?因为对于初学而言不容易做到,甚至一些太极拳名家也不是总能做到。其根本在于对有无关系的体认上。孙禄堂先生揭示的“有无并立,有无不立”之理是很多人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家也未曾真正能体认到的。前面曾说过,学习太极拳的过程是“有中求无”,这里“有”指规矩。因此,...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87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648 views 次
剑 云老师教拳时一般很少谈拳劲。笔者曾向老师询问拳劲,剑云老师说:“形中、气正、意真、神圆有了,诸多拳劲就可以自然产生出来。功夫不到,规矩没有稳固到身上,找劲是舍本求末。规矩已经稳固到身上了,可以体认一下拳劲。太极拳的劲有阳劲有阴劲,阳劲就是发放,阴劲就是柔化。孙氏太极拳中有形、气、意、神之劲,形劲源自体内,意劲、神劲感自体外,气劲则接通身体内外。四种劲相互浑融,又各有练法。以形劲为初始基础,至...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4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72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34 views 次
一、关注两个十字 无论何种拳术,若要产生劲力通畅饱满的锻炼效果,就必须把两个十字做好。孙氏三拳要求两个十字同时做到,行拳时不离须臾。 一个是顺肩通背与开肩撑背形成的十字。 另一个是塌腰与开胯形成的十字。 有人问,开始练拳时做不到怎么办?其实只要老师会教,就没有做不到的。当然也有笨一些的,那就只好分步去找十字,有的先找┃再找━,有的先找━再找┃,然后再找合成后的十字。 找┃方法很多,如通背拳的摇肩。找━的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