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17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1191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6,402 views 次
增加形意拳基础训练的原因 形意拳动作朴实无华,看似简单,真正想学好就会感到有一定难度,真是应了:“越是简单的就越是复杂的”那句话。很多人认真的练了很长时间的形意拳,但动作仍不规范,且练拳的效果也不明显。 形意拳的基础是三体式,练习三体式确实有一定难度。多年来形意拳的教学都是上来就学三体式,用三体式来练三体式。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一开始就练三体式,就像没上过小学的孩子直接上中学,肯定极为困难,甚至说根本不可能。简直无法想象该如何教?如何学?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应循序渐进,都应有基础才行。 发现......
阅读全文
在太极拳练习中,经常会听到“腰如车轴身如车轮”或“手如车轮”的说法。内家拳中也经常会听到“以腰带手”的说法。反正我是弄不明白怎么“以腰当车轴”,又怎样能以身体当车轮围绕着腰这个车轴转动。另一说是“手如车轮”,这里手我们理解得可以宽一些,是连胳膊带手。但胳膊是长在肩上,又怎么能围绕着腰转动呢?我并不是故意咬文嚼字:身可以理解为躯干,手可以理解为手臂,这是很难由腰来控制转动的。  什么是腰呢?每个人系皮带,对腰的概念是明确的,没有必要按医学概念搞得那样精确。一般说就是肋骨下沿到胯骨轴这一段称为腰。在生活中......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张 烈先生文章 ⁄ 共 95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919 views 次
        真是有不少朋友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关于顶劲,前边我们已经做过头向上顶,同时也是肩向下垂的试验。顶劲,一定是头向上顶,这一点是容易统一的。可能是一提到“顶”,则首先想到了牛羊,因为它们都是用头去顶。也听到过一些行家讲解“虚领顶劲”,是将头“虚虚领起”。为什么叫“虚虚领起”呢?是因为头即要向上顶劲,又要转动自如,所以是将头“虚虚领起”。我听了半天还是听不懂,弄不明白。下边咱们按照我的理解来做个试验。   所谓虚领的领,我不认为是“带领”的“领”,也不是“领东西”的“领”,这个“领”......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7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49 views 次
杨明漪先生在评述孙禄堂先生的武学贡献时说:“三家拳学,为内外交修之极则,然向无图解,涵斋精心结撰,拍照附图又全书出自一手所编录,形理俱臻完善,掬身心性命之学,示人人可由之途,直指本心,无逾此者。邓完白以隶笔作篆,康南海论书,至以儒家孟子佛家六祖谀之。夫完白以汉篆结胎成体,汉篆固多隶笔,完白无破法之嫌,亦不得谓有尊古之功,一视孟子六祖,阐发之绩,瞠乎后矣。涵斋之于拳勇,阐明哲理、存养性命、守先开后、功与禹侔。如以康氏谀邓之言誉涵斋,可以不愧。顾安得好学敏求心知其意者,而与之论定之哉!然从此衣......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5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231 views 次
掤是太极拳入门时最基本的劲意,太极拳中的一切劲意皆由此劲而出,掤是体会太极拳之皮球劲的入门之径。皮球劲是太极拳的劲性,意味着此劲圆而有弹性。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圆而有弹性呢? 前面短文曾谈到走掤劲不能直着捧出,要走出螺旋伸展之意,螺旋中含着裹翻,于裹翻中含着皮球弹性之力。所谓皮球劲不是呆抱成球,而是于螺旋伸展中含着里裹外翻之意。 既然说掤劲是最基本的劲意,这就意味着掤劲中包含着采挒肘靠四法,那么掤中是如何包含采挒肘靠四法的呢? 采的基本手法是两手分别走以上下交错为主的分劲,或先向下捋,随之向上采......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61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24 views 次
一些太极拳研究者喜欢说什么听劲、懂劲,这种语境很容易引起歧义。我则倾向说认劲,即对劲进行辨认,认识是掌握 的前提。那么如何辨认呢?对劲的辨认和掌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三角→套环→浑圆一气→神意。孙禄堂先生根据自身经验指出:周身哪儿都不动,唯心意一动,亦谓之变。盖劲即随之变化——这是劲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其劲已进入神意的境界。孙存周先生亦根据自身经验写道:“若不动而变,不为形式所拘而变,行之以神,尤为上乘。” 那么如何达到这种至高境界呢? 入手是从三角开始:辨认劲的三角,体悟劲的三角,运用劲的三角。这个辨......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58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71 views 次
站无极式不是以时间论功夫,而是以动静论功夫。 那么什么是无极式的动静功夫呢? 无极式的动静是两段功夫。 第一个阶段是动中求静的功夫。 第二个阶段是静中生动的功夫。 如果作为教拳,话说到这个地步就已经说完了。但今天的人总不满足于此,总要问什么是动中求静?什么是静中生动? 过去如果这么去问,一般是要碰钉子的。 但是我以为今天的人学习拳术,就应该这么去问,只有这么去问才能使东方的艺术与西方的理性发生碰撞,产生有意义的思想火花。有人说没有困难就没有艺术。同样我以为没有冲突就没有思想。这是题外话。 站孙氏无......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8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50 views 次
近日有朋友问:据说1992年孙剑云老师去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推手研讨会时讲:“我们家的推手名字与各位老师的相同,但用法不同。”那么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答曰:我本人不会推手,也很少练习推手,但是对于推手的一些基本知识曾听孙剑云老师讲起过,零零碎碎也记过一些,虽不系统,但多少可窥冰山一角。在《孙氏武学研究》中,我曾经披露过一点,相关内容在此不赘。这里仅就最基础的掤捋挤按谈一点孙剑云老师的用法特点。 剑云老师讲:推手时意要虚无,劲要浑厚。 什么是意要虚无? 无中生有,有中存无。 无中生有,虚无中具有感而遂通之......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92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42 views 次
有武术同道对我讲:“看了你的博客觉得你写的东西自相矛盾,一会大谈爆发力,一会又说爆发力用处不大,一会大谈太极拳,一会又说太极拳对技击用处不大。”他没好意思说我稀里糊涂,但是意思我听出来了。我对他讲:“实战技击的要核是技能全面,动作自然,过份突出任何一种能力都是有害的。所以谈一种技能,同时就要谈其限度,即有限性。” 孙存周先生认为,拳术的归宿是朴实简易,平淡自然。这是唯有武艺真正达到上乘,功臻化境者才有的体悟。 我是在多年学习、研究孙氏武学诸前辈经验后,才逐渐有了这样一点认识,但是并非是由经验来的......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44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24 views 次
近日写的几篇短文,涉及到对发力在实战技击中价值的看法,认为这项技能在实战技击中的价值要排在耐、毒、硬、快之后。但并不等于说发力没有技击价值。发力虽然具有一定的技击价值,但不可夸大其价值和作用。 我曾经接触过或看过如山西各派形意、河北各派形意、程派八卦、尹派八卦、刘(凤春)派八卦、披挂、八极、翻子、太祖、五行通背、独流通背(也称合一通背)、陈式太极拳、杨少侯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大成拳、查拳、洪拳、温州南拳、福建鹤拳和现代拳击、泰拳等这些有发力表现的拳派,我认为就发力而言,孙氏拳所产生的爆发力......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72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036 views 次
批大郤,导大窽讲的是苞丁解牛,刃走节间,所以游刃有余,无须大劈大砍。对于野战技击(非擂台竞技)也是如此。这就是锐利的劲力、对要害部位的掌握和攻击要害的方法。有此三者,爆发力在技击中的作用就排在后面了。 金仁霖先生曾对我说:叶大密老师认为孙氏拳的劲是最锐利的。锐利的劲力需要有相应的机能作为基础,才能合其用。 寿关顺先生说:支燮堂先生的五个手指犹如五根钢钎,可以把人的内脏掏出来。这是孙氏形意拳对人体机能的改变之一。 而锐利的劲力最经济的用法就是攻击要害,孙剑云老师说:有半袋面的劲就足以伤人。并告......
阅读全文
  • 02月
  • 17日
童旭东先生文章 ⁄ 共 104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917 views 次
常常听到人们抱怨,说现在的擂台比赛,看不到传统武术的技术特点。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因为传统武术所针对的格斗环境与当代擂台比赛的竞技环境差异极大,一个是无限制的格斗,一个是有规则的竞技,呈现出来的技术特点必然不同。就以中央5台的武林大会为例,由于规则限定不准打击头部,不准反关节,掉下台子为丢3分,再加上要穿上护身,必然造成有效的技术就是摔跤、踢击和顶牛。因此要想取得好成绩重点就是练习摔、踢和推。因此,在这种规则下产生的技术特点就是摔、踢、推。因为其它的技术都不能用。所以,作为擂台比赛,对技术特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