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2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18 views 次
龙生九种,种种不一,孙式太极拳传到现在,虽然只有百年光景,但各地各人所练已经差异很大了,有些是流派不同,有些是理解问题,有些干脆就是练走样了。孙老先生早年创拳时的拳路拳架和他晚年时的就不一样,不只是在太极拳中有这样的现象,在形意拳里也有。所以他早年的徒弟(如我爷爷)所传下来的和他晚年传给孙剑云先生的就有差别,孙存周先生传下的又不同,既有老先生早年内容又有他自己的改动,而且有几个动作打法不同他是故意留的记号,以区别传承的谱系。所以,目前能见到的孙式太极拳基本是三大体系,以孙剑云先生所传最普遍......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9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744 views 次
对三体式还得再说几句,说说对其用的体会。 有人说三体式本是桩,怎么谈用呢? 桩本身不就是用吗?基础是承载上层建筑的,但三体式与拳的关系还不只于此,对具体建筑来说,基础一经打好,就不会再变化了,而三体式这个基础是不断在变的,随着我们对三体式的理解日益加深,对拳的理解也不断加深。“万变不离三体式”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三体式是入门,也是深造,前人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不断反复回头来站三体式,每次都有新体会。 站三体式是用临界态极限训练法,实际是自己跟自己在搏,在“较劲”,用自己的功力把自己逼到极限......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52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482 views 次
许多初学者往往苦于三体式不容易把握,不容易站正确,虽然书上说了许多要领,但做到身上就往往走样。这里有两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你自我完成并检查三体式正确与否: (1),从无极式起,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向下松胯屈膝,两腿弯曲程度以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35度为宜,刚开始练习时姿势要高些为好,但无论高低,膝盖的方向要与脚尖一致,而且向前不能超过脚尖,腰要塌住,命门穴要向后凸满(这一点最难),也就是腰胯要坐充实,要坐满在后脚跟上。以这个姿势为基准,所有的身体部位都保持不动,只将重心从双脚放到一个脚上,......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395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22 views 次
胯:站三体式,最重要的不是姿势的高矮,也不是前后重心的分配是否精确,而是后胯是否真正松开抽住了,后脚跟是否坐满了,坐爽了。现在大部分人站三体式,后胯都有毛病,都没有做到极力松开抽住。检查方法就是自己用手摸胯根的地方是否松软,没有筋在里面绷着。后胯抽不住,轴就不正,气就沉不下去,根基就不牢。后胯真正抽住时,身体一定是斜45度半侧面对正前方的,而不会是正的。 这种45度斜向前方,是孙式拳的基本姿势。这是一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看阴似阳,看阳又阴,既不太顺也不太背的姿势,不单是形意,太极,八卦也如此......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796字 评论 1 条 ⁄ 阅读 4,343 views 次
两仪式:从无极式始,左脚转45度成脚尖向正前方,以脚跟对准右脚的踝骨,而不是脚跟对脚跟,此点常常被忽视。身体其余部分仍保持无极状态,由于脚转动的关系,此时身体已经斜45 度面对前方了。重心仍在两脚间,双重。 四象式:然后保持身体直立着徐徐向下蹲去,顶头沉肩坠肘松胯塌腰,不可前仰后合、左歪右斜,越直越好,靠着墙向下蹲更好,一直下蹲到大小腿之间的夹角为135度为最佳。不可再矮。随着身体的下蹲,两手抬起到胸口处,或更高些;肘不可抬,仍坠着,两手虎口张开,除大指外,其余都指向前方,手指尖,脚尖与鼻尖在同一......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78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17 views 次
为什么叫三体式?有多种说法。 愚意以为来自老子。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解释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这种说法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并不一致,在后一种说法中,都是二进制,都是二的倍数,没有三的位置。而“三”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有特殊意义的,许多词语都和三有关,事不过三,三生有幸,不一而三,垂涎三尺,得其三昧,三跪九叩,三纲五常,三易其手,------,其实在很多时候,三都不是确定数字,而是泛指代表数目之多,比如“......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137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96 views 次
在中国人这里,书与剑从来是不可分的,“文武之道”,大到定国安邦,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小到个人修养,文能素手发科,武能舍身临阵。文人带剑是古已有之的习惯,而且不是士的阶级还不能带,说明对士的要求是文武兼备的。冯谖客孟尝君,穷得身无长物,却还保留了一柄剑,动不动就来个弹剑作歌“长铗归来兮”;韩信都快饿死了,还随身带着剑,并因此招来嘲笑,引发了“胯下之辱”。 诗仙李白,“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看来是从小习武,而且剑术了得,“徧干诸侯”,没少和人切磋。陆游也是......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73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5,567 views 次
人从日常生活的常态转入练拳的状态要有一个过渡,一个接口,这就是无极式。在此把心理和生理状态都平和顺畅地转换过来,故决不是随便一站就算的。作为开始进入练拳态的预备式,一定要把自己调理到心平气和,呼吸顺畅深沉,全身从头到脚都在放松的前提下进入各自的状态,节节贯穿,把自己的轴树立起来。孙式拳是一轴到底,轴的形成就从无极式开始。前面说过,事实上从头到脚是不可能真正成为一根直的杆的,但经过了意念的整合,经过抽象和模糊的处理,在功能上就形成了一根轴。此轴立于地上,如平地立杆。而我们的经验是,杆是立不稳......
阅读全文
在练拳的过程中,怎么样体现上面所说的孙式拳三个特点,或者说,从旁观者的角度如何检验你打的拳是符合这些特点呢?对三拳合一来说,这似乎太抽象;而对开合与活步来说,似乎又过于简单。其实,对三者来说,都是既具体又不简单的。下面分别来看: 三拳合一,最基本的,就是万变不离三体式,整套太极拳98式,任何一个动作都应该能够在身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还原为三体式,比如搂膝拗步,把后面虚着的脚落实,前面的脚迈出,撑在胯旁的手伸出,向前推出的手拉回到肚脐,身形、肩、胯都没有动,就成为标准的三体式。在整套拳中,只有白......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55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253 views 次
步法灵活是孙氏太极拳的另一大特点,有进必跟,有退必随,整套拳中没有弓箭步和马步,尽管手上可以很舒展,但脚下从来都是很严谨,没有大的跨步,进退都是形意拳的法度,走转都是八卦拳的法度,要求以前进后退不费力,重心移动平稳连续为准。 毫无疑问,弓箭步和马步都是很稳当的步法,跨度大,底盘低,稳定性好。但稳不是绝对的,曾有前辈说过,即使把你的两脚捆在木桩上,可算稳了吧?但你腰以上的功夫不行,还是可以把你打倒,腿不倒,腰倒。这也就是说,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和活是一对矛盾,过于稳就不活,过于活就不......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69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425 views 次
开合的动作为孙氏太极拳所独有,不仅在别家的太极拳中找不到,就是在形意拳和八卦拳中也找不到相应的动作,这可以说是这套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孙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孙式太极拳又被称为“开合活步太极拳”,在整个套路中每逢动作转换之时多以“开手”和“合手”做为联结的关键,在全套98式动作(包括起式和收式)中,开合的动作有13处之多,计26式,约占27%,比例之大居所有动作之冠。 为什么孙禄堂祖师在创编这套太极拳时要设计如此多的开合动作而不厌其烦地让学习者反复习练呢?他的道理何在?作为传习孙氏太极拳者不可不探究。 首......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88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588 views 次
孙氏太极拳是唯一的三拳合一的太极拳,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合一的基础是前面形意拳里讲过的“孙氏八法”:单重,一轴到底,鸡腿力,鞭杆劲,弹拱结构,柔性结点,滚拔式运动和临界态效应。以三体式为基本结构(骨架),以形意和八卦的典型动作为元素,用太极拳的理念以松柔圆活的劲路加以贯穿编排而成。所以说孙式太极拳源于形意八卦而不是太极,与其他各派(陈式除外)不同,如杨式来自陈式,吴式来自杨式,所以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打的不规范时就容易混淆,而孙式太极来自形意八卦,与其他太极虽有许多招式的名称相同,但动作却完全不同,一万人同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