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民初以来,由于中国学术在思维特征上的类比性和认识上的体悟性与源于西方思维特征的逻辑性与实证性的巨大冲突,造成一些喜欢借用所谓近代科学的语境的人常对中国传统大加批判,似乎人人都可以对其改造或批判一翻,在拳术界也是如此。如有的拳师以其皮相之见曲解五行拳,用五种力来解释五行拳。近日更见某拳师的问答文章,以一种轻蔑的口吻谈论五行拳。诸如此类,似乎五行拳已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拳学技术体系,果真如此吗?以我的考察,凡是如此认识者皆是未得五行拳真义者,换言之,他们的形意拳从来就没有练出名堂,故而不知五行......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5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85 views 次
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中写道:“劈拳者,属金,是一气之起落也。前四节三体重生万物张,三体总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总是上下内外合为一气。故其形象太极,是三体合一,是气之静也。气以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德。按其五行循环之数,是土生金也。故先练习劈拳。劈拳者,是气之起落上下运用之,有劈物之意,故于五行之理属金,其形象斧,在腹内则属肺,在拳中即为劈。其劲顺,则肺气和,其劲谬,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生,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体弱必病生,而拳亦必不通矣。故学者不可不先务也。”由......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21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866 views 次
近代以来太极拳名家辈出,有真实造诣者,无不是刚柔并济,现举数例: 以前曾经介绍过孙振岱先生在孙式太极拳方面很有造诣,他在江苏国术馆任教时,有位当时的武术名家来馆拜访,该拳师学过很多种功夫,无论是散手、摔跤还是推手都很有名。该拳师与孙振岱先生交谈时,提出想体会一下孙式太极拳的味道。于是孙振岱先生双手背在身后,让该拳师随意出手,该拳师出手极快,就在其将触及孙振岱先生身体时,该拳师的身体突然不由自主地踉踉跄跄、东倒西歪,这时孙振岱先生仍双手背在身后,该拳师只能踉踉跄跄地随着孙振岱先生走,直到跌回......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8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55 views 次
黄柏年先生乃近代形意、八卦名家,黄柏年先生说:“拳脚无情,与人交手,一硬不破,一快不破,快则他找无清,硬则他破不掉。”看过《龙形八卦掌》一书中黄柏年先生拳照,感到黄柏年先生松柔的程度与杨澄甫、吴鉴泉等先生的拳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黄柏年先生仍提倡硬、快的功夫,足见硬、快功夫的重要。观看当代世界各种搏击比赛,斯言诚是。   我以为技击训练首先要以硬、快的功夫为其基础。千万不要以为硬、快是容易做到的,在技击中真正做到硬、快,若无正确、系统的训练方法和千锤百炼的功候是根本不能企及的事情。 看......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全部文章,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13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44 views 次
一、 孙存周先生说:“神意静逸者,身体自然轻灵。”可谓言简意赅。入手功夫就是孙氏无极式。当代不少所谓孙氏拳传人,忽视了研习孙氏无极式这层功夫,虽然一套拳打得虎虎生风,但皆是后天血气所为,一套拳打下来气喘吁吁,脸色发白,未得空静之妙,此等拳艺绝非是孙氏拳的造诣。 当年孙振岱先生深得空静之妙,有通臂拳某高手颇为自负,称出手不空回。一次与孙振岱先生相遇于天津河北省国术馆,孙振岱先生见某之言谈举止颇有目空一切之态,于是孙振岱先生对某说:“久闻老兄手快如电,不妨做个游戏,老兄尽管出手击弟,弟不回手,若击......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88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99 views 次
立足于发展全面的技击能力是孙氏拳特点,当年孙存周先生在国术馆不开设拳击课,就是担心拳击容易使人重视局部发展而忽视全面,什么是全面呢?就是踢打摔拿四艺,拳击只是发展打这一项。 技击中步法、身法都是关键技术,对付身兼四艺者的步法、身法,与对付仅擅长拳击的步法、身法有很大不同,节奏上也不同,打法上区别很大。 练习传统武术者往往不擅长技击,并非是传统武术技术落后,而是练习者没有发展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战技击训练的方法。所以很多传统武术家虽有一身功夫却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这种现象民国时期就很突出,所以......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79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155 views 次
神打是武学修养、造诣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气质,绝非有意而为就能得到的,更非呲眉瞪眼、虚张声势之态。支一峰师兄说,神打有三种状况,一是惊打,二是夺打,三是笼罩。 我问:什么是惊打呢? 支一峰师兄说(大意,原话记不清了):“有一年顾留馨和一位有名的太极拳老师来我家里找我父亲,要我父亲把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整理出来。我父亲说:‘其实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就是两个字——神气。’这时那位太极拳师提出要体会体会,这位太极拳老师不仅柔化功夫很好,放劲发人也很有名。我父亲和他搭上手不到一圈,只见我父亲手指一颤,这位太极拳老......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48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91 views 次
16世纪的北抗后金、南剿倭寇的社会需要,直接导致军旅武艺的兴起,促使中华武艺得以复兴。而以阵战、齐勇为特征的军旅武艺能取得突出的实战效果,则有赖于俞大猷、唐顺之、戚继光、程冲斗等人的个人创造和天赋。由此有了近500年来中华武艺复兴的起点。 17世纪,满清入关,禁止汉人携带和私藏兵器,造成武艺的表达由器械向拳术上演化,以及由技击向养生上演化。并随着西方火器的引入,阵战中冷兵器的作用逐渐被火器所替代,这也就造成原来以齐勇为特征的军旅武艺的技术内容必然向单兵技艺上演变。因此朝代的更迭和武器由冷兵器向火器......
阅读全文
过去孙门前辈练功夫大多是从小时侯的游戏做起,感兴趣的自然就练下去了,或者说就玩下去了,不感兴趣的自然也就中断。孙叔容师姐告诉我,她父亲(孙存周先生)五、六岁时做的一些游戏实际上都属于拳术中的基本功,如跑笸箩、捏椽子、踩砖头、攒拳头、十字叉等。 跑笸箩,把一个用柳条编的大笸箩里填上半筐土,然后跳到笸箩的边沿上半蹲着身子在上面跑,人不能掉下,看谁跑得快,坚持的时间长。以后逐渐减少笸箩里的土,继续在笸箩边沿上跑,直到笸箩里空了,不再填土了,仍能在笸箩边沿上跑。这个称之为跑笸箩,这是孙存周先生儿童......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314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21 views 次
练习孙氏拳,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练法。目的虽然不同,但宗旨却是一个。练法虽然有别,但所练的拳架子却是一个。这个宗旨就是修身合道。这个拳架子就是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练三拳的套路就可以修身。但是若想成为技击高手,就需要根据孙氏三拳的规矩,一拳一腿地练习。比如四正八柱出来后,就需要练习劲力的生发、转换与运用。为了迅速提高劲力的生发、转换与运用,还要有一些辅助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对练习架子的补充和检验。 孙存周先生讲:“横走竖撞”。竖撞的基础就是运用劲力。而发力是劲力运用之......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6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30 views 次
看到不少人练了多年的拳,进步甚微,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无意”上,说实话,还没有这个资格,而是出在不知如何用意(有意)上。“无意”要发挥作用一定要经过“有意”这个阶段,否则无意就成为无知、无能,也就是“顽空”,这是孙禄堂先生提醒在无意及不用力时需要避免的状态。当然如果仅仅求健身,如此“顽空”大概也未尝不可,但若是求拳中道理,乃至求得技击能力,则就成了“水中捞月”。所以在练习拳术的初级阶段,需要明了拳意。作为孙氏拳,行拳或动手切磋时,最起码要身兼三意。 哪三意? 一曰浑圆,上文已讲。二曰两手如有物,前文已述。......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9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861 views 次
陈微明先生讲,是否得到浑圆一气之意是鉴定太极拳真伪的标准。即使是形意拳、八卦拳的式子,无十三式之表,若得浑圆一气之意,仍是真太极也。 那么浑圆一气之意从何而求呢?当从球劲之意入手。对此,前面短篇多有论及。但近日见有人为求球劲之意,浑身相争,两肘相撑之意尤重,此为病。病在何处?一为僵,二为实。此球劲之意一旦有了边界,做实了,就必受制于人。 但是如果开始练拳不知道对应点相撑,一味地由上向下松,将永远摸不到球劲之意。 撑也好,争也好,只是在求球劲之意的开始阶段,做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周身均匀散开如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