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福刚发表的所有文章
  • 02月
  • 21日
张大辉先生文章 ⁄ 共 38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11,517 views 次
太极先贤王宗岳先生有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语甚概括,言简意赅;强调无极态是太极态的源头。对于无极态的把握,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学》一书中给出了详细的练习方法,孙剑云先生更是在《孙式太极拳剑》一书中将这种状态的求索方法,列为孙式太极拳修炼的基础桩功之一。现简要综述如下: 无极桩功练法:起点面向正方 (晨练时可面向东方),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根尽量相并,脚尖分开成90度角。两足虚平塌地,两足尖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也不用力蹬扭......
阅读全文
  • 02月
  • 21日
张大辉先生文章 ⁄ 共 78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154 views 次
太极先贤曾言,“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需贯穿,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缺陷处,――”等等。这就涉及到在太极拳行拳过程中,身体各个部分应该严格遵守的规范或规矩。对此,孙禄堂先生曾提出“三害九要”用于规范身体的各个部分。孙剑云先生在《孙式太极拳剑》中的“太极拳身法概要”中也有详细说明。我曾从家亲修习《蒙古密法》。这些关于身体和心意的锻炼方法都对身体在心意引领下的动作过程有着一些严格的规定。下面总结相关方面的要点如下。 1.1 头面部     行拳过程中,面部表情应自然,头项端正松竖,虚虚向上领起,眼睛向前方平视,尽......
阅读全文
  • 02月
  • 21日
张大辉先生文章 ⁄ 共 1038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950 views 次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周易》中的《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中写到:子曰 :“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太极一词含有经过循序渐进、前后节制,达到规范次第、高度有序状态的意思。 太极拳,曾被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等等。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呼吸自然,形意互动,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虚实分明,连绵不......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993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05 views 次
有了单推手的基础再练双手打轮就容易多了,双手和单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仍然是掤捋挤按,仍然是擎引松放,仍然是打圆。       双手打轮是推手最常用的形式,其实推单手也是在打轮,只不过双手来打更符合推手实战,有双手不用而只用一只手,没有这样的傻瓜。那为什么还要训练推单手而不直接练双手呢?确实有很多人是直接从双手开始的,但我主张先练单手,理由在前文已经讲了,再添加一条,那就是,真正实战中单手接敌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双手,一般接手都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两手同时接的可能不大,总是一手先接,接到后剩下才是两......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75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21 views 次
推手的形式可以五花八门,从最简单的单手,到后来的活步、大捋,其复杂程度有很大差异,但其追求的核心内容却是同样的,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曰“找手感”。即让手产生感觉,产生记忆,产生自主能动性,而不是时时事事都要大脑来指挥,正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意之中是真意”也。不只是推手运动,即使是散手技击,快速激烈,更不是靠大脑时时事事指挥得了的,随机应变,因势而发,更要靠感觉,而且要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快捷的感觉。打球要手感,踢球要脚感,在电光石火般的一刹那,没有预判和精确计算的时间,只有平时练就的......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770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239 views 次
单推手。这是推手训练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一切推手的基础。     单推手训练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专注,不用分心。无论对防守还是进攻方都是很有用的锻炼。     对防守方来说,一对一地搭着手如果都看不住的话,那么对方两手一起上一定会手忙脚乱。     反过来对进攻方来说,你只有这一个进攻位置,对方专门防御这里,全神贯注地防御你的这一只手,你就必须充分调动全身之意、气、力来寻机打破其防御,取得有效的进攻。     这就要求一手带全身,全身聚一手,很有些象走剑,在前方较量的是剑,化也好,打也好,剑不能随便动,因为对方的剑......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832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3,631 views 次
前面几篇文章谈了对推手的一些思考,那么究竟怎么来训练推手?我将陆续就孙门推手训练方法谈谈自己的经验。 推手的训练方法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别门和别人可能另有高招,我只做一孔之见,供他人窥豹于一斑. 首先要从练拳入手。 “练拳不推手,到死也没有”,而“推手不练拳,就是闹着玩”。体与用是永远不可分离的。体是知己功夫,用是知彼功夫,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推手不能单独存在,离开拳的演练就舍本求末,不练拳光推手永远得不到拳的真谛,永远在皮毛,入不了门,所以说“就是闹着玩”,玩玩劲还是挺有意思的,但离拳还太远......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526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680 views 次
散打比赛死人了,这固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对死者和他的家人,更是如塌天般的悲痛。应该说规则、裁判和救护上都有可指摘处,该是谁的责任谁也跑不了。对体育总局武管中心我一向不以为然,没说过他们什么好话,但是,就事论事,这件事情上他们也无可奈何,最不愿意发生这样事故的就是他们。我本来不想对此事说什么,但是看了很多对此事的议论,却不免为武术的未来更添加几分忧虑,惟恐因此对本已经被大大弱化的武术雪上加霜。     对事故(不是对当事人)用不着大惊小怪,毛主席早就教导过我们: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
阅读全文
前面几篇分别谈了孙式推手的桩法、步法、身法、手法、以及卸力、借力之法,在这些方面孙式拳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风格是在共性之下的个性,各家太极拳的推手从总体讲都是相同的,都遵从共同的原则,但在具体实施中有着各自的着重点,形成了风格。有风格才有多样性,有多样性才有生存竞争,才有发展,有进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为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做出有益的贡献。所以,我这里讲孙式太极拳推手的特点,就是想要说点真的、实际的、自己的东西,供爱好太极拳推手的人,不论练何种太极拳,以为参考,以......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115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034 views 次
能卸力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能借力,才是。太极拳,乃至武术,最高的境界是借力打力。     这里说的借力打力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顺手牵羊”式的打法,你打来,我借着你的来势再加上一把劲,把你打出去。这也是一种借,但是只有对付二把刀、三脚猫的功夫可以奏效,或者说,对于单向冲击力可以有效(只是“可以”,还不一定有),这些人打拳顾前不顾后,发力意图太过明显,一看就知道,容易“被借到”。而武艺练到一定阶段,周身一体,结构严整,身体内有对撑拉匀的内劲来平衡发出的外力,所发出的又是浑圆的组合力,对这样的打击就很难用......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1099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554 views 次
卸力,就是化,不会卸力就只有顶牛。要“引进落空”(这是太极拳必须作到的),就一定得会卸力,不给对方的来力在自己身上找到去路,最后就只有顶或丢。     什么是卸?扛过大包,挑过重担的都有这样的体会,重物落地一定走最直接的路线,肩一松,大包落地,或者腿一蹲,重担落地,一定是紧贴着自己的身体下落,不会多费力向外推去。借鉴到推手里面,卸别人的来力,一定也是从受力点找最短的路径,把力卸到地上去,就象卸包袱一样。     这里有两点最要紧:一是尽量少用自己的力,尽量利用对方的来力让其下去;二是一定要向下卸,“善......
阅读全文
  • 02月
  • 20日
雷世泰先生文章 ⁄ 共 2314字 暂无评论 ⁄ 阅读 4,311 views 次
手法不是招式。     法者准也,手上有准,出手有度。     手法,就是手该练成什么样,而不是通常理解的招式。成都宝光寺有对联:“法外人,法无定法,本来无法法也;人间事,了也未了,何妨不了了之”。对于推手“手法”的理解,一定要从“法无定法”的角度来考虑,它是原则,是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招式。也就是说,要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手法”。     手法之一,手上要有感觉。     太极如摸鱼。摸鱼,而不是捉鱼,水浑,看不清水里的鱼,只能用手去摸,一旦碰到立即抓住,这里完全凭借的是手感,“一触即发”,“感而遂通”,自发的反应,而不......
阅读全文